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景大数据应用监测管控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437801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8 22: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全景大数据应用监测管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成像设备、成像设备证书、存储器、联网装置和处理单元,所述成像设备被配置为检测第一物体,并基于所述成像设备证书、存储器、联网装置和处理单元来确定第一物体的近似位置以及该近似位置的可靠性值;所述成像设备的证书被配置为与第一物体相关联表面的拓扑或与成像设备与第一物体之间的接近度。进行数据的采集后,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对环境的重新构建,构建的过程中依据所述成像设备采集的数据为基础,逐步的构建出环境的全景,同时,也对周围环境做出预估性位置的判断,同时结合所述联网装置的大数据的采集,对所述预估位置做出最后的确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景大数据应用监测管控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监控管控
,尤其涉及一种全景大数据应用监测管控系统。
技术介绍
监控系统一般是将数据传输到监控中心进行显示,实现实时视频监控,但每个摄像头所能采集的区域有限,不能实现全方位大范围监控。如CN109640032A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人工智能多要素全景监控检测五维预警系统,被监视检测物体的距离不同、光照不同、安装的高度角度不同等等原因也极大了限制了这种新技术的推广和使用,其次现有的全景拼接技术仍然存在一些缺陷,摄像机出场时所使用的镜头全部为定焦镜头,即使是变焦镜头也需要人员拆开设备人工调节镜头参数后,恢复好设备再通过软件修正参数,才能够达到最好的拼接效果,即使是这样摄像机安装的高度和角度,也会收到很大的限制,如此繁琐的操作流程非专业人士是很难掌握和处理的。另一种典型的如WO2002065786A1的现有技术公开的一种用于OMNI方向图像和三维数据采集的方法和装置与数据归纳和动态范围扩展方法,存在不能实时监控全景,通过拼接处理亦不能达到无缝拼接的问题。再来看如US09706119B2的现有技术公开的一种数字照相机系统,这种简单的立体摄影无法实现扩大的或全景的视野。另外,无法获得舒适的视觉角度、视野图像的重叠程度超过人眼识别的范围。为了解决本领域普遍存在参数调校复杂、全景视图监控不到位和视觉角度不佳、视野图像的重叠程度超过人眼识别的范围等等问题,作出了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目前全景监控所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全景大数据应用监测管控系统。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全景大数据应用监测管控系统,包括成像设备、成像设备证书、存储器、联网装置和处理单元,所述成像设备被配置为检测第一物体,并基于所述成像设备证书、存储器、联网装置和处理单元来确定第一物体的近似位置以及该近似位置的可靠性值。可选的,所述成像设备的证书被配置为与第一物体相关联表面的拓扑或成像设备与第一物体之间的接近度;所述存储器被配置为存储第二物体的预定位置,其中,所述成像装置被配置为确定所述第二物体的预定位置是否在预定误差范围内与所述第一物体的近似位置匹配;以及当存在不匹配项大于预定误差范围时存储第一物体及其近似位置的分布式图像元素,其中,当在预定误差范围内存在匹配项时,所述成像设备确定其确切位置根据存储在内存中存储的图像元素设定预估位置。可选的,所述成像设备包括光学传感器、近似位置模块、可靠性值模块和匹配模块,所述光传感器被配置为检测第一物体;所述近似位置模块被配置为确定所述第一物体的近似位置;所述可靠性值模块被配置为基于所述成像设备的证书、拓扑结构中来确定所述近似位置的可靠性值;并确定与第一物体相关联的表面或所述成像设备与第一物体之间的接近度;所述匹配模块被配置为确定第二物体的预定位置是否与第一物体在预定余量内的近似位置匹配错误,当不匹配项大于预定的误差范围时,所述处理单元配置为将第一物体及其近似位置存储在分布式图像元素中,并且当匹配项的预定范围内存在匹配项时错误,所述处理单元基于存储在存储器中的预定位置确定成像设备的确切位置。可选的,所述联网装置配置为访问网络服务器,基于所述网络服务器使用导航系统、定位系统、加速度计、陀螺仪、磁力计、指南针、气压计来确定所述成像装置的位置;同时,通过使用所述成像装置收集所述目标物体的大概位置,并通过估计第一物体与周围物体之间的距离,确定第一物体的大概位置;在已知的数据库中搜索第二物体及其预定位置;将第二物体及其预定位置存储在存储器中。可选的,所述处理单元通过将所述第一物体的特征与所述已知物体进行匹配来识别所述已知的数据库中的所述第二物体,其中所述特征包括相关联的表面的拓扑,可识别的特征或特征中的至少一个位置;所述可识别特征包括文本、标记或边缘信息。可选的,所述成像设备基于当所述第一物体具有在特定持续时间内可以参考特定位置的刚性结构特性和地理位置时,将所述第一物体识别为静止物体;并根据大概位置的可靠性值或特定时长中的所述第一物体采集,同时基于可识别特征进行排序;至少当所述第一物体被排名在预定等级以上时,将所述第一物体及其大约位置存储在所述分布式图像元素中。