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械配重架铸造模具排气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2591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8 22: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机械配重架铸造模具排气结构,属于铸造模具技术领域,包括排气筒、盖板、转动杆和驱动件。排气筒位于型砂的内部;排气筒的侧壁上开设有进气孔;盖板安装在排气筒的顶部;盖板上设有排气孔和排气通道,排气孔用于连通排气通道和排气筒的内腔;转动杆安装在盖板上,且位于排气筒的内部;转动杆的外壁上设有螺旋件,螺旋件抵靠在排气筒的内侧壁上,螺旋件与排气筒的内侧壁和转动杆的外侧壁围设形成导流腔;驱动件用于驱动转动杆绕轴转动。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机械配重架铸造模具排气结构,型砂内的废气依次穿过进气孔、导流腔、排气孔和排气通道,最终排出到型砂的外部;避免了型砂内的废气对耐火层造成损坏,从而提升了铸件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械配重架铸造模具排气结构
本专利技术属于铸造模具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机械配重架铸造模具排气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工程机械也向大型化方向发展。工程机械的大型化,需要通过配重架来保证工程机械的稳定性。现有的机械配重架多采用砂型铸造的方式进行生产,而在砂型铸造过程中需要用到砂型铸造模具,砂型铸造模具一般包括砂箱和型砂,型砂设于砂箱内,型砂的内部形成型腔。在实际浇注过程中,砂型铸造模具的内部温度急剧升高,型砂内的气体排气不畅,气体会冲破型砂内表面的耐火层进入到型腔内,导致铸件存在气孔或缩孔,严重影响铸件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械配重架铸造模具排气结构,旨在解决现有的砂型铸造模具存在型砂内废气排气不畅,严重影响铸件质量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机械配重架铸造模具排气结构,包括:排气筒,位于型砂的内部;所述排气筒的侧壁上开设有进气孔;盖板,安装在所述排气筒的顶部;所述盖板上设有排气孔和排气通道,所述排气孔用于连通所述排气通道和所述排气筒的内腔;转动杆,安装在所述盖板上,且位于所述排气筒的内部;所述转动杆的外壁上设有螺旋件,所述螺旋件抵靠在所述排气筒的内侧壁上,所述螺旋件与所述排气筒的内侧壁和所述转动杆的外侧壁围设形成导流腔;和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转动杆绕轴转动。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排气孔的数量为多个,且沿所述转动杆的周向布置。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转动杆的内部设有冷却腔;所述盖板上固定安装有用于封堵所述冷却腔顶部开口的堵塞,所述堵塞上设有与所述冷却腔连通的进液口和出液口。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堵塞的底部安装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冷却腔分隔为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分别与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连通,且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的底部相互连通。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堵塞的底面设有与所述隔板插接配合的插槽。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转动杆的侧壁上安装有防水透气膜。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隔板上安装有扰流板。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排气筒的内部安装有衬套,所述螺旋件与所述衬套的内侧壁接触;所述衬套与所述排气筒的内腔底面之间形成存储腔;所述衬套的外侧壁上开设有通槽,所述通槽与所述存储腔连通;所述衬套的顶部开设有豁口,所述豁口用于连通所述通槽和所述导流腔的豁口。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衬套的底部安装有锥形件,所述锥形件的中部设有开口,所述锥形件靠近所述开口的一侧向下倾斜。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驱动件为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固定安装在所述盖板上。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机械配重架铸造模具排气结构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一种机械配重架铸造模具排气结构,型砂内的废气依次穿过进气孔、导流腔、排气孔和排气通道,最终排出到型砂的外部;转动杆在驱动件的驱动作用下带动螺旋件同步转动,从而驱使气体在导流腔内向靠近排气孔的一侧移动,为气体的流动提供了动力,加快了气体的排出速率,同时在排气筒的内外侧形成压强差,促使型砂内部的废气均朝向排气筒的一侧移动,避免了型砂内的废气对耐火层造成损坏,从而提升了铸件质量。