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发动机凸轮轴表面的改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426387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8 22: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发动机凸轮轴表面的改性装置,包括底座和设于所述底座上方的超声滚压刀具、控制模块、动力模块和传动模块,所述控制模块位于所述动力模块的侧边,所述动力模块与所述传动模块连接,所述超声滚压刀具包括变幅杆和设于所述变幅杆的前端的球头,所述控制模块包括控制器和变位感应单元;通过超声滚压刀具、控制模块、动力模块和传动模块之间的相互配合,可以减缓部件的磨损程度,由此提高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发动机凸轮轴表面的改性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制造
,特别是涉及一种发动机凸轮轴表面的改性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柴油机不断地向高速、高功率发展,配气机构的弹簧力、凸轮挺柱接触面间的相对滑动速度不断地增加,进一步恶劣了凸轮挺柱接触副的工况。在配气机构的各个零件中,以凸轮和挺柱之间的接触应力最为严重,而接触应力的大小是影响接触副磨损程度和疲劳寿命的关键因素。虽然凸轮挺柱接触副中有润滑油的润滑,但是,接触应力高频次周期交变,同时还有因凸轮产生的切向力,容易使该接触副发生异常磨损和疲劳失效。因此,设计一种有效减缓配气机构中部件磨损的改性装置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发动机凸轮轴表面的改性装置,能够实现配气机构中部件的磨损度,延长使用寿命。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包括底座和设于所述底座上方的超声滚压刀具、控制模块、动力模块和传动模块,所述控制模块位于所述动力模块的侧边,所述动力模块与所述传动模块连接;所述超声滚压刀具包括变幅杆和设于所述变幅杆的前端的球头;所述控制模块包括控制器和变位感应单元,所述变位感应单元位于所述底座的一端;所述动力模块包括伺服电机;所述球头和所述变位感应单元均与设于车床的凸轮轴相接触。进一步地,所述变位感应单元包括壳体、接触组件、复位弹簧和感应元件,所述接触组件和所述复位弹簧均位于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壳体的内部和所述接触组件均设有感应元件,当所述接触组件移动时,产生的相应输出信号传输至所述控制模块。进一步地,所述球头、所述接触组件均与设于车床的凸轮轴相接触。进一步地,所述传动模块包括前后连接的滚动轴承和丝杆,所述丝杆与所述伺服电机可拆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接触组件包括上接触杆和平行所述上接触杆设置的下接触杆;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上接触杆的一端和所述下接触杆的一端均可在所述第一壳体的内部伸缩移动,所述上接触杆的另一端和所述下接触杆的另一端均可在所述第二壳体的内部伸缩移动。进一步地,所述超声滚压刀具的前端在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二壳体之间伸缩移动。进一步地,所述超声滚压刀具还包括支撑座,且所述支撑座的底部设有导轨,所述底座的上表面设有与所述导轨相配合的滑槽。进一步地,所述导轨呈T型。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座的侧面设有侧耳;所述侧耳的内部设有内螺纹,所述超声滚压刀具通过所述内螺纹与所述丝杆啮合。进一步地,所述上接触杆的上表面和所述下接触杆的上表面均为弧面;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均呈U型。本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及效果: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用于发动机凸轮轴表面的改性装置,包括底座和设于所述底座上方的超声滚压刀具、控制模块、动力模块和传动模块,所述控制模块位于所述动力模块的侧边,所述动力模块与所述传动模块连接,所述超声滚压刀具包括变幅杆和设于所述变幅杆的前端的球头,所述控制模块包括控制器和变位感应单元,所述球头和所述变位感应单元均与设于车床的凸轮轴相接触;通过超声滚压刀具、控制模块、动力模块和传动模块之间的相互配合,可以减缓部件的磨损程度,由此提高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用于发动机凸轮轴表面的改性装置的主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用于发动机凸轮轴表面的改性装置与凸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超声滚压刀具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变位感应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图6至图1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用于发动机凸轮轴表面的改性装置的工作过程示意图。