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管理的食用菌培养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25162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9 23:43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管理的食用菌培养舱,涉及食用菌培养设备领域,包括舱体,所述舱体的内底壁安装有定位柱,所述舱体内侧由上至下分布有多个可收纳培养料以及生长过程中的食用菌的培养架,所述培养架中空结构,且培养架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对位架,所述对位架通过轴承与定位柱的外表面相连接。本技术通过设置有可同步转动的培养架以及培养料载板,在观察食用菌的生长状态的过程中,可驱动培养架与培养料载板同步转动,进而可快速观察不同位置的食用菌的生长状态,定期采摘生长完成的食用菌。在采摘食用菌的过程中,可快速对培养料表面不同位置的食用菌实施采摘操作,具有便携操作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食用菌培养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便于管理的食用菌培养舱


技术介绍

1、食用菌可供人类食用的大型真菌。具体地说食用菌是可供食用的蕈菌;蕈菌,是指能形成大型的肉质(或胶质)子实体或菌核类组织并能供人们食用或药用的一类大型真菌。

2、现有的食用菌培养舱,由于承载有食用菌和食用菌培养料的架体为固定结构,无法精准地观察距离工作人员位置较远的食用菌的生长状况,在对生长完成的食用菌实施人工采摘操作时,需要人工不断变化位置,当食用菌采摘完成后,需要拆卸承载有培养料的架体,上述过程中较为繁琐,耗费时间较长。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便于管理的食用菌培养舱。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管理的食用菌培养舱,包括舱体,所述舱体的内底壁安装有定位柱,所述舱体内侧由上至下分布有多个可收纳培养料以及生长过程中的食用菌的培养架,所述培养架中空结构,且培养架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对位架,所述对位架通过轴承与定位柱的外表面相连接,所述定位柱的外表面由上至下安装有多个与对位架相适配的限位结构。

3、每个所述培养架的内侧均设置有两个呈对称结构分布的培养料载板,所述培养架的底部延伸形成与培养料载板底部相抵接的定位凸边,一对所述培养料载板均呈半圆环形结构,且一对所述培养料载板的两端均向上延伸形成对接部,所述培养架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一对可容纳对接部置入的限位耳。

4、进一步的,所述限位结构包括有一对限位架,一对所述限位架的端部均延伸形成定位板,且一对所述限位架的外表面均向外凸出形成延伸臂,两组所述定位板通过螺栓相连接。

5、进一步的,所述限位结构还包括有开设于定位柱侧表面的多个限位凹槽以及分别固定连接于一对限位架内表面的对接凸边,当一对所述限位架安装于对位架的下方时,所述对接凸边卡接于限位凹槽的内壁。

6、进一步的,一对所述限位架的顶部均开设有弧形的凹陷结构,所述凹陷结构的内壁安装有多个呈环形结构分布的滚珠,当一对所述限位架安装于对位架的下方时,所述滚珠抵接于对位架的下方。

7、进一步的,所述培养架的侧面开设有多组呈环形分布的流通孔,空气可穿过所述流通孔与培养料载板上方的培养料接触。

8、进一步的,所述舱体的侧面通过铰链连接有可开合的挡板,且舱体的顶部设置有可开合的密封盖。

9、进一步的,所述舱体的底部安装有多个呈环形分布的支撑脚。

10、综上,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1、本技术通过设置有可同步转动的培养架以及培养料载板,在观察食用菌的生长状态的过程中,可驱动培养架与培养料载板同步转动,进而可快速观察不同位置的食用菌的生长状态,定期采摘生长完成的食用菌。在采摘食用菌的过程中,可快速对培养料表面不同位置的食用菌实施采摘操作,具有便携操作的优点。通过可拆卸的培养料载板,无需取下培养架,即可顺利实施培养料的转移、回收操作。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管理的食用菌培养舱,包括舱体(1),所述舱体(1)的内底壁安装有定位柱(11),其特征在于:所述舱体(1)内侧由上至下分布有多个可收纳培养料以及生长过程中的食用菌的培养架(2),所述培养架(2)中空结构,且培养架(2)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对位架(21),所述对位架(21)通过轴承(22)与定位柱(11)的外表面相连接,所述定位柱(11)的外表面由上至下安装有多个与对位架(21)相适配的限位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管理的食用菌培养舱,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包括有一对限位架(4),一对所述限位架(4)的端部均延伸形成定位板(41),且一对所述限位架(4)的外表面均向外凸出形成延伸臂(42),两组所述定位板(41)通过螺栓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于管理的食用菌培养舱,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还包括有开设于定位柱(11)侧表面的多个限位凹槽(12)以及分别固定连接于一对限位架(4)内表面的对接凸边(43),当一对所述限位架(4)安装于对位架(21)的下方时,所述对接凸边(43)卡接于限位凹槽(12)的内壁。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于管理的食用菌培养舱,其特征在于:一对所述限位架(4)的顶部均开设有弧形的凹陷结构,所述凹陷结构的内壁安装有多个呈环形结构分布的滚珠(5),当一对所述限位架(4)安装于对位架(21)的下方时,所述滚珠(5)抵接于对位架(21)的下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管理的食用菌培养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架(2)的侧面开设有多组呈环形分布的流通孔(25),空气可穿过所述流通孔(25)与培养料载板(3)上方的培养料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管理的食用菌培养舱,其特征在于:所述舱体(1)的侧面通过铰链连接有可开合的挡板(7),且舱体(1)的顶部设置有可开合的密封盖(8)。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管理的食用菌培养舱,其特征在于:所述舱体(1)的底部安装有多个呈环形分布的支撑脚(6)。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管理的食用菌培养舱,包括舱体(1),所述舱体(1)的内底壁安装有定位柱(11),其特征在于:所述舱体(1)内侧由上至下分布有多个可收纳培养料以及生长过程中的食用菌的培养架(2),所述培养架(2)中空结构,且培养架(2)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对位架(21),所述对位架(21)通过轴承(22)与定位柱(11)的外表面相连接,所述定位柱(11)的外表面由上至下安装有多个与对位架(21)相适配的限位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管理的食用菌培养舱,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包括有一对限位架(4),一对所述限位架(4)的端部均延伸形成定位板(41),且一对所述限位架(4)的外表面均向外凸出形成延伸臂(42),两组所述定位板(41)通过螺栓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于管理的食用菌培养舱,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还包括有开设于定位柱(11)侧表面的多个限位凹槽(12)以及分别固定连接于一对限位架(4)内表面的对接凸边(43),当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兴张磊刘昌利周前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