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溶井下工具溶解试验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43662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8 22: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可溶井下工具溶解试验装置及其使用方法,装置包括:包括保温筒、金属波纹管、管道泵、溶解物出口丝堵。所述保温筒设置在底座上,保温筒外壁设置有温控组件,保温筒内部设置有用于放置待试验工具的工具托盘;所述保温筒侧壁上设置有与其内腔连通的水泵出口管和水泵入口管,水泵入口管与所述管道泵一端连接,管道泵另一端通过双头螺纹短接与所述金属波纹管一端连接,所述金属波纹管另一端连接水泵出口管。本发明专利技术能模拟可溶井下工具溶解所需要的恒温、流体循环、以及井筒环境。通过工具溶解性能试验可以得出工具的溶解时间、溶解介质、溶解温度等参数,为工具实际应用提供试验数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溶井下工具溶解试验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油田钻采工具
,具体涉及一种可溶井下工具溶解试验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主要适用于油田可溶井下工具及其部件溶解性能试验。
技术介绍
可溶井下工具是近年来油田新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由于其能够在完成作业后自行快速溶解或降解,大幅简化甚至减免后期作业工序,故在油田迅速得到规模应用,目前油田常见的可溶井下工具主要有可溶解压裂球、可溶桥塞、可溶套管球座等。对于可溶井下工具,可溶解性能是其最关键的技术指标,目前业内主要采用恒温水浴箱进行工具溶解性能测试,不能很好的模拟可溶工具在井眼尺寸以及溶解介质流动状态下的溶解状态,试验条件与工具的实际工况差异较大,会导致试验结果偏差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溶井下工具溶解试验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主要适用于油田可溶井下工具及其部件溶解性能试验。本专利技术能模拟可溶井下工具溶解所需要的恒温、流体循环、以及井筒环境。通过工具溶解性能试验可以得出工具的溶解时间、溶解介质、溶解温度等参数,为工具实际应用提供试验数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可溶井下工具溶解试验装置,包括保温筒、金属波纹管和管道泵;所述保温筒设置在底座上,保温筒外壁设置有温控组件,保温筒内部设置有用于放置待试验工具的工具托盘;所述保温筒侧壁上设置有与其内腔连通的水泵出口管和水泵入口管,水泵入口管与所述管道泵一端连接,管道泵另一端通过双头螺纹短接与所述金属波纹管一端连接,所述金属波纹管另一端连接水泵出口管。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温控组件包括自动温控器、保温棉和自限温加热带;所述自动温控器由温控面板和防水测温探头组成,温控面板感应端连接测温探头,输出端连接自限温加热带,温控面板输出端与自限温加热带电连接;测温探头伸入到保温筒内部;所述自限温加热带均匀缠绕在保温筒外侧;所述保温棉包裹在自限温加热带外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保温筒上设置有测温管,所述测温管设置在水泵出口管和水泵入口管之间的另一侧;所述测温管为一端为管螺纹的金属管,没有螺纹的一端与保温筒采用焊接方式连接,另一端采用螺纹与测温管密封压帽连接,测温管内安装有测温探头。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保温筒是一个圆柱形金属筒,保温筒底部侧壁设置有溶解物出口丝堵。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水泵出口管为一端为管螺纹的金属管,没有螺纹的一端与保温筒采用焊接方式连接,另一端采用螺纹与金属波纹管连接;所述水泵入口管为一端为管螺纹的金属管,没有螺纹的一端与保温筒采用焊接方式连接,另一端采用螺纹与管道泵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金属波纹管材质为不锈钢材质,耐温100摄氏度以上。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工具托盘是一个带有多个圆形孔眼的圆形钢板。一种可溶井下工具溶解试验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保温筒内加注溶解液体,设定温度,开始加热;当温度达到设定值时,放入待试验工具开始溶解试验,根据需要在加热保温的同时开泵循环,模拟溶解试验流体流动环境;按照试验要求每隔一定时间间隔观察待试验工具的溶解状态、测量待试验工具的剩余质量或待试验工具的外廓尺寸。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专利技术可溶井下工具溶解试验装置包括保温筒、金属波纹管和管道泵;保温筒具有自动控温、流体循环、溶解物收集等功能,能模拟可溶井下工具溶解所需要的恒温、流体循环、以及井筒环境。