电子天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4388 阅读:1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子天平。在块状载荷测量单元的可移动柱端面上加工出两个水平孔。力点弹簧形成于水平孔之间,并且水平孔的内侧面构成支点弹簧的内端面。此外,从载荷测量单元的上面或者下面加工出垂直孔,从而支点弹簧被在垂直方向上延伸的垂直孔分隔,并且形成于载荷测量单元纵向的两侧面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子天平,尤其是涉及这样一种电子天平,其设置有罗维布机构(Roverbal mechanism,也称作平行导轨),生成电磁力以消除由测量载荷对位移部分产生的位移,并且通过所生成的电磁力来检测测量载荷。
技术介绍
通常,在电子天平中生成电磁力来抵抗由测量载荷对传感器机构主体产生的位移,并且根据将位移变成零所需要的电磁力来测量该测量载荷。可以采用配置有称作罗维布机构的机构主体作为此类电子天平中的传感器机构主体,其中支承测量盘的可移动柱由两个彼此平行的梁支承于固定柱上,测量负载放置于测量盘上,各个梁两端配置有柔性部分(参考JP-A-2002-148105和JP-A-2004-28750)。罗维布机构的设置防止因为测量载荷而使测量盘发生倾斜,并且限制由测量载荷造成的测量盘或者可移动柱在垂直方向上的位移。因此可以消除由放置在测量盘上的测量负载的位置造成的载荷检测误差,从而使测量具有高精度。图3A示出载荷测量单元20的侧视图,其由用作上述传感器机构主体的单元块加工而成。图3B示出其俯视图,其中没有示出测量盘29。图3C示出电磁力生成装置30的局部剖视图。如图中所示,载荷测量单元20由单元块形状形成柔性部分e和梁23a、23b,其利用电火花线切割二维的加工成罗维布机构,以及杠杆块26,其连接于力点弹簧24a、24b和支点弹簧25。同样,在图3B中所示的载荷测量单元20中,力点弹簧24a、24b和支点弹簧25在x方向上的宽度通过在载荷测量单元20纵向的两个侧部形成锪孔27而变小。从而,机械灵敏度得以提高。如图3A中所示,测量盘29固定地连接于载荷测量单元20的可移动柱28的上端。在杠杆块26的两侧拧上一端固定有电磁力生成装置30的作用力线圈(force coil)30a的杠杆31。该载荷测量单元20的特征在于,其可以降低元件的数量并且提供温度特性的高再现性。现有技术中的电子天平构造如上,但是存在以下问题。杠杆块26可能随载荷测量单元20在宽度方向上(或者图3B中所示的x方向),即在垂直于杠杆块26的可移动方向的方向上的振动而发生振动。从而,由于临时振动而使指示值发生变化,并且由于稳定的振动而持续产生误差。此外,难以将源点和支点做成其理想形状,以及在优化设计中实现机械灵敏度。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情况完成了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天平,其中降低了载荷测量单元在宽度方向上振动的影响。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电子天平具有块状载荷测量单元,该载荷测量单元包括罗维布机构,用于在垂直方向上传输测量载荷;支点弹簧,用于施加测量载荷和电磁力的扭矩;以及可移动柱,其连接于力点弹簧和载荷接收器,测量载荷施加于该载荷接收器上,其中载荷测量单元配置有至少两个水平孔,水平孔平行设置于载荷测量单元的可移动柱的端面或者固定柱的端面上,从而力点弹簧的宽度由水平孔之间的未加工区域控制并且水平孔的内侧面构成支点弹簧的内端面,这意味着支点弹簧13a和13b在x方向上的宽度由水平孔1a和1b的内侧面1a’、1b’确定。此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电子天平中,载荷测量单元设置有在垂直方向上从载荷测量单元的上面或者底面延伸的至少一个垂直孔,以分隔支点弹簧。此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电子天平中,锪孔形成于载荷测量单元纵向侧部上,以降低支点弹簧的宽度。此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电子天平中,载荷测量单元配置有多个水平孔,水平孔平行设置于载荷测量单元的可移动柱或者固定柱的端面上,从而至少有一个位于多个水平孔平行方向上的未加工区域控制力点弹簧的宽度,并且至少有一个不控制力点弹簧的其他未加工区域控制支点弹簧的宽度。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电子天平按上述方式构造,可以降低载荷测量单元厚度方向上振动的影响。附图说明图1A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电子天平的载荷测量单元1的实施例的侧视图。