本专利技术所取得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采用所述成像设备证书生成包括通过采集到的所述图像的元素进行划分,并根据划分的元素进行特征数据的标号生成对应的采集设备的唯一标志符,保证分类更加的简单且可靠;2.通过采用所述环境生成器还基于成像设备证书进行验证,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3.在进行数据的采集后,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对环境的重新构建,构建的过程中依据所述成像设备采集的数据为基础,逐步的构建出环境的全景,同时,也对周围环境做出预估性位置的判断,同时结合所述联网装置的大数据的采集,对所述预估位置做出最后的确定;4.通过采用可靠性值模块基于成像装置的证书与第一对象相关联的表面的拓扑或成像之间的接近度中的至少一个来确定近似位置的可靠性值,保证采集到的图像符合整个全景的构建中;5.通过采用所述匹配模块对同一位置进行切换以及对不同位置之间的转换,保证整个系统的具有高反应的优点;6.通过采用网络服务器与网络服务器的配合进行大数据的收集,使得构建全景环境的监控更加的合理且可靠。附图说明从以下结合附图的描述可以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图中的部件不一定按比例绘制,而是将重点放在示出实施例的原理上。在不同的视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定对应的部分。图1为所述成像设备证书的控制流程示意图。图2为系统的控制流程示意图。图3为所述成像设备的控制流程示意图。图4为所述联网装置的控制流程示意图。图5为所述处理单元的控制流程示意图。图6为所述成像设备进行识别的控制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得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其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在查阅以下详细描述之后,本实施例的其它系统.方法和/或特征将变得显而易见。旨在所有此类附加的系统.方法.特征和优点都包括在本说明书内.包括在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内,并且受所附权利要求书的保护。在以下详细描述描述了所公开的实施例的另外的特征,并且这些特征根据以下将详细描述将是显而易见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组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一:一种全景大数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景大数据应用监测管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成像设备、成像设备证书、存储器、联网装置和处理单元,所述成像设备被配置为检测第一物体,并基于所述成像设备证书、存储器、联网装置和处理单元来确定第一物体的近似位置以及该近似位置的可靠性值。/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景大数据应用监测管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成像设备、成像设备证书、存储器、联网装置和处理单元,所述成像设备被配置为检测第一物体,并基于所述成像设备证书、存储器、联网装置和处理单元来确定第一物体的近似位置以及该近似位置的可靠性值。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景大数据应用监测管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设备的证书被配置为与第一物体相关联表面的拓扑或与成像设备与第一物体之间的接近度;
所述存储器被配置为存储第二物体的预定位置,其中,所述成像装置被配置为确定所述第二物体的预定位置是否在预定误差范围内与所述第一物体的近似位置匹配;
以及当存在不匹配项大于预定误差范围时存储第一物体及其近似位置的分布式图像元素,其中,当在预定误差范围内存在匹配项时,所述成像设备确定其确切位置根据存储在内存中存储的图像元素设定预估位置。


3.如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一种全景大数据应用监测管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设备包括光学传感器、近似位置模块、可靠性值模块和匹配模块,所述光传感器被配置为检测第一物体;所述近似位置模块被配置为确定所述第一物体的近似位置;所述可靠性值模块被配置为基于所述成像设备的证书、拓扑结构中来确定所述近似位置的可靠性值;并确定与第一物体相关联的表面或所述成像设备与第一物体之间的接近度;所述匹配模块被配置为确定第二物体的预定位置是否与第一物体在预定余量内的近似位置匹配错误,当不匹配项大于预定的误差范围时,所述处理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樱朱顺痣孙瑜卢俊文吴克寿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理工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