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线切分棒材夹送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436670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8 22: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多线切分棒材夹送辊装置,包括上辊轴和下辊轴,在两者的末端分别套设有上下对应设置的上辊辊子和下辊辊子。上辊辊子包括套设在上辊轴末端的辊环座套,在辊环座套的侧壁沿其周向设有环形凹槽,在环形凹槽内套设有沿上辊轴的轴向并排设置的多个辊环,多个辊环能够沿上辊轴的轴向滑动。在环形凹槽的两侧槽壁以及每个辊环的两侧端面上分别开设有环形安装槽,相邻两个环形安装槽内均嵌入一个防尘套环,每个辊环的两侧端面邻近其外壁的位置向其外壁方向形成斜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夹送辊装置能够有效解决多根切分棒材因直径不一致而导致的夹送辊装置容易失效的问题,保证多线切分棒材生产线能够稳定、高效地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线切分棒材夹送辊装置
本技术是涉及冶金轧钢高速线材生产线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线切分棒材夹送辊装置。
技术介绍
在棒材生产线生产螺纹钢时,为了能够实现生产线的高产、高效,现今普遍采用多线切分的方法生产棒材。例如的螺纹钢棒材采用三切分(本技术以三切分为例进行说明,其他规格多切分类同)的方法进行生产,即精轧机最后一架轧机(K1轧机)同时轧出三根的螺纹钢棒材(简称轧件),相比单线生产,多线切分能够获得更高的产量。此种多线切分生成线的轧后典型布置如图1所示,轧件经K1轧机01后,进入水冷装置02,之后通过收拢导槽03进入夹送辊装置04进行夹持,然后进入倍尺飞剪05进行倍尺分段。其中,夹送辊装置04对轧件进行夹持的目的是消除轧件经过水冷装置02后轧件的抖动,保障轧件稳定输送给倍尺飞剪05进行倍尺剪切。如果不使用夹送辊装置04对轧件进行夹持,轧件在经过水冷装置02冷却过程中,由于冷却水对轧件的阻力使轧件抖动,这样会影响轧件的冷却效果,使轧件出现冷却不均匀的现象。如果进一步提高轧件速度(速度更快可以进一步提高产量)会因为阻力太大而出现堆钢事故。现有技术中夹送辊装置04的结构如图2和图3所示,分别套设在上辊轴041和下辊轴042上的上辊辊子043及下辊辊子044为带槽的整体辊子,当轧件经过夹送辊装置04后,夹送辊装置04闭合夹持轧件,夹送辊装置04预设一定的超前率(例如比轧件实际速度高3%的超前率),以此来保障轧件与K1轧机01间稳定的张力,从而实现切分棒材的稳定生产。但是,现有的此种夹送辊装置04会经常出现功能失效的情况,导致轧线堆钢或者轧线降速生产。这种原因主要是因为切分出来的三根轧件(第一轧件045,第二轧件046,第三轧件047)的直径并不完全相等,而且直径不等也是随机的,这在国家标准GB/T1499.2-2018《钢筋混凝土用钢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的要求也是允许的,例如在国标中规定的螺纹钢公称直径范围为现有结构的夹送辊装置04闭合时,三个辊槽对应的尺寸是一致的,这样就会出现有的轧件已经夹住,有的轧件没有夹住的情况,进而出现夹送辊装置04失效的情况。由此,本专利技术人凭借多年从事相关行业的经验与实践,提出一种多线切分棒材夹送辊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线切分棒材夹送辊装置,能够有效解决多根切分棒材因直径不一致而导致的夹送辊装置容易失效的问题,保证多线切分棒材生产线能够稳定、高效地生产。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线切分棒材夹送辊装置,能够防止多个辊环之间的缝隙内进入水、蒸汽、氧化铁皮等杂质,保证多个辊环进行正常的自适应分配过程。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多线切分棒材夹送辊装置,包括呈上下平行间隔设置的上辊轴和下辊轴,在上辊轴和下辊轴的末端分别套设有上下对应设置的上辊辊子和下辊辊子;上辊辊子包括套设在上辊轴末端的辊环座套,在辊环座套的侧壁沿其周向设有环形凹槽,在环形凹槽内套设有沿上辊轴的轴向并排设置的多个辊环,多个辊环能够沿上辊轴的轴向滑动;在环形凹槽的两侧槽壁以及每个辊环的两侧端面上分别开设有环形安装槽,相邻两个环形安装槽内均嵌入一个防尘套环;每个辊环的两侧端面邻近其外壁的位置向其外壁方向形成斜面,下辊辊子包括套设在下辊轴末端的平辊。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沿上辊轴的轴向,防尘套环的宽度大于等于10mm且小于两侧的环形安装槽的总深度的范围为0.1~0.2mm。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沿上辊轴的轴向并指向其末端的方向,在辊环座套的侧壁上设有两个直径依次缩小的第一阶梯部和第二阶梯部,多个辊环套设在第一阶梯部上;在第二阶梯部上套设固定有限位压环,限位压环的外径大于第一阶梯部的直径;辊环座套的外壁与第一阶梯部之间的侧壁以及限位压环靠近辊环一侧的侧壁分别构成环形凹槽的两侧槽壁。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防尘套环的材质为橡胶、尼龙或者铜。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沿上辊轴的轴向,环形凹槽的宽度大于多个辊环的总宽度。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沿上辊轴的轴向,环形凹槽的宽度大于多个辊环的总宽度的范围为(0.1~0.3)×(n-1)mm,其中,n为辊环的总个数。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相邻两个辊环的斜面构成的V型槽的V型夹角为55~65°。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在环形凹槽的底部沿上辊轴的轴向固定有导向键,在每个辊环的内壁沿上辊轴的轴向设有限位凹槽,导向键插设在限位凹槽内。