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屈强比薄带钢连铸连轧生产线及生产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25586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8 22: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钢铁连铸连轧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低屈强比薄带钢连铸连轧生产线及生产工艺。所述生产线包括沿轧制方向依次设置的连铸机、高压水粗除鳞装置、粗轧机组、摆剪、废坯推出及垛板装置、事故剪、感应加热炉、高压水精除鳞装置、精轧机组、高速飞剪和卷取机组。所述生产工艺为连铸成坯→高压水粗除鳞→粗轧→感应加热→高压水精除鳞→精轧→高速飞剪分卷→卷取。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增设粗除鳞,减少感应加热组数,拉长精轧中间机架间距,缩短精轧末机架和卷取机间距,实现高表面质量低屈强比的薄带钢生产,同时,由于减少了轧线设备和缩短了产线长度,可减少产线建设和运营投资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低屈强比薄带钢连铸连轧生产线及生产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钢铁连铸
,特别是涉及一种低屈强比薄带钢连铸连轧生产线及生产工艺。
技术介绍
连铸连轧经过发展,已形成CSP、ISP、FTSR、ESP、MCCR等有代表性的技术。近年来,以意大利Arvedi的ESP为代表的无头连续化热轧技术取得了良好的工业化应用,并能够稳定生产1.2mm以下厚度的薄带钢,突破了常规热连轧无法涉及的厚度禁区。与常规热连轧相比,ESP具有如下优势:无头轧制消除了带钢的穿带和甩尾,使得钢卷全长的尺寸和性能控制精度和稳定性大大提高;连铸与轧线紧密连接,高的连铸速度使钢水到钢卷的生产效率大幅提升;更紧凑的布置,更低的能耗,使得吨钢生产成本降低;更薄的厚度可以部分代替冷轧卷,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这些优点都标志着热轧技术的里程碑式进步。然而,虽然ESP的产品有独到优势,但由于其缺少常规热轧工艺下,铸坯的冷却、再加热和再结晶过程,其产品屈强比都在0.76以上,而常规热轧同规格屈强比在0.7以下,因此导致成型性能较差。同时,ESP连铸坯直接带氧化铁皮进粗轧,造成最终成品带钢表面的遗传性氧化铁皮残留缺陷,使得钢材质量受限。铁素体轧制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末由比利时钢铁研究中心研究开发,对解决低碳钢在连铸连轧产线屈强比高的问题有效,且铁素体区轧制时轧制力降低,有利于降低能耗,常被CSP、FTSR产线试制应用,虽取得一些效果,但由于CSP、FTSR产线本身的工艺布置局限,全是以单块坯轧制模式下试制,且整卷带钢生产控制不稳定,达不到真正实现无头带钢铁素体轧制的效果。专利CN201810660032.2公开了将铁素体轧制应用于连铸连轧生产线的方法,通过中间轧制机组和精轧机组间距的设置,以及中间水冷装置和轧后冷却装置的应用,控制热轧带钢的精轧开轧温度、终轧温度和卷取温度,以达到铁素体轧制的目的。但其在实现真正意义的铁素体轧制方面仍存在:1、机架间和轧后冷却,导致温度波动大;2、精轧机组难以实现全铁素体轧制,否则终轧温度过低,进而影响卷取温度;3、如果要保证终轧和卷取温度,则精轧入口温度将处于奥氏体和铁素体两相区,造成最终组织的混晶现象,影响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屈强比薄带钢连铸连轧生产线及生产工艺,本专利技术将铁素体轧制技术和ESP技术相结合,打造新的专业化工艺流程,期望实现低碳薄带钢在无头轧制生产条件下,获得较低的屈强比和较高的表面质量,拓宽产品应用市场。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一种低屈强比薄带钢连铸连轧生产线,所述生产线包括沿轧制方向依次设置的连铸机、高压水粗除鳞装置、粗轧机组、摆剪、废坯推出及垛板装置、事故剪、感应加热炉、高压水精除鳞装置、精轧机组、高速飞剪和卷取机组,所述粗轧机组包括若干个沿轧制方向依次设置的粗轧机架,所述精轧机组包括若干个沿轧制方向依次设置的精轧机架,所述地下卷取机组包括若干架沿轧制方向依次设置的卷取机,所述精轧机组的第二个精轧机架与第三个精轧机架之间的中心线间距为7~9m,其余相邻精轧机架之间的中心线间距为4~5m。进一步,所述连铸机的出口到所述粗轧机组沿轧制方向的第一个粗轧机架的中心线之间的间距为6~8m,优选为6.5m。进一步,所述粗轧机组沿轧制方向的第三个粗轧机架与所述精轧机组沿轧制方向的第一个精轧机架之间的中心线间距不多于43m。进一步,所述精轧机组沿轧制方向的最后一个精轧机架与所述地下卷取机组沿轧制方向的第一架卷取机之间的中心线间距为不多于40m。进一步,所述连铸机包括结晶器,所述结晶器与所述地下卷取机组沿轧制方向的第一架卷取机之间的中心线间距不多于140m。进一步,所述粗轧机组包括三个粗轧机架,所述精轧机组包括五个精轧机架,所述地下卷取机组包括三架卷取机。进一步,所述感应加热炉包括若干组感应加热器,所述感应加热器的数量不大于8组。