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半固化片钻孔的对位夹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441449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8 22:28
一种用于半固化片钻孔的对位夹持装置,包括钻机台面、夹持机构和控制器,钻机台面上开设有燕尾滑槽,夹持机构包括固定夹持组件和滑动夹持组件,固定夹持组件安装于钻机台面上,滑动夹持组件设于燕尾滑槽中,固定夹持组件和滑动夹持组件均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滑动夹持组件与固定夹持组件配合形成夹持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操作简便、对位精准、固定效果好、能显著提高加工效率和品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半固化片钻孔的对位夹持装置
本技术涉及线路板生产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半固化片钻孔的对位夹持装置。
技术介绍
在多层线路板生产过程中,压合工序需要用到介质层,即半固化片,此种材料非常薄,其厚度在0.15mm以下。多层线路板压合时需要通过铆合工序,具体为半固化片裁切到加工尺寸之后,将半固化片进行预钻孔以容纳铆钉,线路内层层板与半固化片通过铆钉铆合在一起,以确保多层线路板在热压和过程中不会发生层间偏移。目前,半固化片进行预钻孔的做法是将一叠20mm厚左右的半固化片对齐后平放在数控钻孔机的台面上,顶部盖一片3mm厚的环氧树脂板,这种情况下待钻孔的半固化片仅仅依靠自重和一块3mm厚的环氧树脂板压住,而半固化片表面光滑,预钻孔机床台面移动时半固化片易滑动,无法准确对齐,导致预钻靶孔偏位,严重时导致半固化片报废,目前行业内针对半固化片钻孔固定没有好的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操作简便、对位精准、固定效果好、能显著提高加工效率和品质的用于半固化片钻孔的对位夹持装置。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用于半固化片钻孔的对位夹持装置,包括钻机台面、夹持机构和控制器,所述钻机台面上开设有燕尾滑槽,所述夹持机构包括固定夹持组件和滑动夹持组件,所述固定夹持组件安装于钻机台面上,所述滑动夹持组件设于燕尾滑槽中,所述固定夹持组件和滑动夹持组件均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滑动夹持组件与固定夹持组件配合形成夹持区。优选地,所述固定夹持组件包括第一夹持气缸、第一对位杆和第一压紧帽,所述第一夹持气缸通过第一对位杆与第一压紧帽连接,所述第一夹持气缸安装于钻机台面上,且第一夹持气缸的顶面与钻机台面齐平,所述第一夹持气缸与控制器电性连接。优选地,所述固定夹持组件在钻机台面上分别沿X轴方向和Y轴方向间隔设置。优选地,所述滑动夹持组件包括第二夹持气缸、第二对位杆和第二压紧帽,所述第二夹持气缸通过第二对位杆与第二压紧帽连接,所述第二夹持气缸设于燕尾滑槽中,且第二夹持气缸的顶面与钻机台面齐平,所述第二夹持气缸与控制器电性连接。优选地,所述滑动夹持组件还包括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设于燕尾滑槽中,第二夹持气缸的底面与驱动机构连接,所述驱动机构与控制器电性连接。优选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底座、导轨、滚珠丝杠和伺服电机,所述底座设于燕尾滑槽中,所述导轨沿燕尾滑槽方向设于底座上,所述滚珠丝杠设于导轨之间,且与伺服电机连接,所述第二夹持气缸的底端与导轨滑动连接,且与滚珠丝杠固定连接,所述伺服电机设于底座的一端,且与控制器电性连接。优选地,所述燕尾滑槽包括沿Y轴方向延伸的第一燕尾滑槽和沿X轴方向延伸的第二燕尾滑槽,所述滑动夹持组件设于第一燕尾滑槽和第二燕尾滑槽中。优选地,所述第一压紧帽为树脂材质,且其厚度为2mm。优选地,所述第二压紧帽为树脂材质,且其厚度为2m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将一叠半固化片放入夹持区并紧靠沿X轴和Y轴分布的第一对位杆,在数控钻孔机的控制器上输入半固化片的尺寸信息,控制器控制伺服电机驱动滑动夹持组件沿第一燕尾滑槽和第二燕尾滑槽滑动,第二对位杆靠紧半固化片的板边,使整叠半固化片保持对齐,第一压紧帽和第二压紧帽下降,压紧半固化片的板边,使得半固化片加工过程中不会发生移动,数控钻孔机按照相关靶孔资料运行钻孔后,控制器控制第一压紧帽和第二压紧帽上升,松开半固化片的板边,伺服电机驱动滑动夹持组件沿第一燕尾滑槽和第二燕尾滑槽复位,取出半固化片,加工完成。本技术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便、对位精准、固定效果好、能显著提高加工效率和品质;通过沿X轴和Y轴两边分布的固定夹持组件和滑动夹持组件实现将一叠半固化片准确对齐;采用第一压紧帽和第二压紧帽固定整叠待钻孔的半固化片,加工过程中不会发生移动;压紧帽凸出板面2mm,不会与移动的数控钻孔机的钻头发生碰撞;压紧帽采用树脂材质,若误钻至压紧帽上,产生的粉尘为不导电的粉末,能避免造成线路板内层短路等品质问题。