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沉头钻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3811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8 22: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沉头钻,包括钻部和柄部,所述钻部与所述柄部连接;所述钻部包括顶部和底部;其特征在于,所述钻部还包括:刃部,所述刃部设置在所述顶部和底部之间;所述刃部的直径为3~10mm;所述刃部包括第一刀刃、第二刀刃、第三刀刃和第四刀刃,所述第一刀刃与所述第三刀刃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刀刃与所述第四刀刃相对设置;第一钻尖角,所述第一钻尖角设置在所述顶部并形成于所述第一刀刃与所述第三刀刃之间,所述第一钻尖角的角度为60°~140°;第二钻尖角,所述第二钻尖角设置在所述顶部并形成于所述第二刀刃与所述第四刀刃之间,所述第二钻尖角的角度为60°~140°;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可以同时应用于五金加工和线路板加工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沉头钻
本技术实施例涉及沉孔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沉头钻。
技术介绍
钻头是机加工的一种常用工具,现有技术根据孔的类型来更换不同的钻头,当需要进行沉孔时,选择沉孔钻,但是现有的沉头钻钻尖角的角度范围小,刃部的直径范围小,导致现有的沉头钻功能单一,无法实现同时加工五金和线路板,在加工时,往往需要暂停加工,更换不同的沉头钻,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沉头钻,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沉头钻功能单一而导致的费时费力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沉头钻,包括钻部和柄部,所述钻部与所述柄部连接;所述钻部包括顶部和底部;所述钻部还包括:刃部,所述刃部设置在所述顶部和底部之间;所述刃部的直径为3~10mm;所述刃部包括第一刀刃、第二刀刃、第三刀刃和第四刀刃,所述第一刀刃与所述第三刀刃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刀刃与所述第四刀刃相对设置;第一钻尖角,所述第一钻尖角设置在所述顶部并形成于所述第一刀刃与所述第三刀刃之间,所述第一钻尖角的角度为60°~140°;第二钻尖角,所述第二钻尖角设置在所述顶部并形成于所述第二刀刃与所述第四刀刃之间,所述第二钻尖角的角度为60°~140°;排屑槽,所述第一刀刃、第二刀刃、第三刀刃和第四刀刃依次间隔设置,在所述间隔处形成所述排屑槽。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刀刃、第二刀刃、第三刀刃和第四刀刃设置为螺旋结构,所述螺旋结构的螺旋角为4°~6°。进一步地,所述排屑槽设置为螺旋型结构。进一步地,所述刃部设有刃面,所述刃面设置为倾斜结构。进一步地,所述倾斜结构与竖直面的夹角为15°~25°。进一步地,所述刃部的底部与所述柄部一体式连接,所述底部设置为圆柱型结构。进一步地,所述柄部设置为圆柱型结构。进一步地,所述刃部的直径为6.5~10mm。本技术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沉头钻,包括钻部和柄部,钻部和柄部一体式连接,钻部包括顶部和底部,在顶部和底部之间设有刃部,刃部包括第一刀刃、第二刀刃、第三刀刃和第四刀刃;第一刀刃与第三刀刃相对设置;第二刀刃与第四刀刃相对设置;第一钻尖角设置在顶部并形成于第一刀刃与第三刀刃之间,第一钻尖角的角度为60°~140°;第二钻尖角设置在顶部并形成于第二刀刃与第四刀刃之间,第二钻尖角的角度为60°~140°;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沉头钻的钻尖角、刃部直径的范围大,适用范围广泛,可以同时用于五金加工和线路板加工,无需在加工过程中经常更换钻部,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提高了机械效率,省时省力。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能涵盖的范围内。