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充装置和回充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434029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8 22: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回充装置和回充方法,属于电器绝缘技术领域,回充装置包括:罐体、推力板、充气管、输气管和驱动机构。充气管一端连通第一腔体,另一端用于连通储气罐。输气管一端分别连通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另一端用于连通绝缘设备。驱动机构数量为两个,分别与两个推力板对应连接,驱动机构驱动推力板沿罐体内壁滑动,用于改变第一腔体或第二腔体的体积。通过改变第二腔体的体积,用于将绝缘设备的绝缘气体引流至第二腔体内。通过改变第一腔体的体积,用于将储气罐内的SF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回充装置和回充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器绝缘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回充装置以及采用了该回充装置的回充方法。
技术介绍
SF6气体因其优良的绝缘和灭弧性能,是迄今为止唯一得到工业应用的绝缘气体。但是SF6是强温室效应气体,一旦泄露会对环境产生长期持续的污染。现阶段多采用SF6与N2等气体混合使用。现有的在对绝缘设备进行充气时,需要安装混合罐、真空泵和空气压缩机等,整个设备的集成化程度较低,占用的空间体积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回充装置和回充方法,旨在解决设备集成化程度较低,占用的空间体积较大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回充装置,包括:罐体、推力板、充气管、输气管和驱动机构。罐体所述罐体内设有阻隔件。推力板数量为两个,设于所述罐体内,且位于所述阻隔件的两侧,两个所述推力板分别与所述阻隔件和所述罐体内壁围设成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充气管一端连通所述第一腔体,另一端用于连通储气罐。输气管一端分别连通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另一端用于连通绝缘设备。驱动机构数量为两个,分别与两个所述推力板对应连接,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推力板沿所述罐体内壁滑动,用于改变所述第一腔体或第二腔体的体积。通过改变所述第二腔体的体积,用于将所述绝缘设备的绝缘气体引流至所述第二腔体内;通过改变所述第一腔体的体积,用于将所述储气罐内的SF6气体通过所述第一腔体,压入所述绝缘设备。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推力板的外沿设置有密封垫圈,所述密封垫圈用于密封所述推力板与所述罐体内壁之间的间隙。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驱动机构为液压缸、气缸或电动推杆的一种或任意组合。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还包括附加管,所述附加管连通所述第一腔体,用于输送稀释气体。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阻隔件包括:第一输送部,固定在所述罐体内,所述第一输送部上开设有多个与所述充气管连通的第一输送孔;第二输送部,固定在所述罐体内,开设有多个与所述附加管连通的第二输送孔;第三输送部,固定在所述罐体内,开设有多个与所述输气管连通的第三输送孔;和第四输送部,固定在所述罐体内,开设有多个与所述输气管连通的第四输送孔;所述第一输送孔、所述第二输送孔和所述第三输送孔均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所述第四输送孔与所述第二腔体连通;所述第一输送部、所述第二输送部、所述第三输送部和所述第四输送部固定连接为所述阻隔件。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第一输送部、所述第三输送部、所述罐体和其中一个所述推力板围设成所述第一腔体;所述第二输送部、所述第四输送部、所述罐体和另一个所述推力板围设成所述第二腔体。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第一输送部位于所述第二输送部的上方;所述第一输送部避让所述第二输送孔设置。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第一输送孔与所述第二输送孔相间排布。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充气管和所述输气管上均安装有阀门。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阻隔件固定在所述罐体的内壁上。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回充装置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回充装置中罐体的内部固定有阻隔件,在罐体位于阻隔件的两侧均设置有推力板。其中一个推力板与阻隔件和罐体围设成第一腔体,另一个推力板与阻隔件和罐体围设成第二腔体。充气管与第一腔体连通。输气管一端与绝缘设备连通,另一端分别与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连通。本专利技术中两个推力板均借助驱动机构独立相对于阻隔件运动,进而改变第一腔体或者第二腔体的体积。当第一腔体相对应的推力板背离阻隔件运动时,由于第一腔体在推力板运动过程中体积变大,充气管能够向第一腔体内输送绝缘气体。当第二腔体相对应的推力板背离阻隔件运动时,由于第二腔体体积的增大,绝缘设备内的气体通过排气管进入第二腔体内。绝缘设备排出气体后内部气体压力降低。当第一腔体相对应的推力板朝向阻隔件运动时,由于第一腔体体积的减小,内部的气体被推力板通过输气管压入绝缘设备内,从而向绝缘设备内补充绝缘气体。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回充装置通过推力板与阻隔件的配合作用,能够使绝缘设备内的气体流入罐体内,并且能够将新补充的绝缘气体再压入绝缘设备中,在保证绝缘设备运行的可靠的基础上,提高了回充装置的集成化水平,缩小了回充装置所需的空间体积。