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治桑轮纹病的生物杀菌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421672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8 22: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治桑轮纹病的生物杀菌剂及其制备方法,生物杀菌剂按重量份计,包括如下组分:苦参碱18‑26份,马齿苋25‑35份,樟脑叶30‑45份,甘草8‑13份,纤维素酶4‑7份,链霉菌40‑60份和地衣芽孢杆菌20‑40份。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生物杀菌剂采用天然植物材料和菌液复配而成,对环境无污染,病原菌不容易产生抗药性;且能够渗透到桑树和轮纹病斑内部,干扰病原体代谢和繁殖,具有高效防治桑轮纹病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治桑轮纹病的生物杀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病害防治
,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防治桑轮纹病的生物杀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轮纹病初期在叶片上出现紫红色至紫褐色冻伤状斑点,扩大后呈不规则形;当部分病斑发展到叶脉时,病害突然加剧,以叶脉为顶端,呈V字形枯萎;发展过程中的病斑,叶脉部位呈红褐色,周围是暗绿色至黄绿色,内部呈褐色或暗褐色;小叶的病斑较少,不久后呈轮纹状,形成许多小粒黑点。轮纹病发病时,还会在果树的树干上会以皮孔为中心出现扁圆形或椭圆形的红褐色病斑,在发病的第二年,病斑中央产生许多分生孢子器,病斑与健部裂缝逐渐加深,病组织翘起如马鞍状,许多病斑往往连在一起,使表皮显得很粗糙;许多刚进入结果期的果树就已经布满了轮纹病的病瘤,给果树产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其中,桑轮纹病在我国各省蚕区均有所发生。病原(SpondylocladiummoriSawada)属半知菌亚门真菌。病原菌在病也和土壤中越冬,翌年随风雨冲溅到桑叶上进行初次侵染和再侵染,隐蔽潮湿的桑园发病较重。病斑多在中下部叶片出现,叶片受病菌侵染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治桑轮纹病的生物杀菌剂,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计,包括如下组分:苦参碱18-26份,马齿苋25-35份,樟脑叶30-45份,甘草8-13份,纤维素酶4-7份,链霉菌40-60份和地衣芽孢杆菌20-40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治桑轮纹病的生物杀菌剂,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计,包括如下组分:苦参碱18-26份,马齿苋25-35份,樟脑叶30-45份,甘草8-13份,纤维素酶4-7份,链霉菌40-60份和地衣芽孢杆菌20-4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治桑轮纹病的生物杀菌剂,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计,包括如下组分:苦参碱23份,马齿苋30份,樟脑叶38份,甘草11份,纤维素酶6份,链霉菌50份和地衣芽孢杆菌30份。


3.一种防治桑轮纹病的生物杀菌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瑞雪汪泰初胡飞王钰婷陈明夏家凤田善富高新文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