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43266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8 22: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原油处理相关器具领域,尤其是油气分离装置,包括一通过若干支腿固定安装在基座上的筒体、进口管、排液管、排气管,所述进口管设置在所述筒体的上部一侧且与其内腔相连通,所述排液管设置在所述筒体的底部,所述排气管设置在所述筒体顶部,在所述筒体的内腔内设有一移动式的旋风分离机构,所述旋风分离机构用于实现对油气混合液的气液分离。本结构整体上采用立式结构设计,不易堵塞装置;内部设置移动式的旋风分离机构可以根据当前需要处理的原有的油气比进行调节锥形管在筒体内的不同高度位置并有技术人员配合控制油液流入速度,从而来实现不同的旋风分离效果;适用于多工况的原油处理,通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油气分离装置
本技术涉及原油处理相关器具领域,尤其是油气分离装置。
技术介绍
在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原油中会掺杂有伴生气,伴生气对原油后续的处理工艺带来困难、同时会影响原油产品的品质。目前针对油气进行分离处理时主要采用的油气分离器,现有的油气分离器主要分为立式分离器、卧式分离器等常见类型,传统的立式分离器由于其结构形式的缺陷使得其在进行油气分离时分离效果较差,而卧式分离器的分离效果相对优于立式分离器,但是其在使用时由于其排污能力较差,不适用于杂质较多的原油产品中使用。因此,综合考虑可知现有的油气分离器在使用时不能很好的针对多工况、不同油气比环境下的原油进行油气分离、通用性较差,综合油、气处理效果较难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油气分离装置,包括一通过若干支腿固定安装在基座上的筒体、进口管、排液管、排气管,所述进口管设置在所述筒体的上部一侧且与其内腔相连通,所述排液管设置在所述筒体的底部,所述排气管设置在所述筒体顶部,在所述筒体的内腔内设有一移动式的旋风分离机构,所述旋风分离机构用于实现对油气混合液的气液分离。优选地,所述旋风分离机构包括一倒置的锥形管,所述锥形管与所述筒体为同轴线设置,所述锥形管的外侧壁上设通过套接设置的密封圈与所述筒体的内侧壁密封配合,在所述锥形管的中部外侧璧上沿其圆周固定套接安装有一固定环,在所述固定环底部沿其圆周间隔设有若干个顶升柱,各所述顶升柱的上端分别通过倒置的T型圆柱活动插装在所述固定环的各倒置的T型圆孔内,位于筒体外侧的各顶升柱的下部外侧壁上均设有调节外螺纹,各所述顶升柱的下端均活动插装在所述基座上对应的螺纹深孔内。优选地,所述排气管的下端伸至所述筒体的内部并靠近设置在所述锥形管的上方中部。优选地,所述进口管的内端伸至所述筒体内部且轴线与所述筒体的轴线相互垂直,所述进口管的内端口高于所述排气管的下端,所述进口管供外部具有一定流速的油气混合液流入。优选地,在各所述顶升柱对应位置处的所述筒体的底部的导向通孔处均安装有导向密封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本结构整体上采用立式结构设计,不易堵塞装置;采用旋风分离的方式能够通过技术人员配合控制外部油液进入速度来实现对油液中油气的快速分离,气体从上部排出进入下一步分离工序、液体由下部快速导出;内部设置移动式的旋风分离机构可以根据当前需要处理的原有的油气比进行调节锥形管在筒体内的不同高度位置并有技术人员配合控制油液流入速度,从而来实现不同的旋风分离效果;适用于多工况的原油处理,通用性强。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件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件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图1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支腿;2、基座;3、筒体;4、进口管;5、排液管;6、排气管;7、锥形管;8、密封圈;9、固定环;10、顶升柱;11、T型圆柱;12、T型圆孔;13、调节外螺纹;14、螺纹深孔;15、导向密封圈。