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程雅雯专利>正文

一种稠油双注稀采用气液混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43274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8 22: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稠油双注稀采用气液混注装置。其技术方案是:包括双头注液器和气液混注器,双头注液器的注液器本体为环形套筒结构,在注液器本体的上下分别设有注液通道,注液通道的内腔设有密封钢球和支撑弹簧,在上注液器注液通道和下注液器注液通道之间设有出液通道,出液通道的另一端与气液混注器连通;所述气液混注器的进液割缝管的一端连接在抽油泵筒的底部,在气体导流板与气液均化板之间形成气液均化室,在气液均化板的下方设有多级毛细管连通到混注器下腔体。有益效果是:由于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专用气液混注装置,使稠油双注稀采可以实现,进而使得稠油在油藏中发生了质的变化,即稠油的物理流动性变强,且大大提高了作业效果,使作业周期得到2‑3倍以上的延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稠油双注稀采用气液混注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稠油开采装置及方法,特别涉及一种稠油双注稀采用气液混注装置。
技术介绍
在石油的开采过程中,稠油由于分子量而造成的分子间力较大,凝固点较高,粘度大,而不易开采,目前,稠油开采方法有热水循环降粘、电热降粘、火烧油层、热水驱、蒸汽吞吐及蒸汽驱、化学法等多种,目前,采用的方法主要是注气,注入高温CO2,以焖井的方式使一些稠油中较稀的稠油开采出来,但在开采过程中,由于温度的变化又会出现结蜡现象,为开采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中国专利文献公开号CN1915488,专利名称为《一种井下稠油水热裂解催化降粘用的催化剂》,它是由硅铝胶或氧化铝、粘土、固体超强酸混合配制而成的粉状物质,其各组分含量为(以重量百分比计):硅铝胶或氧化铝2~60%、粘土5~50%、固体超强酸5~60%。本专利技术在水蒸汽作用下,能够在油井下原位催化裂化稠油,改善原油粘度,粘度下降率达60%左右,结合了蒸汽和化学法来实现的稠油稀释。现有技术中,可以利用化学反应将稀油中的石蜡油进行分解,而变成短链,我们知道,石蜡油主要是含17个碳原子及以上的液态烷烃混合物,其化学方程式为:C17H36→C8H18+C9H18C8H18→C4H10+C4H8而在稠油的化学法开采中,采用的催化剂是Al2O3,由于Al2O3的特殊性,不便于直接注入到油层内,为此,我们可设计一种采用注入NaAlO2(即偏铝酸钠)溶液的方式,通过再注入CO2气体,通过化学反应在井下生成Al2O3,再利用CO2气体的高温,使稠油中的部分长链裂解成短链,生成的短链还可以作为溶解剂再溶解稠油,从而实现稠油变稀开采。具体反应式:2NaAlO2+2CO2+H2O=Al2O3+2NaHCO3。因此,设计一种专用的装置及方法来完成上述稠油开采要求,就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稠油双注稀采用气液混注装置,本专利技术采用双注的方式,将高温二氧化碳气体和偏铝酸钠溶液同时注入井下,并利用气液混注器生成需要的三氧化二铝,然后将稠油分解需要的催化剂三氧化二铝注入到油藏中焖井,将稠油中的部分长链裂解成短链,生成的短链还可以作为溶解剂再溶解稠油,从而实现了稠油稀采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到的一种稠油双注稀采用气液混注装置,其技术方案是:包括双头注液器(6)和气液混注器(5),所述双头注液器(6)包括注液器本体(6.1)、注液器注射口(6.2)、支撑弹簧(6.3)、密封钢球(6.4)、密封胶圈(6.5),所述注液器本体(6.1)为环形套筒结构,在注液器本体(6.1)的上表面设有多个上注液器注液通道(6.6),在注液器本体(6.1)