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崔滨滨专利>正文

一种积液抽取用引流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31250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8 22: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积液抽取用引流管,包括引流管,引流管的管壁上均匀设置有引流孔,引流管内设置有过滤网,引流管可拆卸连接有安装套;安装套上设置有与引流孔连通的安装槽,安装套靠近引流管自由端连接有导套,安装套的另一端连接有安装座,安装座上设置有第一顶起装置,第一顶起装置连接有锥体组件,若干锥体组件形成完整的圆锥体,锥体组件与导套连接;第一顶起装置包括第一空腔,第一空腔均匀连接有与锥体组件对应的第一活塞孔,第一活塞孔内密封滑动连接有第一活塞,第一活塞与锥体组件连接,第一空腔连接有加压机构。通过上述设置,该引流管造价低,有利于大面积推广,且其具有良好的防堵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积液抽取用引流管
本技术涉及医用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积液抽取用引流管。
技术介绍
内分泌科是医院中一个专门治疗内分泌科疾病的地方,主要负责糖尿病、肥胖症、骨质疏松、痛风、脂质代谢紊乱以及甲状腺、垂体、肾上腺、性腺、甲状旁腺等疾病的临床诊治。在临床治疗中,经常需要进行引流,通过引流将人体内的积液排出,引流是依靠引力或重力从一个体腔或伤口抽取液体的过程和办法。在医学临床领域和护理中经常用到,一般的纱布条引流即将无菌纱布条放入浅部伤口或切开的脓腔内,一端留在创外使得创液排出,其引流质量不高,对组织有刺激,有引起感染的可能,普通的胶管引流是将一端剪好若干小孔的乳胶管插入深部创腔或体腔内,相对于纱布引流,引流质量较好。肝病科用胸腔积液引流管主要用于引流胸腔内的空气或液体,现有的肝病科用胸腔积液引流管的引流头为圆形,常通过在其侧壁上开有多个小孔防止堵塞,但这种小孔尺寸较小,容易将人体组织吸入,防堵效果不理想,不仅使护士的工作量增大,而且增加了胸腔感染的机会,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痛苦。如公告号为CN205626694U的技术专利中提到的一种肝病科用胸腔积液引流管,包括:管本体,其端部设有端头;端头包括同轴设置的内引流管和外支撑管,以及将外支撑管连接在内引流管上的连接筋,内引流管与管本体相连,内引流管管壁上沿其轴向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引流孔,外支撑管壁上沿其轴向设有引流槽,外支撑管上设有第二引流孔,第二引流孔位于每一连接筋处,且贯穿连接筋与内引流管设置;端头的端部为吸引孔,端头的吸引孔处设有图像拍摄模块,图像拍摄模块上设有无线发射器,图像拍摄模块将图像数据通过无线发射器传输至外部控制和显示设备。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吸引积液定位准确,有效减轻患者痛苦。由于其图像拍摄模块,使得引流管结构复杂化,大大增加了引流管的成本,不利于大面积推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积液抽取用引流管,其成本较低,且具有良好的防堵效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积液抽取用引流管,包括引流管,所述引流管的管壁上均匀设置有引流孔,所述引流管内设置有过滤网,所述引流管可拆卸连接有安装套;所述安装套上设置有与所述引流孔连通的安装槽,所述安装套靠近所述引流管自由端连接有导套,所述安装套的另一端连接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设置有第一顶起装置,所述第一顶起装置连接有锥体组件,若干所述锥体组件形成完整的圆锥体,所述锥体组件与所述导套连接;所述第一顶起装置包括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均匀连接有与所述锥体组件对应的第一活塞孔,所述第一活塞孔内密封滑动连接有第一活塞,所述第一活塞与所述锥体组件连接,所述第一空腔连接有加压机构。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引流管内设置过滤网,过滤网能够防止组织进入到引流孔中,因而能够避免引流孔被堵住,从而起到防堵的作用;在第一顶起装置未打开的状态下,锥体组件形成了完成的圆锥体,由于圆锥体具有导向作用,因此在整个引流管进入到组织中的时候阻力很小,很容易到达预定位置;在第一顶起装置打开的状态下,锥体组件和锥体组件间打开形成缝隙,此时由于组织与锥体组件有摩擦力,因此组织被锥体组件带动向缝隙的两侧运动,因此组织不容易进入到缝隙当中,同时形成的缝隙,使得组织中的积液通过缝隙、安装槽和引流孔进入到引流管当中,进而完成引流过程。优选的,所述过滤网为管状,同轴设置在所述引流管中或镶嵌在所述引流管的管壁。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过滤网能够防止组织进入到引流孔中,因而能够避免引流孔被堵住,从而起到防堵的作用,两种过滤网的放置位置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优选的,所述加压机构为注射器。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注射器在医院中比较常见,且使用比较方便,有利于大面积进行推广。优选的,所述引流管上设置有卡块,所述安装套上设置有卡槽。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卡块和卡槽能够方便的完成引流管和安装套的连接。优选的,所述锥体组件的锥形的表面沿所述引流管的轴线方向均匀设置有导流槽。