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沉头钻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沉头钻的斜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钻部;101-第一刀刃;102-第二刀刃;103-第三刀刃;104-第四刀刃;105-第一钻尖角;106-排屑槽;107-顶部;108-底部;2-柄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如图1至图2所示,提供一种沉头钻,包括钻部1和柄部2,钻部1与柄部2连接;钻部1包括顶部107和底部108;钻部1还包括:刃部,刃部设置在顶部107和底部108之间;刃部的直径为3~10mm;刃部包括第一刀刃101、第二刀刃102、第三刀刃103和第四刀刃104,第一刀刃101与第三刀刃103相对设置;第二刀刃102与第四刀刃104相对设置;第一钻尖角105,第一钻尖角105设置在顶部107并形成于第一刀刃101与第三刀刃103之间,第一钻尖角105的角度为60°~140°,例如,第一钻尖角105的角度为100°;第二钻尖角,第二钻尖角设置在顶部107并形成于第二刀刃102与第四刀刃104之间,第二钻尖角的角度为60°~140°,例如,第二钻尖角的角度为100°;排屑槽106,第一刀刃101、第二刀刃102、第三刀刃103和第四刀刃104依次间隔设置,在间隔处形成排屑槽10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沉头钻,沉头钻的钻尖角、刃部直径的范围大,适用范围广泛,可以同时用于五金加工和线路板加工,无需在加工过程中经常更换钻部1,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提高了机械效率,省时省力。为了实现快速沉孔,第一刀刃101、第二刀刃102、第三刀刃103和第四刀刃104设置为螺旋结构,螺旋结构的螺旋角为4°~6°,例如,螺旋结构的螺旋角为5°。为了实现在加工过程中,将产生的碎屑排出,防止干扰加工,排屑槽106设置为螺旋型结构,碎屑易进易出。为了便于沉孔,减少沉孔过程中刃部受到的阻力,刃部设有刃面,刃面设置为倾斜结构。倾斜结构与竖直面的夹角为15°~25°,例如,倾斜结构与竖直面的夹角为20°;如图1至图2所示,刃部设置为收缩结构,上宽下窄,刃面靠近顶部107的部分宽于刃面靠近底部108的位置。为了防止在加工沉孔的过程中,钻部1与柄部2分离,影响正常加工,刃部的底部108与柄部2一体式连接,底部108设置为圆柱型结构。为了便于沉头钻的安装,柄部2设置为圆柱型结构,柄部2的底部108设置为倒圆角结构。为了进一步扩大适用范围,减少加工过程中更换沉头钻的次数,刃部的直径为6.5~10mm,例如,刃部的直径为8mm。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技术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技术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技术要求保护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沉头钻,包括钻部和柄部,所述钻部与所述柄部连接;所述钻部包括顶部和底部;其特征在于,所述钻部还包括:/n刃部,所述刃部设置在所述顶部和底部之间;所述刃部的直径为3~10mm;所述刃部包括第一刀刃、第二刀刃、第三刀刃和第四刀刃,所述第一刀刃与所述第三刀刃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刀刃与所述第四刀刃相对设置;/n第一钻尖角,所述第一钻尖角设置在所述顶部并形成于所述第一刀刃与所述第三刀刃之间,所述第一钻尖角的角度为60°~140°;/n第二钻尖角,所述第二钻尖角设置在所述顶部并形成于所述第二刀刃与所述第四刀刃之间,所述第二钻尖角的角度为60°~140°;/n排屑槽,所述第一刀刃、第二刀刃、第三刀刃和第四刀刃依次间隔设置,在所述间隔处形成所述排屑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沉头钻,包括钻部和柄部,所述钻部与所述柄部连接;所述钻部包括顶部和底部;其特征在于,所述钻部还包括:
刃部,所述刃部设置在所述顶部和底部之间;所述刃部的直径为3~10mm;所述刃部包括第一刀刃、第二刀刃、第三刀刃和第四刀刃,所述第一刀刃与所述第三刀刃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刀刃与所述第四刀刃相对设置;
第一钻尖角,所述第一钻尖角设置在所述顶部并形成于所述第一刀刃与所述第三刀刃之间,所述第一钻尖角的角度为60°~140°;
第二钻尖角,所述第二钻尖角设置在所述顶部并形成于所述第二刀刃与所述第四刀刃之间,所述第二钻尖角的角度为60°~140°;
排屑槽,所述第一刀刃、第二刀刃、第三刀刃和第四刀刃依次间隔设置,在所述间隔处形成所述排屑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沉头钻,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其金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胜瑞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