的下表面设有多个下注液器注液通道(6.2),所述上注液器注液通道(6.6)的内腔设有上密封钢球(6.4)和上支撑弹簧(6.3),下注液器注液通道(6.2)的内腔设有下密封钢球(6.7)和下支撑弹簧(6.8),在上注液器注液通道(6.6)和下注液器注液通道(6.2)之间设有出液通道(6.9),出液通道(6.9)的一端与上注液器注液通道(6.6)和下注液器注液通道(6.2)相互连通,另一端与气液混注器(5)连通;所述气液混注器(5)包括进液割缝管(5.1)、载体(5.2)、气液均化室(5.3)、气体导流板(5.4)、气液均化板(5.5)、多级毛细管(5.6)、混注器下腔体(5.7)、下接头(5.8),所述进液割缝管(5.1)的一端连接在抽油泵筒(7)的底部,且进液割缝管(5.1)的侧壁与双头注液器(6)的出液通道(6.9)连通,所述进液割缝管(5.1)的另一端设有圆形的气体导流板(5.4),在气体导流板(5.4)与气液均化板(5.5)之间形成气液均化室(5.3),在气液均化板(5.5)的下方设有多级毛细管(5.6)连通到混注器下腔体(5.7),所述的混注器下腔体(5.7)的底部为下接头(5.8),用于连接泵下尾管(4)。优选的,上述的出液通道(6.9)的流向与轴切面平行。优选的,上述的多级毛细管(5.6)的长度占气液混注器(5)的长度至少三分之一以上,上端与气液均化室(5.3)连通,下端与混注器下腔体(5.7)连通。本专利技术提到的另一种稠油双注稀采用气液混注装置,其技术方案是:包括双头注液器(6)和气液混注器(5),所述双头注液器(6)包括注液器本体(6.1)、注液器注射口(6.2)、支撑弹簧(6.3)、密封钢球(6.4)、密封胶圈(6.5),所述注液器本体(6.1)为环形套筒结构,在注液器本体(6.1)的上表面设有多个上注液器注液通道(6.6),在注液器本体(6.1)的下表面设有多个下注液器注液通道(6.2),所述上注液器注液通道(6.6)的内腔设有上密封钢球(6.4)和上支撑弹簧(6.3),下注液器注液通道(6.2)的内腔设有下密封钢球(6.7)和下支撑弹簧(6.8),在上注液器注液通道(6.6)和下注液器注液通道(6.2)之间设有出液通道(6.9),出液通道(6.9)的一端与上注液器注液通道(6.6)和下注液器注液通道(6.2)相互连通,另一端与气液混注器(5)连通;所述的气液混注器(5)包括进液割缝管(5.1)、载体(5.2)、气液均化室(5.3)、气体导流板(5.4)、气液均化板(5.5)、多级毛细管(5.6)、混注器下腔体(5.7)、下接头(5.8)、混注器中腔体(5.9),所述进液割缝管(5.1)的一端连接在抽油泵筒(7)的底部,且进液割缝管(5.1)的侧壁与双头注液器(6)的出液通道(6.9)连通,所述进液割缝管(5.1)的另一端设有圆形的气体导流板(5.4),在气体导流板(5.4)与气液均化板(5.5)之间形成气液均化室(5.3),在气液均化板(5.5)的下方设有多级毛细管(5.6)连通到混注器中腔体(5.9),混注器中腔体(5.9)的下方通过另一组多级毛细管(5.6)连通到混注器下腔体(5.7),所述的混注器下腔体(5.7)的底部为下接头(5.8),用于连接泵下尾管(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具体如下:1.由于设计了本专利技术的专用气液混注装置,使稠油双注稀采工艺可以实现,进而使得稠油在油藏中发生了质的变化,即稠油的物理流动性变强,且大大提高了作业效果,使作业周期得到2-3倍以上的延长;2.由于是气液双注,是采用的稠油裂解的方式,所以,大大提高了抽油与输油的稳定性,即降低在抽油与输油中,由于结蜡造成堵塞的困境的难度,即有利于抽油与输油;3.由于气液双注,注气时,具有免压吸附作用,使油井套管内NaAlO2溶液容易被吸走,且双头注液器为单向的,所以不易腐蚀套管,且NaAlO2为碱性,CO2为酸性气体,所以该工艺的使用比单注更有利于套管(即油井)的保护。