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异位发酵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21494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8 22: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异位发酵床,包括:发酵床;设置于所述发酵床底部的加热管路,所述加热管路包括进水口以及出水口;设置于所述发酵床中部的旋转搅拌叶片;用于带动所述旋转搅拌叶片转动的电机;设置于所述发酵床一侧的出料口;设置于所述发酵床底部的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发酵床外部的温湿度传感器,用于获取外部温度及外部湿度;以及控制单元,其中,所述控制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的温度低于第一阈值时,控制所述加热管路对所述发酵床底部进行加热使其达到第一预定范围;且所述控制单元进一步用于根据所述外部温度及所述外部湿度控制所述电机以不同频率转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异位发酵床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异位发酵床。
技术介绍
异位发酵床也叫舍外发酵床、场外分解床等,是一项将动物猪尿抽送到含专业微生物的垫料上,使其中的含水量通过透明棚舍内的高温、发酵产生热量与翻抛机等的共同作用下将粪污中的水份蒸发掉,粪污中的有机质被微生物分解掉,最后剩下少量不能被分解的粪渣变成了垫料的一种技术。然而,现有的异位发酵床容易出现死床等现象,且存在发酵能力和发酵效果差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异位发酵床,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新型异位发酵床,包括:发酵床;设置于所述发酵床底部的加热管路,所述加热管路包括进水口以及出水口;设置于所述发酵床中部的旋转搅拌叶片;用于带动所述旋转搅拌叶片转动的电机;设置于所述发酵床一侧的出料口;设置于所述发酵床底部的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发酵床外部的温湿度传感器,用于获取外部温度及外部湿度;以及控制单元,其中,所述控制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的温度低于第一阈值时,控制所述加热管路对所述发酵床底部进行加热使其达到第一预定范围;且所述控制单元进一步用于根据所述外部温度及所述外部湿度控制所述电机以不同频率转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新型异位发酵床,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所述控制单元当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的温度低于第一阈值时,控制所述加热管路对所述发酵床底部进行加热使其达到第一预定范围,从而可以防止所述新型异位发酵床温度过低造成的死床现象;另外,由于异位发酵床上的发酵能力和发酵效果很大的程度是取决于发酵床表面的蒸发效果;因此,本专利技术通过所述控制单元进一步用于根据所述外部温度及所述外部湿度控制所述电机以不同频率转动,从而可以在不同温度和湿度的条件下,控制所述发酵床表面的蒸发效果,提高发酵能力和发酵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新型异位发酵床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新型异位发酵床的外部温度与电机转速的关系曲线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参照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新型异位发酵床,包括:发酵床10;设置于所述发酵床10底部的加热管路14,所述加热管路14包括进水口15以及出水口16;设置于所述发酵床10中部的旋转搅拌叶片12;用于带动所述旋转搅拌叶片12转动的电机13;设置于所述发酵床10一侧的出料口11;设置于所述发酵床10底部的第一温度传感器17;设置于所述发酵床10外部的温湿度传感器18,用于获取外部温度及外部湿度;以及控制单元(图中为画出),其中,所述控制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17的温度低于第一阈值时,控制所述加热管路14对所述发酵床10底部进行加热使其达到第一预定范围;且所述控制单元进一步用于根据所述外部温度及所述外部湿度控制所述电机13以不同频率转动。可以理解,控制所述加热管路14对所述发酵床10底部进行加热使其达到第一预定范围,从而可以防止所述新型异位发酵床温度过低造成的死床现象;另外,由于异位发酵床上的发酵能力和发酵效果很大的程度是取决于发酵床表面的蒸发效果;因此,本专利技术通过所述控制单元进一步用于根据所述外部温度及所述外部湿度控制所述电机13以不同频率转动,从而可以在不同温度和湿度的条件下,控制所述发酵床表面的蒸发效果,提高发酵能力和发酵效果。