图1B示出了其正视图,其中没有示出测量盘8和盘容纳架8a。图1C示出了其俯视图,其中没有示出测量盘8和盘容纳架8a。图1D示出了电磁力生成装置15的局部剖视结构图。图2A示出了载荷测量单元1中加工的孔的位置的局部侧视图。图2B示出了其主视图。图2C是沿着线A-A剖开的剖视图。图2D是示出载荷测量单元1中加工的垂直孔1c’的另一示例的局部侧视图。图3A示出了在现有技术的电子天平中使用的载荷测量单元的侧视图。图3B示出了其俯视图,其中没有示出测量盘29。图3C示出了电磁力生成装置30的局部剖视结构图。图4A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电子天平的载荷测量单元1的实施例的侧视图。图4B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电子天平的载荷测量单元1的正视图,其中没有示出测量盘8和盘容纳架8a。图4C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电子天平的载荷测量单元1的俯视图,其中没有示出测量盘8和盘容纳架8a。图5A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电子天平的载荷测量单元1的实施例的侧视图。图5B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电子天平的载荷测量单元1的正视图,其中没有示出测量盘8和盘容纳架8a。图5C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电子天平的载荷测量单元1的俯视图,其中没有示出测量盘8和盘容纳架8a。图5D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电子天平的载荷测量单元1的后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将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图1A是将本专利技术应用于电子天平的情况下的载荷测量单元1的侧视图。图1B是其正视图,其中没有示出测量盘8和盘容纳架8a。图1C是其俯视图,其中没有示出测量盘8和盘容纳架8a,并且其中示出了锪孔1d。图1D是电磁力生成装置15的局部剖视结构图。图2A示出载荷测量单元1中加工的孔的位置的局部侧视图。图2B是其正视图,图2C是沿着线A-A剖开的剖视图。该载荷测量单元1通过在铝合金和相似材料制成的单元块中钻孔而形成以下各种孔。同样,载荷测量单元1通过用电火花线切割加工而提供狭缝1f而形成罗维布机构2和杠杆块3。罗维布机构2具有这样的结构,其中位于单元块两端的可移动柱4和固定柱5通过上和下平行梁6、7相互连接,在上和下平行梁6、7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柔性部分e。测量盘8通过盘容纳架8a支承于可移动柱4的上端面上。载荷接收器包括测量盘8和盘容纳架8a。固定柱5的下端固定于天平基座9上。可移动柱4通过形成于连接部10的上和下位置的力点弹簧(power-pointspring)11、12连接于杠杆块3的一端。杠杆块3被支承使其以两个支点弹簧13a、13b为中心倾斜,所述支点弹簧13a、13b形成于固定柱5的右上端(图中右侧),其处于固定柱5的可移动柱4侧。在杠杆块3的另一端,配置成独立部件的载出部件(carrying-out member)14的基部(未示出其中间部分)被固定连接。载出部件14的基部用叉形分支拧在杠杆块3的两侧面上。电磁力生成装置15的作用力线圈15a固定于载出部件14的末端。电磁力生成装置15具有这样的结构,其中作用力线圈15a可移动地置于由磁性回路15b生成的静磁场中。载出部件14末端的位移由位移传感器16检测。流经作用力线圈15a的电流由伺服机构(未示出)控制,使载出部件14的位移恒定为零。然后,根据流经作用力线圈15a的电流测量出测量盘8上的测量载荷。根据本专利技术载荷测量单元1中的力点弹簧11和支点弹簧13a、13b通过结合图2中所示的下列过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块状载荷测量单元的电子天平,所述载荷测量单元包括:罗维布机构,用于在垂直方向传输测量载荷;支点弹簧,用于施加测量载荷和电磁力的扭矩;以及可移动柱,其连接于力点弹簧和载荷接收器,测量载荷施加于该载荷接收器上,   其中所述的载荷测量单元配置有至少两个水平孔,所述水平孔平行设置于载荷测量单元的可移动柱的端面或者固定柱的端面上,从而由水平孔之间的未加工区域控制力点弹簧的宽度,并且水平孔的内侧面构成支点弹簧的内端面。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饭塚淳史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