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双头注液器的结构示意图;附图3是气液混注器的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4是气液混注器的A-A结构示意图;附图5是气液混注器的第二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稠油双注稀采用气液混注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双头注液器(6)和气液混注器(5),所述双头注液器(6)包括注液器本体(6.1)、注液器注射口(6.2)、支撑弹簧(6.3)、密封钢球(6.4)、密封胶圈(6.5),所述注液器本体(6.1)为环形套筒结构,在注液器本体(6.1)的上表面设有多个上注液器注液通道(6.6),在注液器本体(6.1)的下表面设有多个下注液器注液通道(6.2),所述上注液器注液通道(6.6)的内腔设有上密封钢球(6.4)和上支撑弹簧(6.3),下注液器注液通道(6.2)的内腔设有下密封钢球(6.7)和下支撑弹簧(6.8),在上注液器注液通道(6.6)和下注液器注液通道(6.2)之间设有出液通道(6.9),出液通道(6.9)的一端与上注液器注液通道(6.6)和下注液器注液通道(6.2)相互连通,另一端与气液混注器(5)连通;/n所述气液混注器(5)包括进液割缝管(5.1)、载体(5.2)、气液均化室(5.3)、气体导流板(5.4)、气液均化板(5.5)、多级毛细管(5.6)、混注器下腔体(5.7)、下接头(5.8),所述进液割缝管(5.1)的一端连接在抽油泵筒(7)的底部,且进液割缝管(5.1)的侧壁与双头注液器(6)的出液通道(6.9)连通,所述进液割缝管(5.1)的另一端设有圆形的气体导流板(5.4),在气体导流板(5.4)与气液均化板(5.5)之间形成气液均化室(5.3),在气液均化板(5.5)的下方设有多级毛细管(5.6)连通到混注器下腔体(5.7),所述的混注器下腔体(5.7)的底部为下接头(5.8),用于连接泵下尾管(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稠油双注稀采用气液混注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双头注液器(6)和气液混注器(5),所述双头注液器(6)包括注液器本体(6.1)、注液器注射口(6.2)、支撑弹簧(6.3)、密封钢球(6.4)、密封胶圈(6.5),所述注液器本体(6.1)为环形套筒结构,在注液器本体(6.1)的上表面设有多个上注液器注液通道(6.6),在注液器本体(6.1)的下表面设有多个下注液器注液通道(6.2),所述上注液器注液通道(6.6)的内腔设有上密封钢球(6.4)和上支撑弹簧(6.3),下注液器注液通道(6.2)的内腔设有下密封钢球(6.7)和下支撑弹簧(6.8),在上注液器注液通道(6.6)和下注液器注液通道(6.2)之间设有出液通道(6.9),出液通道(6.9)的一端与上注液器注液通道(6.6)和下注液器注液通道(6.2)相互连通,另一端与气液混注器(5)连通;
所述气液混注器(5)包括进液割缝管(5.1)、载体(5.2)、气液均化室(5.3)、气体导流板(5.4)、气液均化板(5.5)、多级毛细管(5.6)、混注器下腔体(5.7)、下接头(5.8),所述进液割缝管(5.1)的一端连接在抽油泵筒(7)的底部,且进液割缝管(5.1)的侧壁与双头注液器(6)的出液通道(6.9)连通,所述进液割缝管(5.1)的另一端设有圆形的气体导流板(5.4),在气体导流板(5.4)与气液均化板(5.5)之间形成气液均化室(5.3),在气液均化板(5.5)的下方设有多级毛细管(5.6)连通到混注器下腔体(5.7),所述的混注器下腔体(5.7)的底部为下接头(5.8),用于连接泵下尾管(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稠油双注稀采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出液通道(6.9)的流向与轴切面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稠油双注稀采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多级毛细管(5.6)的长度占气液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雅雯王皓杨怀龙沙志文韩玉君向锋臧伟伟范宝江
申请(专利权)人:程雅雯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