具体的,当所述外部温度高于所述第二阈值,且所述外部湿度高于设定湿度时,所述控制单元进一步用于控制所述电机13以第一频率η1转动;当所述外部温度高于所述第二阈值,且所述外部湿度低于设定湿度时,所述控制单元进一步用于控制所述电机13以第二频率η2转动;当所述外部温度低于所述第二阈值,所述控制单元进一步用于控制所述电机13以第三频率η3转动,其中,η1>η2>η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阈值约为30摄氏度。可以理解,如果外部温度较高,且湿度较大时,需要快速搅拌,以提高所述发酵床表面的蒸发效果;另外,当外部温度较高,且湿度较小时,可以降低搅拌速度,以防止温度过快散发,并保证述发酵床表面的蒸发效果。此外,当温度较低时,需要控制搅拌速度防止温度过快散发,造成死床现象。作为进一步改进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η1约为360转/小时;η2约为180转/小时;η3满足:η3=0.006t3-0.19t2+2.3t-2.6转/小时。请一并参见图2,图2中的数据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根据不同温度为保证述发酵床表面的蒸发效果优化电机转速获得的数据。其中,温度为5摄氏度时的转速约为5转/小时,温度为10摄氏度时的转速约为7转/小时,温度为15摄氏度时的转速约为10转/小时,温度为20摄氏度时的转速约为15转/小时,温度为25摄氏度时的转速约为30转/小时。故,上述公式是通过拟合上述数据点得到的。在实际的控制中,为了避免复杂计算,也可以控制在不同温度范围内以预定转速转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温度为0~5摄氏度时的转速约为5转/小时,温度为5~10摄氏度时的转速约为7转/小时,温度为10~15摄氏度时的转速约为10转/小时,温度为15~20摄氏度时的转速约为15转/小时,温度为20~30摄氏度时的转速约为30转/小时。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旋转搅拌叶片12包括中心对称设置的第一搅拌叶片以及第二搅拌叶片,其中,所述第一搅拌叶片具有用于将发酵物向上搅拌的第一搅拌面121,所述第二搅拌叶片具有用于将发酵物向下搅拌的第二搅拌面121。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第二搅拌叶片设置于所述第一搅拌叶片的上部。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设定湿度为40~5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异位发酵床,其特征在于,包括:/n发酵床(10);/n设置于所述发酵床(10)底部的加热管路(14),所述加热管路(14)包括进水口(15)以及出水口(16);/n设置于所述发酵床(10)中部的旋转搅拌叶片(12);/n用于带动所述旋转搅拌叶片(12)转动的电机(13);/n设置于所述发酵床(10)一侧的出料口(11);/n设置于所述发酵床(10)底部的第一温度传感器(17);/n设置于所述发酵床(10)外部的温湿度传感器(18),用于获取外部温度及外部湿度;以及/n控制单元,其中,所述控制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17)的温度低于第一阈值时,控制所述加热管路(14)对所述发酵床(10)底部进行加热使其达到第一预定范围;且所述控制单元进一步用于根据所述外部温度及所述外部湿度控制所述电机(13)以不同频率转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异位发酵床,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酵床(10);
设置于所述发酵床(10)底部的加热管路(14),所述加热管路(14)包括进水口(15)以及出水口(16);
设置于所述发酵床(10)中部的旋转搅拌叶片(12);
用于带动所述旋转搅拌叶片(12)转动的电机(13);
设置于所述发酵床(10)一侧的出料口(11);
设置于所述发酵床(10)底部的第一温度传感器(17);
设置于所述发酵床(10)外部的温湿度传感器(18),用于获取外部温度及外部湿度;以及
控制单元,其中,所述控制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17)的温度低于第一阈值时,控制所述加热管路(14)对所述发酵床(10)底部进行加热使其达到第一预定范围;且所述控制单元进一步用于根据所述外部温度及所述外部湿度控制所述电机(13)以不同频率转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新型异位发酵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搅拌叶片(12)包括中心对称设置的第一搅拌叶片以及第二搅拌叶片,其中,所述第一搅拌叶片具有用于将发酵物向上搅拌的第一搅拌面(121),所述第二搅拌叶片具有用于将发酵物向下搅拌的第二搅拌面(121)。


3.如权利要求2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雯戴雅婷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渠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