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2中所示,油气分离装置,包括一通过若干支腿1固定安装在基座2上的筒体3、进口管4、与外部收集管路相连通使用的排液管5、排气管6,所述进口管4设置在所述筒体3的上部一侧且与其内腔相连通,所述排液管5设置在所述筒体3的底部,所述排气管6设置在所述筒体3顶部,在所述筒体3的内腔内设有一移动式的旋风分离机构,所述旋风分离机构用于实现对油气混合液的气液分离。本分离器采用可调节式的旋风分离机构能够针对多种油气比的原油进行处理,处理效果好,通用性强。优选地,所述旋风分离机构包括一倒置的锥形管7,所述锥形管7与所述筒体3为同轴线设置,所述锥形管7的外侧壁上设通过套接设置的密封圈8与所述筒体3的内侧壁密封配合,在所述锥形管7的中部外侧璧上沿其圆周固定套接安装有一固定环9,在所述固定环9底部沿其圆周间隔设有若干个顶升柱10,各所述顶升柱10的上端分别通过倒置的截面为T型的T型圆柱11活动插装在所述固定环9的各倒置的截面为T型的T型圆孔12内,位于筒体3外侧的各顶升柱10的下部外侧壁上均设有调节外螺纹13,各所述顶升柱10的下端均活动插装在所述基座2上对应的螺纹深孔14内。设置的锥形管7的上部进行密封处理可以保证上部的油液不会通过筒体3与锥形管7之间的壁间隙流出,保证分离后的油液集中通过锥形管7的中心出口流出。同时,在对锥形管7进行调解时,采用的是通过旋转各个顶升柱10的方式来实现向上或者向下来带动锥形管7实现升降,从而可以改变其顶部与对应的进口管4内端口的位置,使得进口管4流入的油液可以达到不同的速度后沿着锥形管7的内腔进行旋风离心分离,从而实现油气的分离:液体向下流出、气体由上部流出。优选地,所述排气管6的下端伸至所述筒体3的内部并靠近设置在所述锥形管7的上方中部。设置在中部上方能够最大程度的将旋风分离出的气体向上吸出,为了保证分离效果可以在排气管6的外端连接一小功率的负压风机,从而促进气体排出的效率和效果。优选地,所述进口管4的内端伸至所述筒体3内部且轴线与所述筒体3的轴线相互垂直,所述进口管4的内端口高于所述排气管6的下端,所述进口管4供外部具有一定流速的油气混合液流入。由进口管4进来的油液的线速度会呈现与筒体3内侧壁形成近似与相切的角度,从而能够较大程度来保证后续进行旋风分离时实现的分离效果。优选地,在各所述顶升柱10对应位置处的所述筒体3的底部的导向通孔处均安装有导向密封圈15。能够有效地配合上部的密封圈8实现双层密封,达到良好的防漏油的效果。工作原理:进口管4处与外部的输油泵体等动力部件相连,技术人员通过控制机器工作效率来控制油液进入的速度,油液按照一定的速度进入后撞击近似于相切的方式撞击在筒体3的内壁上,在重力和原有速度的作用下油液会快速进入到锥形管7内进行旋风分离,由于液体、气体密度不同,所受离心力不同,从而使得气体向上排出、液体向下排出。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对于本
的技术人员来说,对本技术实施方式所做出的任何替代改进或变换均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实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油气分离装置,包括一通过若干支腿固定安装在基座上的筒体、进口管、排液管、排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口管设置在所述筒体的上部一侧且与其内腔相连通,所述排液管设置在所述筒体的底部,所述排气管设置在所述筒体顶部,在所述筒体的内腔内设有一移动式的旋风分离机构,所述旋风分离机构用于实现对油气混合液的气液分离。/n

【技术特征摘要】
1.油气分离装置,包括一通过若干支腿固定安装在基座上的筒体、进口管、排液管、排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口管设置在所述筒体的上部一侧且与其内腔相连通,所述排液管设置在所述筒体的底部,所述排气管设置在所述筒体顶部,在所述筒体的内腔内设有一移动式的旋风分离机构,所述旋风分离机构用于实现对油气混合液的气液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风分离机构包括一倒置的锥形管,所述锥形管与所述筒体为同轴线设置,所述锥形管的外侧壁上设通过套接设置的密封圈与所述筒体的内侧壁密封配合,在所述锥形管的中部外侧璧上沿其圆周固定套接安装有一固定环,在所述固定环底部沿其圆周间隔设有若干个顶升柱,各所述顶升柱的上端分别通过倒置的T型圆柱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奕钱忠明陈元武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同利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