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同济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水体碳源质量评价方法、设备、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436653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8 22: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环保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水体碳源质量评价方法、设备、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水体碳源质量评价方法,包括:获取第一水体的COD和B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体碳源质量评价方法、设备、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本专利技术涉及环保
,特别是涉及一种水体碳源质量评价方法、设备、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当前我国水体污染防治形势依旧严峻,氮磷污染仍是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由于我国城市及乡镇污水处理中氮磷含量普遍较高,为应对这一问题,我国建设和运行了近4000余座城镇污水处理厂,其中90%以上采用活性污泥法。在利用活性污泥微生物对污水氮磷进行处理过程中,磷的去除与反硝化脱氮均需利用碳源。因此,污水碳源的质量,即是否有利于生物脱氮除磷,是直接关系我国城镇污水处理效果,从而保障水体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体碳源质量评价方法、设备、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专利技术一方面提供一种水体碳源质量评价方法,包括:1)获取第一水体的COD和BOD5,所述第一水体为待测水体经受过滤处理后的水体;2)获取第二水体微生物胞内的能源物质含量,所述第二水体为第一水体经受厌氧好氧处理后的水体;3)根据第一水体中COD与BOD5的比值、以及第二水体微生物胞内的能源物质含量,判断待测水体的碳源质量。在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1)中,当过滤处理截留固相物≥30mg/L时,所述第一水体为待测水体经受过滤处理和厌氧处理后的水体。在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1)中,过滤处理中过滤介质的孔径为0.4~0.5μm。在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1)中,过滤处理为滤膜过滤处理。在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1)中,所述厌氧处理的氧化还原电位为-100mV~-150mV,反应时间为18~24小时。在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2)中,厌氧-好氧处理的总时间为8~12小时,其中厌氧阶段的处理时间≥1.5小时,污泥浓度为2500~3500mg/L,C/N/P的比值为90~110:4.5~5.5:0.9~1.1,温度为20~30℃,pH为6.5~7.5,好氧阶段的溶解氧含量为≥2mg/L,厌氧阶段的溶解氧含量为≤0.5mg/L。在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2)中,能源物质选自聚羟基戊酸(PHV)。在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碳源质量具体指水体是否为适用于生物脱氮除磷的碳源。在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方式中,当COD与BOD5的比值越高,则认为水体具有更佳的碳源质量。在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方式中,当能源物质含量越高,则认为水体具有更佳的碳源质量。本专利技术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所述的水体碳源质量评价方法。本专利技术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使所述设备执行所述的水体碳源质量评价方法。本专利技术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装置,所述装置可以包括:COD和BOD5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水体的COD和BOD5,所述第一水体为待测水体经受过滤处理后的水体;PHV含量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二水体微生物胞内的PHV含量,所述第二水体为第一水体经受厌氧好氧处理后的水体;水体的碳源质量判断模块,用于根据第一水体中COD与BOD5的比值、以及第二水体微生物胞内中能源物质含量,判断待测水体的碳源质量。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专利技术人经过大量研究,发现通过COD与BOD5的比值以及能源物质含量可以更加准确地对水体碳源质量进行评价,从而提供了一种新的水体碳源质量评价方法、设备、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在此基础上完成了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水体碳源质量评价方法,包括:1)获取第一水体的COD(化学需氧量)和BOD5(生物需氧量),所述第一水体为待测水体经受过滤处理后的水体;2)获取第二水体微生物胞内的能源物质含量,所述第二水体为第一水体经受厌氧好氧处理后的水体;3)根据第一水体中COD与BOD5的比值、以及第二水体微生物胞内的能源物质含量,判断待测水体的碳源质量。