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在上辊轴上且位于辊环座套的两侧分别固定有限位轴套和限位压盖,限位轴套的外径和限位压盖的直径均大于辊环座套的内径。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上辊轴的末端外壁呈渐缩状,且沿上辊轴的轴向并指向其末端的方向逐渐渐缩;在上辊轴的末端套设有上内锥形套,上内锥形套的内壁呈渐缩状,且上内锥形套的内壁与上辊轴末端的外壁形状相同,辊环座套套设在上内锥形套上。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上内锥形套的材质为铜,辊环座套的材质为钢。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下辊轴的外壁对应套设平辊的部分呈渐缩状,且沿下辊轴的轴向并指向其末端的方向逐渐渐缩;在下辊轴的渐缩段处套设有下内锥形套,下内锥形套的内壁与下辊轴末端的外壁形状相同,平辊套设在下内锥形套上。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在下辊轴上且位于平辊的两侧分别固定有下限位轴套和限位护帽,下限位轴套的外径和限位护帽的外径均大于平辊的内径。由上所述,本技术中通过多个能够轴向移动的辊环与平辊相互配合,相邻两个辊环之间构成V型槽,在多个辊环沿轴向滑动的过程中便能够调节V型槽的大小,进而在对多根直径不同的轧件进行夹持时,多个辊环能够根据多根轧件直径的不同来自由分配V型槽的大小,实现了辊环的自适应分配过程,保证了不同直径的多个轧件都能被有效夹持住,保证了夹送辊装置的功能有效。因此,有效解决了多根切分棒材因直径不一致而导致的夹送辊装置容易失效的问题,保证多线切分棒材生产线能够稳定、高效地生产。此外,本技术中在辊环的两侧均设有防尘套环,能够有效地将外部溅来的水、蒸汽、氧化铁皮等杂质阻挡在外部,有效消除了在生产过程中水、蒸汽以氧化铁皮等杂质对生产的影响,保证了多个辊环能够正常进行自适应分配过程,保证了夹送辊装置的正常使用,并不需要定期的拆卸清洗,提高了轧线的作业效率。附图说明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技术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其中:图1:为现有技术中多线切分生产线的扎后典型布置示意图。其中,图1中左端的箭头表示料流方向。图2:为图1中夹送辊装置沿A-A方向的辊子部分的局部剖视图。图3:为图1中夹送辊装置沿A-A方向的局部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夹送辊装置的结构剖视图。图5:为图4中上辊辊子部分沿B-B方向的局部剖视图。图6:为图4中C处的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线切分棒材夹送辊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呈上下平行间隔设置的上辊轴和下辊轴,在所述上辊轴和所述下辊轴的末端分别套设有上下对应设置的上辊辊子和下辊辊子;/n所述上辊辊子包括套设在所述上辊轴末端的辊环座套,在所述辊环座套的侧壁沿其周向设有环形凹槽,在所述环形凹槽内套设有沿所述上辊轴的轴向并排设置的多个辊环,多个所述辊环能够沿所述上辊轴的轴向滑动;/n在所述环形凹槽的两侧槽壁以及每个所述辊环的两侧端面上分别开设有环形安装槽,相邻两个所述环形安装槽内均嵌入一个防尘套环;/n每个所述辊环的两侧端面邻近其外壁的位置向其外壁方向形成斜面,所述下辊辊子包括套设在所述下辊轴末端的平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线切分棒材夹送辊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呈上下平行间隔设置的上辊轴和下辊轴,在所述上辊轴和所述下辊轴的末端分别套设有上下对应设置的上辊辊子和下辊辊子;
所述上辊辊子包括套设在所述上辊轴末端的辊环座套,在所述辊环座套的侧壁沿其周向设有环形凹槽,在所述环形凹槽内套设有沿所述上辊轴的轴向并排设置的多个辊环,多个所述辊环能够沿所述上辊轴的轴向滑动;
在所述环形凹槽的两侧槽壁以及每个所述辊环的两侧端面上分别开设有环形安装槽,相邻两个所述环形安装槽内均嵌入一个防尘套环;
每个所述辊环的两侧端面邻近其外壁的位置向其外壁方向形成斜面,所述下辊辊子包括套设在所述下辊轴末端的平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线切分棒材夹送辊装置,其特征在于,
沿所述上辊轴的轴向,所述防尘套环的宽度大于等于10mm且小于两侧的环形安装槽的总深度的范围为0.1~0.2m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线切分棒材夹送辊装置,其特征在于,
沿所述上辊轴的轴向并指向其末端的方向,在所述辊环座套的侧壁上设有两个直径依次缩小的第一阶梯部和第二阶梯部,多个所述辊环套设在所述第一阶梯部上;
在所述第二阶梯部上套设固定有限位压环,所述限位压环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阶梯部的直径;所述辊环座套的外壁与所述第一阶梯部之间的侧壁以及所述限位压环靠近辊环一侧的侧壁分别构成所述环形凹槽的两侧槽壁。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线切分棒材夹送辊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尘套环的材质为橡胶、尼龙或者铜。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线切分棒材夹送辊装置,其特征在于,
沿所述上辊轴的轴向,所述环形凹槽的宽度大于多个所述辊环的总宽度。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线切分棒材夹送辊装置,其特征在于,
沿所述上辊轴的轴向,所述环形凹槽的宽度大于多个所述辊环的总宽度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任全梁鸿王东杨国际金兆民刘炜范思石马志勇刘嘎闫立坤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京诚瑞信长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