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铜、铁、锌离子混合溶液检测的电极组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436430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8 22:25
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一种用于铜、铁、锌离子混合溶液检测的电极组的制备方法。该电极组由电极A、电极B和电极C三个相关联的光电化学检测电极组成,它们对铜、铁、锌离子表现出不同的光电化学性能,对于含有铜、铁、锌离子的混合溶液,不需要将各种金属离子分离,只要用这三个电极分别测试光电流变化,就可以得到每种金属离子的含量。本发明专利技术测试过程简单、快速、无污染,可测的金属离子浓度为0.1~100m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铜、铁、锌离子混合溶液检测的电极组的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分析检测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铜、铁、锌离子混合溶液检测的电极组的制备方法,该电极组由电极A、电极B和电极C三个电极组成。
技术介绍
铜、铁、锌等是常见的金属物质,由于铜、铁、锌等重金属的大量开采、加工和使用,以及它们的许多化合物的广泛应用,导致大量铜、铁、锌等重金属离子进入水体中,造成重金属离子污染,对人体健康、动物和植物等都会产生严重的危害。例如,铜是人类健康和许多生物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微量营养元素在骨骼形成、细胞呼吸作用及血红蛋白、弹性蛋白的合成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如果铜离子不能维持在适当的生理浓度时,会导致严重的综合症,比如骨质疏松症、Wilson病和阿尔兹海默病。铁元素在人体中具有造血功能,参与血蛋白、各种酶及细胞色素的合成,与人体能量代谢和免疫功能密切相关;人体内如果缺铁,会引起贫血症状,影响体内酶的各种功能及人体的生长发育;而铁的过量摄入则对人体有慢性毒害作用,会导致铁中毒,危及人体肝脏及心脏的正常功能。锌离子在生物体的正常生理活动中表现出了重要的作用,如细胞的分化与凋亡、基因信息的表达、神经信息的传递、生长素的调控以及生命系统的免疫功能等;人体中锌离子的代谢紊乱会造成免疫能力降低、老年痴呆症、皮肤炎症等病症。对铜、铁、锌等重金属离子进行检测,是防止和治理重金属离子污染的基础。检测重金属离子的方法有很多,例如,《AnalyticalChemistry》(2011,83,P3126-3132)报道了一种金属离子的检测方法,先采用湿化学法制备荧光素异硫氰酸酯掺杂的氧化硅纳米颗粒,然后将罗丹明B负载到荧光素异硫氰酸酯掺杂的氧化硅纳米颗粒上,制得氧化硅纳米颗粒基双荧光探针,用该荧光探针可以实现对Cu2+的检测。《AppliedSurfaceScience》(2019,487,P876-888)报道了一种金属离子的检测方法,先采用水热法制备Fe3O4纳米颗粒,然后通过湿化学法用氧化硅包裹Fe3O4纳米颗粒、得到Fe3O4@SiO2,最后将6-氨基-2-巯基苯并噻唑偶联负载到Fe3O4@SiO2上得到荧光纳米复合物,用该荧光纳米复合物可以实现对Fe3+的检测。《分析化学》(2018,46,P354-363)报道了一种金属离子的检测方法,该法合成了一种新的席夫碱荧光探针,用该荧光探针可以实现对Zn2+的检测。其它检测重金属离子的方法还有原子吸收光谱法、质谱法、分光光度法和化学分析法等等。在各种分析检测方法中,原子吸收光谱法和质谱法等需要昂贵、笨重、复杂的仪器,检测成本比较高,不易推广;荧光光谱法、分光光度法需要有机荧光剂和显色剂,化学分析方法需要用到许多化学试剂,它们除了步骤多、耗时长之外,还存在二次污染的问题。与上述方法相比,光电化学检测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检测速度快、无二次污染、容易实现微型化和自动化的特点,已有采用光电化学方法检测重金属离子的报道。例如,《Nanoscale》(2014,6,P1406-1415)报道了一种检测电极的制备方法,先采用热剥离方法制备石墨烯碳氮化物(GA-C3N4),然后将GA-C3N4沉积到ITO玻璃片上制得ITO/GA-C3N4电极;《SensorsandActuatorsB》(2013,183,P601-607)报道了一种检测电极的制备方法,通过蒸发、化学沉积、热处理等工艺分别将SnO2和CdS沉积到FTO玻璃片上,制得FTO/SnO2/CdS电极;用这两个电极都可以实现对Cu2+的光电化学法检测。众所周知,废水中往往含有铜、铁、锌等多种重金属离子,在检测其中的一种金属离子时,其它金属离子会产生干扰作用,为了排除不同金属离子之间的相互干扰,经常需要先将这些金属离子分离,然后再分别对它们进行检测。例如,《皮革科学与工程》(2004,14,P26-30)报道了一种铜、铁、锌离子混合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检测方法,先通过低压离子色谱柱将溶液中的铜、铁、锌离子完全分离,然后以吡啶偶氮类有机物为显色剂,采用分光光度法分别测试铜、铁、锌离子的浓度。由于铜、铁、锌等不同重金属离子性质的相似性,要将它们完全分离开,是一件费力、费时的事情。