本专利技术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回充方法,包括:在罐体内设置阻隔件,在阻隔件的两侧设置有推力板;两个所述推力板分别与所述罐体和所述阻隔件围设成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在所述第一腔体上连通充气管,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均通过输气管与绝缘设备连通;所述推力板由驱动机构驱使运动,进而改变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内的压强;所述第二腔体相对应的所述推力板背离所述阻隔件运动,绝缘设备内的气体通过所述输气管进入所述第二腔体内;所述第一腔体相对应的所述推力板背离所述阻隔件运动,所述充气管向所述第一腔体内输送SF6气体;通过所述第一腔体相对应的所述推力板朝向所述阻隔件运动,所述第一腔体借助所述输气管将SF6气体压入所述绝缘设备内。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回充方法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回充方法中在罐体内设置有阻隔件,在阻隔件的两侧设置有推力板;两个推力板分别与罐体和阻隔件围设成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在第一腔体上连通充气管,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均通过输气管与绝缘设备连通;由第二腔体相对应的推力板背离阻隔件运动,绝缘设备内的气体通过输气管进入第二腔体内。通过第一腔体相对应的推力板背离阻隔件运动,充气管向第一腔体内输送绝缘气体;通过第一腔体相对应的推力板朝向阻隔件运动,第一腔体借助输气管将绝缘气体压入绝缘设备内。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回充方法通过推力板与阻隔件的配合作用,能够使绝缘设备内的气体流入罐体内,并且能够将新补充的绝缘气体再压入绝缘设备中,在保证绝缘设备运行的可靠的基础上,提高了回充装置的集成化水平,缩小了所需的空间体积。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二腔体充入气体时的回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为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腔体充入气体时的回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绝缘设备压入气体时的回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输送部和第二输送部的连接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三输送部和第四输送部的连接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回充方法的流程图。图中:1、罐体;2、液压缸;3、传力杆;4、推力板;5、输气管;6、阀门;7、密封垫圈;8、第一输送孔;9、第二输送孔;10、第三输送孔;11、第三输送部;12、第一输送部;13、第四输送孔;14、第四输送部;15、第二输送部;16、附加管;17、充气管;18、卡块;19、第一腔体;20、第二腔体。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回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罐体,所述罐体内设有阻隔件;/n推力板,数量为两个,设于所述罐体内,且位于所述阻隔件的两侧,两个所述推力板分别与所述阻隔件和所述罐体内壁围设成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n充气管,一端连通所述第一腔体,另一端用于连通储气罐;/n输气管,一端分别连通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另一端用于连通绝缘设备;/n驱动机构,数量为两个,分别与两个所述推力板对应连接,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推力板沿所述罐体内壁滑动,用于改变所述第一腔体或所述第二腔体的体积;/n通过改变所述第二腔体的体积,用于将所述绝缘设备的绝缘气体引流至所述第二腔体内;/n通过改变所述第一腔体的体积,用于将所述储气罐内的SF

【技术特征摘要】
1.回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罐体,所述罐体内设有阻隔件;
推力板,数量为两个,设于所述罐体内,且位于所述阻隔件的两侧,两个所述推力板分别与所述阻隔件和所述罐体内壁围设成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
充气管,一端连通所述第一腔体,另一端用于连通储气罐;
输气管,一端分别连通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另一端用于连通绝缘设备;
驱动机构,数量为两个,分别与两个所述推力板对应连接,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推力板沿所述罐体内壁滑动,用于改变所述第一腔体或所述第二腔体的体积;
通过改变所述第二腔体的体积,用于将所述绝缘设备的绝缘气体引流至所述第二腔体内;
通过改变所述第一腔体的体积,用于将所述储气罐内的SF6气体通过所述第一腔体,压入所述绝缘设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力板的外沿设置有密封垫圈,所述密封垫圈用于密封所述推力板与所述罐体内壁之间的间隙。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为液压缸、气缸或电动推杆的一种或任意组合。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充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附加管,所述附加管连通所述第一腔体,用于输送稀释气体。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回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隔件包括:
第一输送部,固定在所述罐体内,所述第一输送部上开设有多个与所述充气管连通的第一输送孔;
第二输送部,固定在所述罐体内,开设有多个与所述附加管连通的第二输送孔;
第三输送部,固定在所述罐体内,开设有多个与所述输气管连通的第三输送孔;和
第四输送部,固定在所述罐体内,开设有多个与所述输气管连通的第四输送孔;
所述第一输送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冰崔泽坤马文斌王正平李国翊宫殿楼张明熊玉刚亚志博韩明朝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衡水供电分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