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机械配重架铸造模具排气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A处局部放大视图;图3为图1中的B处局部放大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隔板与堵塞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5为沿图4中C-C线的剖视结构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提供的排气筒与保护套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中:1、排气筒;101、进气孔;102、衬套;103、存储腔;104、通槽;105、豁口;106、锥形件;2、盖板;201、排气孔;202、排气通道;3、转动杆;301、螺旋件;302、导流腔;303、冷却腔;304、堵塞;305、进液口;306、出液口;307、隔板;308、第一腔体;309、第二腔体;310、连通腔;311、插槽;312、限位件;313、防水透气膜;314、扰流板;4、驱动件;5、型砂;6、砂箱;7、保护套;701、过滤网。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请参阅图1,现对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机械配重架铸造模具排气结构进行说明。所述一种机械配重架铸造模具排气结构,包括:排气筒1、盖板2、转动杆3和驱动件4。排气筒1位于型砂5的内部;排气筒1的侧壁上开设有进气孔101;盖板2安装在排气筒1的顶部;盖板2上设有排气孔201和排气通道202,排气孔201用于连通排气通道202和排气筒1的内腔;转动杆3安装在盖板2上,且位于排气筒1的内部;转动杆3的外壁上设有螺旋件301,螺旋件301抵靠在排气筒1的内侧壁上,螺旋件301与排气筒1的内侧壁和转动杆3的外侧壁围设形成导流腔302;驱动件4用于驱动转动杆3绕轴转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机械配重架铸造模具排气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型砂5内的废气依次穿过进气孔101、导流腔302、排气孔201和排气通道202,最终排出到型砂5的外部;转动杆3在驱动件4的驱动作用下带动螺旋件301同步转动,从而驱使气体在导流腔302内向靠近排气孔201的一侧移动,为气体的流动提供了动力,加快了气体的排出速率,同时在排气筒1的内外侧形成压强差,促使型砂5内部的废气均朝向排气筒1的一侧移动,避免了型砂5内的废气对耐火层造成损坏,从而提升了铸件质量。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及图6,盖板2位于型砂5的外部,通过紧固件固定安装在砂箱6上。在向砂箱6内填充型砂5时,在型砂5内预埋保护套7,保护套7的底部为封口结构,且保护套7的内径与排气筒1相匹配;当型砂5在树脂固化剂的作用固化成型后,直接将排气筒1放置在保护套7内即可。为了便于型砂5内的废气顺利经过保护套7进入到排气筒1内,在保护套7的侧壁上开设通孔,该通孔与排气筒1上的进气孔101连通。保护套7的外侧面上安装有过滤网701,防止型砂5经过该通孔进入到保护套7的内部,同时保证排气筒1的正常安装。通过在型砂5内预埋保护套7,不仅方便了排气筒1的安装,同时也对排气筒1起到了保护作用,延长了排气筒1的使用寿命。在盖板2和转动杆3之间安装有滚动轴承,从而提高了转动杆3在盖板2上的安装精度,降低了转动杆3运动过程中的摩擦阻力。作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机械配重架铸造模具排气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排气孔201的数量为多个,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机械配重架铸造模具排气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排气筒,位于型砂的内部;所述排气筒的侧壁上开设有进气孔;/n盖板,安装在所述排气筒的顶部;所述盖板上设有排气孔和排气通道,所述排气孔用于连通所述排气通道和所述排气筒的内腔;/n转动杆,安装在所述盖板上,且位于所述排气筒的内部;所述转动杆的外壁上设有螺旋件,所述螺旋件抵靠在所述排气筒的内侧壁上,所述螺旋件与所述排气筒的内侧壁和所述转动杆的外侧壁围设形成导流腔;和/n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转动杆绕轴转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械配重架铸造模具排气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排气筒,位于型砂的内部;所述排气筒的侧壁上开设有进气孔;
盖板,安装在所述排气筒的顶部;所述盖板上设有排气孔和排气通道,所述排气孔用于连通所述排气通道和所述排气筒的内腔;
转动杆,安装在所述盖板上,且位于所述排气筒的内部;所述转动杆的外壁上设有螺旋件,所述螺旋件抵靠在所述排气筒的内侧壁上,所述螺旋件与所述排气筒的内侧壁和所述转动杆的外侧壁围设形成导流腔;和
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转动杆绕轴转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械配重架铸造模具排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孔的数量为多个,且沿所述转动杆的周向布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械配重架铸造模具排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杆的内部设有冷却腔;所述盖板上固定安装有用于封堵所述冷却腔顶部开口的堵塞,所述堵塞上设有与所述冷却腔连通的进液口和出液口。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机械配重架铸造模具排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堵塞的底部安装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冷却腔分隔为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分别与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连通,且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佘凯陈志涛张志钢高永辉孟宪栋宋丽华张全钢李中良赵敏
申请(专利权)人:定州东方铸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