因此,关于混合重金属离子溶液中各金属离子含量的检测存在分析步骤多、操作复杂、耗时长、成本高、准确性低和二次污染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为针对当前在检测含有铜、铁、锌离子重金属离子各个金属离子的含量时,通常需要将混合溶液中的金属离子完全分离,然后分别去测量其含量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铜、铁、锌离子混合溶液检测的电极组的制备方法。该电极组由电极A、电极B和电极C三个光电化学检测电极组成,它们对铜、铁、锌离子有不同的光电流响应,对于含有铜、铁、锌离子的混合溶液,不需要将混合溶液中的各种金属离子分离,而是分别用这三个电极进行检测,根据它们的光电流变化,就可以得到目标混合溶液中的铜、铁、锌离子含量。该电极组可以简化检测工艺、缩短检测时间、降低成本以及避免二次污染。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铜、铁、锌离子混合溶液检测的电极组的制备方法,该电极组由电极A、电极B和电极C三个电极组成,包括如下步骤:(1)电极A的制备方法:将清洗后的Ti片下端插入混合溶液中,Ti片为阳极,用Pt片作阴极,在温度为35~45℃、电压为35~45V的条件下阳极氧化2~4小时,在钛片表面原位生长氧化钛纳米管阵列薄膜,得到TNTA样片;反应结束后,经清洗,烘干,在430~480℃煅烧1~3h,得到煅烧后的TNTA样片;将煅烧后的TNTA放入聚四氟乙烯内衬的水热反应釜中,加入活化溶液浸没TNTA,在145~155℃水热反应5~7h,冷却、洗涤,室温晾干,即得电极A;其中,混合溶液的组成为氟化铵、蒸馏水与乙二醇,质量配比为:氟化铵:蒸馏水:乙二醇=0.1~0.2:2.5~7.5:42.5~47.5;所述的活化溶液是含有5~10mM硫酸和0.05~0.1M硫酸钠的水溶液;(2)电极B的制备方法:先按照步骤(1)的工艺制备经过煅烧的TNTA样片,然后将其浸没在0.1~0.3MMnSO4溶液中8~12min,经冲洗后放入45~55℃0.1~0.3MKMnO4溶液中浸泡8~12min,再将样片放入去离子水中浸渍3~5min;进行上述“MnSO4溶液浸泡-KMnO4溶液中浸泡-去离子水浸泡”过程1~5次,得到MnO2/TNTA样片;将MnO2/TNTA样片用去离子水清洗干净,放入聚四氟乙烯内衬的水热反应釜中,加入去离子水将其浸没,在140~160℃水热反应15~20h,冷却、洗涤,室温晾干,即得电极B;(3)电极C的制备方法:先按照步骤(1)的工艺制备未煅烧TNTA样片,然后将其放入银离子溶液中浸泡8~12min,用蒸馏水洗去样片表面多余的溶液,并放入0.05~0.20MNaOH溶液中浸泡8~12min,最后将样片放入蒸馏水中浸泡3~5min;进行上述“银离子溶液浸泡-NaOH溶液中浸泡-蒸馏水中浸泡”过程1~5次;将浸泡处理后的样片用蒸馏水清洗干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铜、铁、锌离子混合溶液检测的电极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为该电极组由电极A、电极B和电极C三个电极组成,包括如下步骤:/n(1)电极A的制备方法:将清洗后的Ti片下端插入混合溶液中,Ti片为阳极,用Pt片作阴极,在温度为35~45℃、电压为35~45V的条件下阳极氧化2~4小时,在钛片表面原位生长氧化钛纳米管阵列薄膜,得到TNTA样片;反应结束后,经清洗,烘干,在430~480℃煅烧1~3h,得到煅烧后的TNTA样片;/n将煅烧后的TNTA放入聚四氟乙烯内衬的水热反应釜中,加入活化溶液浸没TNTA,在145~155℃水热反应5~7h,冷却、洗涤,室温晾干,即得电极A;/n其中,混合溶液的组成为氟化铵、蒸馏水与乙二醇,质量配比为:氟化铵:蒸馏水:乙二醇=0.1~0.2:2.5~7.5:42.5~47.5;所述的活化溶液是含有5~10mM硫酸和0.05~0.1M硫酸钠的水溶液;/n(2)电极B的制备方法:先按照步骤(1)的方法制备经过煅烧的TNTA样片,然后将其浸没在0.1~0.3M MnSO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铜、铁、锌离子混合溶液检测的电极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为该电极组由电极A、电极B和电极C三个电极组成,包括如下步骤:
(1)电极A的制备方法:将清洗后的Ti片下端插入混合溶液中,Ti片为阳极,用Pt片作阴极,在温度为35~45℃、电压为35~45V的条件下阳极氧化2~4小时,在钛片表面原位生长氧化钛纳米管阵列薄膜,得到TNTA样片;反应结束后,经清洗,烘干,在430~480℃煅烧1~3h,得到煅烧后的TNTA样片;
将煅烧后的TNTA放入聚四氟乙烯内衬的水热反应釜中,加入活化溶液浸没TNTA,在145~155℃水热反应5~7h,冷却、洗涤,室温晾干,即得电极A;
其中,混合溶液的组成为氟化铵、蒸馏水与乙二醇,质量配比为:氟化铵:蒸馏水:乙二醇=0.1~0.2:2.5~7.5:42.5~47.5;所述的活化溶液是含有5~10mM硫酸和0.05~0.1M硫酸钠的水溶液;
(2)电极B的制备方法:先按照步骤(1)的方法制备经过煅烧的TNTA样片,然后将其浸没在0.1~0.3MMnSO4溶液中8~12min,经冲洗后放入45~55℃0.1~0.3MKMnO4溶液中浸泡8~12min,再将样片放入去离子水中浸渍3~5min;进行上述“MnSO4溶液浸泡-KMnO4溶液中浸泡-去离子水浸泡”过程1~5次,得到MnO2/TNTA样片;
将MnO2/TNTA样片用去离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建玲吴志刚王西新刘东鑫朱淼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