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导流槽有利于对组织中的积液起到导流的作用,使得积液更容易被汇集,同时导流槽能够增加锥体组件和组织间的摩擦力,因此在第一顶起装置打开时,组织能够被锥体组件分布到缝隙两边,因此避免组织进入到缝隙当中,进而防止引流孔被堵,具有良好的防堵效果。优选的,所述导套上设置有与所述锥体组件连接的第二顶起装置,所述第二顶起装置包括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均匀连接有与所述锥体组件对应的第二活塞孔,所述第二活塞孔内密封滑动连接有第二活塞,所述第二活塞与所述锥体组件连接,所述第一空腔和所述第二空腔间连通有连通管。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第二顶起装置,并通过连通管使得第一、第二顶起装置能够同步运动,从而能够使得形成的缝隙更加的均匀,避免形成的缝隙过小被组织堵住。优选的,所述锥体组件的锥形表面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空腔连通的膨胀槽,所述膨胀槽连接有使所述膨胀槽密封的弹性皮。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顶起装置和第二顶起装置打开的同时,弹性皮开始膨胀,体积增大,由于组织内的空间有限,膨胀后的弹性皮会将积液产生汇聚的效果,因而使得积液能够更加彻底的被清理。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在引流管内设置过滤网,过滤网能够防止组织进入到引流孔中,因而能够避免引流孔被堵住,从而起到防堵的作用;(2)在第一顶起装置和第二顶起装置打开的状态下,锥体组件和锥体组件间打开形成缝隙,此时由于组织与导流槽间有摩擦力,因此组织被锥体组件带动向缝隙的两侧运动,因此组织不容易进入到缝隙当中,同时形成的缝隙,使得组织中的积液通过缝隙、安装槽和引流孔进入到引流管当中,进而完成引流过程,进一步增强防堵效果;(3)导流槽和弹性皮的设置能够使得组织内的积液进一步产生汇聚的效果,因而使得积液能够更加彻底的被清理。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关闭状态整体结构示意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打开状态整体结构示意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引流管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安装套及锥体组件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第一顶起装置和第二顶起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引流管;2、引流孔;3、过滤网;4、安装套;5、安装槽;6、导套;7、安装座;8、锥体组件;9、第一空腔;10、第一活塞孔;11、第一活塞;12、加压机构;13、卡块;14、卡槽;15、导流槽;16、第二空腔;17、第二活塞孔;18、第二活塞;19、连通管;20、膨胀槽;21、弹性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5,本技术提供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积液抽取用引流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引流管(1),所述引流管(1)的管壁上均匀设置有引流孔(2),所述引流管(1)内设置有过滤网(3),所述引流管(1)可拆卸连接有安装套(4);/n所述安装套(4)上设置有与所述引流孔(2)连通的安装槽(5),所述安装套(4)靠近所述引流管(1)自由端连接有导套(6),所述安装套(4)的另一端连接有安装座(7),所述安装座(7)上设置有第一顶起装置,所述第一顶起装置连接有锥体组件(8),若干所述锥体组件(8)形成完整的圆锥体,所述锥体组件(8)与所述导套(6)连接;/n所述第一顶起装置包括第一空腔(9),所述第一空腔(9)均匀连接有与所述锥体组件(8)对应的第一活塞孔(10),所述第一活塞孔(10)内密封滑动连接有第一活塞(11),所述第一活塞(11)与所述锥体组件(8)连接,所述第一空腔(9)连接有加压机构(1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积液抽取用引流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引流管(1),所述引流管(1)的管壁上均匀设置有引流孔(2),所述引流管(1)内设置有过滤网(3),所述引流管(1)可拆卸连接有安装套(4);
所述安装套(4)上设置有与所述引流孔(2)连通的安装槽(5),所述安装套(4)靠近所述引流管(1)自由端连接有导套(6),所述安装套(4)的另一端连接有安装座(7),所述安装座(7)上设置有第一顶起装置,所述第一顶起装置连接有锥体组件(8),若干所述锥体组件(8)形成完整的圆锥体,所述锥体组件(8)与所述导套(6)连接;
所述第一顶起装置包括第一空腔(9),所述第一空腔(9)均匀连接有与所述锥体组件(8)对应的第一活塞孔(10),所述第一活塞孔(10)内密封滑动连接有第一活塞(11),所述第一活塞(11)与所述锥体组件(8)连接,所述第一空腔(9)连接有加压机构(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积液抽取用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网(3)为管状,同轴设置在所述引流管(1)中或镶嵌在所述引流管(1)的管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积液抽取用引流管,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滨滨张博淼
申请(专利权)人:崔滨滨张博淼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