通过工具溶解性能试验可以得出工具的溶解时间、溶解介质、溶解温度等参数,为工具实际应用提供数据。优选的,本专利技术保温筒尺寸可以根据待试验工具尺寸定制,以满足不同可溶井下工具的试验要求。附图说明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可溶井下工具溶解试验装置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自动温控器;2、保温筒;3、保温棉;4、水泵出口管;5、金属波纹管;6、管道泵;7、双头螺纹短接;8、水泵入口管;9、底座;10、测温管;11、自限温加热带;12、工具托盘;13、溶解物出口丝堵;14、待试验工具。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例。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可溶井下工具溶解试验装置,包括自动温控器1、保温筒2、保温棉3、水泵出口管4、水泵入口管8、金属波纹管5、管道泵6、双头螺纹短接7、底座9、测温管10、自限温加热带11、工具托盘12和溶解物出口丝堵13。所述保温筒2设置在底座9上,保温筒2外壁设置有温控组件,保温筒2内部设置有用于放置待试验工具14的工具托盘12;所述保温筒2侧壁上设置有与其内腔连通的水泵出口管4和水泵入口管8,水泵入口管8与所述管道泵6一端连接,管道泵6另一端通过双头螺纹短接7与所述金属波纹管5一端连接,所述金属波纹管5另一端连接水泵出口管4。所述温控组件包括自动温控器1、保温棉3和自限温加热带11;所述自动温控器1由温控面板和防水测温探头组成,温控面板感应端连接测温探头,输出端连接自限温加热带11,温控面板输出端与自限温加热带11电连接;测温探头伸入到保温筒2内部;所述自限温加热带11均匀缠绕在保温筒2外侧;所述保温棉3包裹在自限温加热带11外部。所述自动温控器1由温控面板和防水测温探头组成,温控面板感应端连接测温探头,输出端连接自限温加热带,温控面板通过比对设定温度与实测温度来决定是否给自限温加热带供电。所述保温筒2是一个圆柱形金属筒,为模拟工具实际物理环境,保温筒内径要求与可溶井下工具所应用的套管尺寸保持一致,有效高度大于等于可溶井下工具高度,保温筒至上而下依次分布有水泵出口管、测温管、水泵入口管、溶解物出口丝堵。其中,水泵出口管4和水泵入口管8与测温管10、溶解物出口丝堵13分别布置在保温筒2两侧,呈180度对称分布。所述保温棉3是一种硅酸铝针刺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溶井下工具溶解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保温筒(2)、金属波纹管(5)和管道泵(6);/n所述保温筒(2)设置在底座(9)上,保温筒(2)外壁设置有温控组件,保温筒(2)内部设置有用于放置待试验工具(14)的工具托盘(12);/n所述保温筒(2)侧壁上设置有与其内腔连通的水泵出口管(4)和水泵入口管(8),水泵入口管(8)与所述管道泵(6)一端连接,管道泵(6)另一端通过双头螺纹短接(7)与所述金属波纹管(5)一端连接,所述金属波纹管(5)另一端连接水泵出口管(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溶井下工具溶解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保温筒(2)、金属波纹管(5)和管道泵(6);
所述保温筒(2)设置在底座(9)上,保温筒(2)外壁设置有温控组件,保温筒(2)内部设置有用于放置待试验工具(14)的工具托盘(12);
所述保温筒(2)侧壁上设置有与其内腔连通的水泵出口管(4)和水泵入口管(8),水泵入口管(8)与所述管道泵(6)一端连接,管道泵(6)另一端通过双头螺纹短接(7)与所述金属波纹管(5)一端连接,所述金属波纹管(5)另一端连接水泵出口管(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溶井下工具溶解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组件包括自动温控器(1)、保温棉(3)和自限温加热带(11);
所述自动温控器(1)由温控面板和防水测温探头组成,温控面板感应端连接测温探头,输出端连接自限温加热带(11),温控面板输出端与自限温加热带(11)电连接;测温探头伸入到保温筒(2)内部;
所述自限温加热带(11)均匀缠绕在保温筒(2)外侧;
所述保温棉(3)包裹在自限温加热带(11)外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溶井下工具溶解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筒(2)上设置有测温管(10),所述测温管(10)设置在水泵出口管(4)和水泵入口管(8)之间的另一侧;
所述测温管(10)为一端为管螺纹的金属管,没有螺纹的一端与保温筒(2)采用焊接方式连接,另一端采用螺纹与测温管密封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国富赵振峰王治国郭思文赵敏琦薛晓伟赵粉霞冯长青刘忠能蒙鑫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