附图说明附图是用来提供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但不应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图1为本技术其中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滑动夹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固定夹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为钻机台面,1-1为燕尾滑槽,1-1-1为第一燕尾滑槽,1-1-2为第二燕尾滑槽,2为夹持机构,2-1为固定夹持组件,2-1-1为第一夹持气缸,2-1-2为第一对位杆,2-1-3为第一压紧帽,2-2为滑动夹持组件,2-2-1为第二夹持气缸,2-2-2为第二对位杆,2-2-3为第二压紧帽,2-2-4为驱动机构,2-2-4-1为底座,2-2-4-2为导轨,2-2-4-3为滚珠丝杠,2-2-4-4为伺服电机,2-2-5为凸台,3为控制器,4为夹持区。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实施例1请参阅图1-图3,本实施例包括钻机台面1、夹持机构2和控制器3,所述钻机台面1上开设有燕尾滑槽1-1,所述夹持机构2包括固定夹持组件2-1和滑动夹持组件2-2,所述固定夹持组件2-1安装于钻机台面1上,所述滑动夹持组件2-2设于燕尾滑槽1-1中,所述固定夹持组件2-1和滑动夹持组件2-2均与控制器3电性连接,所述滑动夹持组件2-2与固定夹持组件2-1配合形成夹持区4。所述固定夹持组件2-1包括第一夹持气缸2-1-1、第一对位杆2-1-2和第一压紧帽2-1-3,所述第一夹持气缸2-1-1通过第一对位杆2-1-2与第一压紧帽2-1-3连接,所述第一夹持气缸2-1-1安装于钻机台面1上,且第一夹持气缸2-1-1的顶面与钻机台面1齐平,所述第一夹持气缸2-1-1与控制器3电性连接。所述固定夹持组件2-1在钻机台面1上分别沿X轴方向和Y轴方向间隔设置。所述滑动夹持组件2-2包括第二夹持气缸2-2-1、第二对位杆2-2-2和第二压紧帽2-2-3,所述第二夹持气缸2-2-1通过第二对位杆2-2-2与第二压紧帽2-2-3连接,所述第二夹持气缸2-2-1设于燕尾滑槽1-1中,且第二夹持气缸2-2-1的顶面与钻机台面1齐平,所述第二夹持气缸2-2-1与控制器3电性连接。所述滑动夹持组件2-2还包括驱动机构2-2-4,所述驱动机构2-2-4设于燕尾滑槽1-1中,第二夹持气缸2-2-1的底面与驱动机构2-2-4连接,所述驱动机构2-2-4与控制器3电性连接。所述驱动机构2-2-4包括底座2-2-4-1、导轨2-2-4-2、滚珠丝杠2-2-4-3和伺服电机2-2-4-4,所述底座2-2-4-1设于燕尾滑槽1-1中,所述导轨2-2-4-2沿燕尾滑槽1-1方向设于底座2-2-4-1上,所述滚珠丝杠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用于半固化片钻孔的对位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钻机台面(1)、夹持机构(2)和控制器(3),所述钻机台面(1)上开设有燕尾滑槽(1-1),所述夹持机构(2)包括固定夹持组件(2-1)和滑动夹持组件(2-2),所述固定夹持组件(2-1)安装于钻机台面(1)上,所述滑动夹持组件(2-2)设于燕尾滑槽(1-1)中,所述固定夹持组件(2-1)和滑动夹持组件(2-2)均与控制器(3)电性连接,所述滑动夹持组件(2-2)与固定夹持组件(2-1)配合形成夹持区(4)。/n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半固化片钻孔的对位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钻机台面(1)、夹持机构(2)和控制器(3),所述钻机台面(1)上开设有燕尾滑槽(1-1),所述夹持机构(2)包括固定夹持组件(2-1)和滑动夹持组件(2-2),所述固定夹持组件(2-1)安装于钻机台面(1)上,所述滑动夹持组件(2-2)设于燕尾滑槽(1-1)中,所述固定夹持组件(2-1)和滑动夹持组件(2-2)均与控制器(3)电性连接,所述滑动夹持组件(2-2)与固定夹持组件(2-1)配合形成夹持区(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半固化片钻孔的对位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夹持组件(2-1)包括第一夹持气缸(2-1-1)、第一对位杆(2-1-2)和第一压紧帽(2-1-3),所述第一夹持气缸(2-1-1)通过第一对位杆(2-1-2)与第一压紧帽(2-1-3)连接,所述第一夹持气缸(2-1-1)安装于钻机台面(1)上,且第一夹持气缸(2-1-1)的顶面与钻机台面(1)齐平,所述第一夹持气缸(2-1-1)与控制器(3)电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半固化片钻孔的对位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夹持组件(2-1)在钻机台面(1)上分别沿X轴方向和Y轴方向间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半固化片钻孔的对位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夹持组件(2-2)包括第二夹持气缸(2-2-1)、第二对位杆(2-2-2)和第二压紧帽(2-2-3),所述第二夹持气缸(2-2-1)通过第二对位杆(2-2-2)与第二压紧帽(2-2-3)连接,所述第二夹持气缸(2-2-1)设于燕尾滑槽(1-1)中,且第二夹持气缸(2-2-1)的顶面与钻机台面(1)齐平,所述第二夹持气缸(2-2-1)与控制器(3)电性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文君雷刚
申请(专利权)人:奥士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