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一种使用第一方面所述的低屈强比薄带钢连铸连轧生产线生产低屈强比薄带钢的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连铸成坯→高压水粗除鳞→粗轧→感应加热→高压水精除鳞→精轧→高速飞剪分卷→卷取。进一步,所述薄带钢在第二个精轧机架和第三个精轧机架之间从奥氏体转变为铁素体,使薄带钢在进入第三个精轧机架后处于铁素体区轧制。进一步,所述薄带钢的连铸出口温度为1030±10℃。进一步,所述薄带钢的粗轧出口温度为980±10℃。进一步,所述薄带钢的感应加热入口温度为930±10℃,感应加热出口温度为1020±10℃。进一步,所述薄带钢在第二个精轧机架的出口温度为910±10℃,薄带钢在第三个精轧机架的入口温度为860±10℃,薄带钢的终轧温度为780±10℃。进一步,所述薄带钢的卷取温度为680±10℃。进一步,所述连铸机的连铸拉速不低于5.5m/min,铸坯厚度为90~100mm。进一步,所述生产线生产的薄带钢厚度为0.8~6mm,所述薄带钢的屈强比不大于0.76。进一步,所述薄带钢的化学成分质量百分比为:C≤0.05%、Mn≤0.5%、Si≤3%、P≤0.015%、S≤0.015%、Als≤0.05%、余量为Fe和杂质。本专利技术第三方面提供一种使用第二方面所述的生产工艺生产的薄带钢。如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低屈强比薄带钢连铸连轧生产线及生产工艺,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基于现有ESP技术,结合铁素体轧制技术,通过增设粗除鳞,减少感应加热组数,拉长精轧中间机架间距,缩短精轧末机架和卷取机距离,同时通过合理控制精轧温度,低温开轧、低温终轧、高温卷取,为实现铁素体轧制创造工艺条件,可实现高表面质量、低屈强比的薄带钢生产,拓展“以热代冷”薄带钢的市场应用范围;另外,因为采用了铁素体轧制,精轧开轧温度较低,减少了感应加热组数,也取消了轧后层冷,减少了轧线设备,缩短了产线长度,从而减少了产线建设和运营投资成本。附图说明图1显示为现有的常规ESP生产线的布置示意图。图2显示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低屈强比薄带钢连铸连轧生产线的布置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基本构想,遂图式中仅显示与本专利技术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低屈强比薄带钢连铸连轧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生产线包括沿轧制方向依次设置的连铸机、高压水粗除鳞装置、粗轧机组、摆剪、废坯推出及垛板装置、事故剪、感应加热炉、高压水精除鳞装置、精轧机组、高速飞剪和卷取机组,所述粗轧机组包括若干个沿轧制方向依次设置的粗轧机架,所述精轧机组包括若干个沿轧制方向依次设置的精轧机架,所述地下卷取机组包括若干架沿轧制方向依次设置的卷取机,所述精轧机组的第二个精轧机架与第三个精轧机架之间的中心线间距为7~9m,其余相邻精轧机架之间的中心线间距为4~5m。/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屈强比薄带钢连铸连轧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生产线包括沿轧制方向依次设置的连铸机、高压水粗除鳞装置、粗轧机组、摆剪、废坯推出及垛板装置、事故剪、感应加热炉、高压水精除鳞装置、精轧机组、高速飞剪和卷取机组,所述粗轧机组包括若干个沿轧制方向依次设置的粗轧机架,所述精轧机组包括若干个沿轧制方向依次设置的精轧机架,所述地下卷取机组包括若干架沿轧制方向依次设置的卷取机,所述精轧机组的第二个精轧机架与第三个精轧机架之间的中心线间距为7~9m,其余相邻精轧机架之间的中心线间距为4~5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铸机的出口到所述粗轧机组沿轧制方向的第一个粗轧机架的中心线之间的间距为6~8m;
和/或,所述粗轧机组沿轧制方向的第三个粗轧机架与所述精轧机组沿轧制方向的第一个精轧机架之间的中心线间距不多于43m;
和/或,所述精轧机组沿轧制方向的最后一个精轧机架与所述地下卷取机组沿轧制方向的第一架卷取机之间的中心线间距为不多于40m;
和/或,所述连铸机包括结晶器,所述结晶器与所述地下卷取机组沿轧制方向的第一架卷取机之间的中心线间距不多于140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粗轧机组包括三个粗轧机架,所述精轧机组包括五个精轧机架,所述地下卷取机组包括三架卷取机;
和/或,所述感应加热炉包括若干组感应加热器,所述感应加热器的数量不大于8组。


4.一种使用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低屈强比薄带钢连铸连轧生产线生产低屈强比薄带钢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会全王万慧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冶赛迪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