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数智化白僵蚕培育方舱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1526110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03 23: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数智化白僵蚕培育方舱系统,涉及到小蚕共育技术领域,包括培育方舱,所述培育方舱内部设置有数智化控温控湿监控机构,所述培育方舱内部两侧均设置有环形传送带,所述环形传送带顶部固定设置有多个共育盘承载机构,所述共育盘承载机构上设置有多组蓬松喷淋机构,所述环形传送带前侧设有外壳,所述外壳内侧顶部设置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端部设置有孢子水溶液传输机构,所述外壳内侧底部设置有孢子水溶液供给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自动化程度更高,有效降低白僵菌孢子水溶液的喷淋难度,节约人力的同时提升喷淋效率,另外可以使喷淋更加均匀,进而避免因堆叠或阻挡影响接种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小蚕共育,特别涉及一种数智化白僵蚕培育方舱系统


技术介绍

1、白僵蚕是家蚕幼虫感染白僵菌而僵死后形成的干燥全虫,属于中药的一种,具有抗惊厥以及催眠作用,现有技术中在制作白僵蚕时,通常是利用人工对小蚕进行规模化共育,并在共育过程中对小蚕进行白僵菌的人工接种。

2、授权公开号cn 115812680 a的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智能小蚕共育装置,包括共育室,所述共育室的一侧设置有门板,所述共育室内置监控装置;加热器,所述加热器铺设安装在所述共育室内;空调,所述空调安装在所述共育室内;加湿组件,所述加湿组件安装在所述共育室内;通风组件,所述通风组件安装在所述共育室上;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安装在所述共育室外。

3、但是上述智能小蚕共育装置在应用于白僵蚕的培育时仍旧存在一些缺点,较为明显的就是白僵蚕培育过程中,养殖人员需要将白僵菌孢子水溶液喷洒在共育盘中以完成白僵菌的接种,但是由于上下相邻两个共育盘间隔较小,因此在进行人工喷洒白僵菌孢子水溶液时,存在较大的操作难度,另外由于共育盘数量较多,且沿竖直方向排列,因此需要消耗较长时间才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数智化白僵蚕培育方舱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培育方舱(1),所述培育方舱(1)内部设置有数智化控温控湿监控机构(2),所述培育方舱(1)内部两侧均设置有环形传送带(3),所述环形传送带(3)顶部固定设置有多个共育盘承载机构(4),所述共育盘承载机构(4)上设置有多组蓬松喷淋机构(9),所述环形传送带(3)前侧设有外壳(5),所述外壳(5)内侧顶部设置有驱动机构(6),所述驱动机构(6)端部设置有孢子水溶液传输机构(7),所述外壳(5)内侧底部设置有孢子水溶液供给机构(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数智化白僵蚕培育方舱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6)包括往复螺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数智化白僵蚕培育方舱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培育方舱(1),所述培育方舱(1)内部设置有数智化控温控湿监控机构(2),所述培育方舱(1)内部两侧均设置有环形传送带(3),所述环形传送带(3)顶部固定设置有多个共育盘承载机构(4),所述共育盘承载机构(4)上设置有多组蓬松喷淋机构(9),所述环形传送带(3)前侧设有外壳(5),所述外壳(5)内侧顶部设置有驱动机构(6),所述驱动机构(6)端部设置有孢子水溶液传输机构(7),所述外壳(5)内侧底部设置有孢子水溶液供给机构(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数智化白僵蚕培育方舱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6)包括往复螺杆(61)、驱动电机(62)、内套管(63)、第一弹簧(64)、外套管(65)、导向板(66)、外套板(67)和齿条(6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数智化白僵蚕培育方舱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孢子水溶液传输机构(7)包括纵向空心板(71)、横向空心板(72)和单向输出管(73);

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兴黄德辉刘昌利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