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水体碳源质量评价方法中,所述待测水体通常可以是城镇生活污水和/或工业废水等。所述待测水体中,通常可以包括有机物、营养盐等组分,例如,有机物COD的浓度可以为≤1mg/L、1~5mg/L、5~10mg/L、10~20mg/L、20~40mg/L、40~60mg/L、60~100mg/L、100~200mg/L、200~300mg/L、300~500mg/L、500~1000mg/L。对于待测水体来说,通常有机物COD都可以在上述范围,如果超过上述范围,则通常可以对水体进行稀释。所述待测水体中,营养盐的浓度通常没有特别限制,优选的,所述待测水体中的C/N/P比值可以满足90~110:4.5~5.5:0.9~1.1。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水体碳源质量评价方法中,可以包括:获取第一水体的COD和BOD5,所述第一水体为待测水体经受过滤处理后的水体。所述过滤处理通常指通过合适的过滤介质对流体进行截留,从而将流体中的固体颗粒物与液体分离的处理方法。所述过滤处理中,过滤介质的孔径为0.4~0.5μm、0.4~0.42μm、0.42~0.44μm、0.44~0.46μm、0.46~0.48μm、或0.48~0.5μm,通常来说,在COD和BOD5前,需要采用合适孔径的过滤介质对水体进行过滤处理,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本领域技术人员可选择合适的方法对待测水体进行过滤处理,例如,所述过滤处理可以为滤膜过滤处理等。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水体碳源质量评价方法中,当待测水体中固相物含量过高时,通常需要分别考虑溶解性的有机物和颗粒态的有机物,例如,当过滤处理截留固相物≥20mg/L、≥25mg/L、≥30mg/L时、≥35mg/L、或≥40mg/L时,通常需要在对待测水体进行过滤处理以后,可以再对过滤处理所得水体进行厌氧处理,再获取水体的COD和BOD5。具体来说,悬浮物固体中也包含有机物,但是污水处理系统中的微生物不能直接使用颗粒态的有机物合成聚羟基烷酸(PHA),所以可以利用厌氧处理,将颗粒态的有机物转化为溶解态的有机物,用于合成PHA,最终判定该污水是否能够合成较高的PHV,是否具有较好的污水脱氮除磷效果。通常来说,对过滤处理所得水体再进行厌氧处理后所得的水体中,溶解性有机物的浓度会大幅增加,他们可以用于后续的污水处理过程,用于微生物合成能量物质PHA。所述厌氧处理通常指将水体在厌氧条件下,形成了厌氧微生物所需要的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通过厌氧菌和兼性菌代谢作用,对水体中的有机物进行生化降解的处理方法。本领域技术人员可选择合适的方法对待测水体进行厌氧处理,例如,对待测水体进行厌氧处理的方法中,氧化还原电位可以为-100mV~-150mV、-100mV~-110mV、-110mV~-120mV、-120mV~-130mV、-130mV~-140mV、或-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体碳源质量评价方法,包括:/n1)获取第一水体的COD和BOD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体碳源质量评价方法,包括:
1)获取第一水体的COD和BOD5,所述第一水体为待测水体经受过滤处理后的水体;
2)获取第二水体微生物胞内的能源物质含量,所述第二水体为第一水体经受厌氧好氧处理后的水体;
3)根据第一水体中COD与BOD5的比值、以及第二水体微生物胞内的能源物质含量,判断待测水体的碳源质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体碳源质量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当过滤处理截留固相物≥30mg/L时,所述第一水体为待测水体经受过滤处理和厌氧处理后的水体。


3.如权利要求1~2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水体碳源质量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过滤处理中过滤介质的孔径为0.4~0.5μm;
和/或,所述步骤1)中,过滤处理为滤膜过滤处理。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体碳源质量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所述厌氧处理的氧化还原电位为-100mV~-150mV,反应时间为18~24小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体碳源质量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厌氧-好氧处理的总时间为8~12小时,其中厌氧阶段的处理时间≥1.5小时,污泥浓度为2500~3500mg/L,C/N/P的比值为90~110:4.5~5.5:0.9~1.1,温度为20~30℃,pH为6.5~7.5,好氧阶段的溶解氧含量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银广郑雄任洪强吴兵
申请(专利权)人:同济大学南京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