其中,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1、底座;11、滑槽;2、超声滚压刀具;21、变幅杆;22、球头;23、支撑座;24、导轨;25、侧耳;3、控制器;4、伺服电机;5、凸轮轴;51、凸轮顶尖曲面;52、凸轮平面;53、凸轮基圆面;6、车床卡盘;7、车床刀架;8、变位感应单元;81、第一壳体;82、第二壳体;83、上接触杆;84、下接触杆;85、复位弹簧;9、传动模块;91、滚动轴承;92、丝杆;10、车床尾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如图1和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一种用于发动机凸轮轴表面的改性装置,包括底座1和设于底座1上方的超声滚压刀具2、控制模块、动力模块和传动模块9,控制模块位于动力模块的侧边,动力模块与传动模块9连接。通过超声滚压刀具2、控制模块、动力模块和传动模块9之间的相互配合,可以减缓部件的磨损程度,由此提高使用寿命。该改性装置能够在保证稳定的超声振幅与静压力输出的前提下,使得超声滚压刀具2与凸轮型线始终保持在合理的加工距离范围内,从而避免在凸轮面旋转过程中与超声滚压刀具2出现小角度卡死或者表面过压情况的发生。如图3所示,超声滚压刀具2包括变幅杆21和设于变幅杆21的前端的球头22,通过变幅杆21向球头22传递设定的振频、振幅,并通过气压控制球头22与工件之间的接触静压力。将超声滚压刀具2的前端设计成凸台结构,用于安装、固定变位感应单元8。控制模块包括控制器3和变位感应单元8,变位感应单元8位于底座1的一端,动力模块包括伺服电机4,球头22和变位感应单元8均与设于车床的凸轮轴5相接触。如图4所示,变位感应单元8包括壳体、接触组件、复位弹簧85和感应元件,接触组件和复位弹簧85均位于壳体的内部,复位弹簧85可以保证接触组件始终处于伸出状态。另外,在壳体的内部和接触组件均设有感应元件,当接触组件移动时,产生的相应输出信号传输至控制模块。在本实施例中,接触组件包括上接触杆83和平行上接触杆83设置的下接触杆84,其中,上接触杆83和下接触杆84均为横向设置,并且,上接触杆83的上表面和下接触杆84的上表面均为弧面。并且,复位弹簧85的一端分别与上接触杆83、下接触杆84相接触,在接触组件被压缩后可以自然复位。为了更好的减少阻力,上接触杆83和下接触杆84的前端可以设计成具有一定的弧度,采用该种设计,当凸轮顶尖曲面51转动至此时,比较容易通过。此外,壳体包括第一壳体81和第二壳体82,上接触杆83的一端和下接触杆84的一端均可在第一壳体81的内部伸缩移动,上接触杆83的另一端和下接触杆84的另一端均可在第二壳体82的内部伸缩移动。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一壳体81和第二壳体82均呈U型。超声滚压刀具2的前端在第一壳体81、第二壳体82之间伸缩移动。变位感应单元8通过螺钉安装于超声滚压刀具2前端的凸台上。当变位感应单元8未工作时,上接触杆83和下接触杆84处于最大伸长距离,此时上接触杆83和下接触杆84超过球头22,位于球头22的前端,以此保证加工凸轮轴5时凸轮顶尖曲面51的型线先与上接触杆83、下接触杆84接触,再与球头22接触。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用于发动机凸轮轴表面的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发动机凸轮轴表面的改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和设于所述底座上方的超声滚压刀具、控制模块、动力模块和传动模块,所述控制模块位于所述动力模块的侧边,所述动力模块与所述传动模块连接;/n所述超声滚压刀具包括变幅杆和设于所述变幅杆的前端的球头;/n所述控制模块包括控制器和变位感应单元,所述变位感应单元位于所述底座的一端;/n所述动力模块包括伺服电机;/n所述球头和所述变位感应单元均与设于车床的凸轮轴相接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发动机凸轮轴表面的改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和设于所述底座上方的超声滚压刀具、控制模块、动力模块和传动模块,所述控制模块位于所述动力模块的侧边,所述动力模块与所述传动模块连接;
所述超声滚压刀具包括变幅杆和设于所述变幅杆的前端的球头;
所述控制模块包括控制器和变位感应单元,所述变位感应单元位于所述底座的一端;
所述动力模块包括伺服电机;
所述球头和所述变位感应单元均与设于车床的凸轮轴相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发动机凸轮轴表面的改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变位感应单元包括壳体、接触组件、复位弹簧和感应元件,所述接触组件和所述复位弹簧均位于所述壳体的内部;
所述壳体的内部和所述接触组件均设有感应元件,当所述接触组件移动时,产生的相应输出信号传输至所述控制模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发动机凸轮轴表面的改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头、所述接触组件均与设于车床的凸轮轴相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发动机凸轮轴表面的改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模块包括前后连接的滚动轴承和丝杆,所述丝杆与所述伺服电机可拆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发动机凸轮轴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小强马梦阳胡雄风秦海迪屈盛官
申请(专利权)人:华南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