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进旋涡流量传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2107 阅读:1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旋进旋涡流量传感器,包括旋涡发生器、流道腔体和旋涡传感器,流道腔体由收缩段、直管段和扩大段构成,旋涡发生器设置在收缩段中,旋涡发生器的叶片为直线形,旋涡传感器采用双侧面感应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克服了普通旋进旋涡流量传感器压损大、抗干扰能力差的缺陷,具有灵敏度高、稳定性好、适用范围广的优点,对于不同的使用介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相同仪表系数,这也大大方便了用户的标定与使用。(*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旋进旋涡流量传感器。旋进旋涡流量传感器是旋进旋涡流量计的主要组成部件,它一般由旋涡发生体、流道腔体和旋涡传感器组成,其工作机理为当流体进入旋涡发生体时,旋涡发生体上的叶片强迫流体进入旋转运动,于是在旋涡发生体中心产生旋涡流。当旋涡流沿中心轴向运动时在回流的作用下,进入二次螺旋运动,即旋涡运动。旋涡传感器检测出作用于其侧面之旋涡流的应力变化,输出频率与流速成正比的电信号并由二次仪表接收处理。这种普通结构的旋进旋涡流量传感器,存在如下缺陷1、叶片为螺旋形叶片,且角度大,影响了流道的流通面积,使压损增加;2、旋涡传感器采用端面单端感应结构,导致传感器的抗干扰能力差,3、仅适用于气体介质的计量,通用性较差。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从而提供一种灵敏度高、稳定性好、适用范围广的旋进旋涡流量传感器。本技术包括旋涡发生器、流道腔体和旋涡传感器,流道腔体由收缩段、直管段和扩大段构成,旋涡发生器设置在收缩段中,旋涡发生器的叶片为直线形,旋涡传感器采用双侧面感应结构。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技术的具体内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流道腔体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技术包括旋涡发生器1、流道腔体2和旋涡传感器3,流道腔体2由收缩段4、直管段5和扩大段6构成,旋涡发生器1设置在收缩段4中,旋涡发生器1的叶片为直线形,同时减小叶片与固定轴中心轴线的角度,增大了流通面积,降低了旋涡发生体压损,如果还需降低流道腔体2的压损,可以通过减小流道腔体2上收缩段4与扩大段6的锥度来达到。旋涡传感器3采用双侧面感应结构,这不但提高了流量传感器的下限检测灵敏度,同时还提高了流量传感器的抗电磁干扰和振动干扰性能。本技术由于无机械可动部件,因此可靠度高、稳定性好、可长期工作无须维护。由于流通面积大、压损小、更适合于对压损要求严格的场合使用,与原结构的旋进旋涡流量传感器相比,平均压损据检测降低了约50%。同时,本技术的检测灵敏度高,即保证了低流量下限的要求,也提高了抗干扰能力,对于气体和液体介质,本产品还具有相同的仪表系数,方便了用户的标定与使用。权利要求1.一种旋进旋涡流量传感器,包括旋涡发生器、流道腔体和旋涡传感器,流道腔体由收缩段、直管段和扩大段构成,旋涡发生器设置在收缩段中,其特征是旋涡发生器(1)的叶片(7)为直线形,旋涡传感器(3)采用双侧面感应结构。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旋进旋涡流量传感器,包括旋涡发生器、流道腔体和旋涡传感器,流道腔体由收缩段、直管段和扩大段构成,旋涡发生器设置在收缩段中,旋涡发生器的叶片为直线形,旋涡传感器采用双侧面感应结构。本技术克服了普通旋进旋涡流量传感器压损大、抗干扰能力差的缺陷,具有灵敏度高、稳定性好、适用范围广的优点,对于不同的使用介质本技术具有相同仪表系数,这也大大方便了用户的标定与使用。文档编号G01F1/32GK2332999SQ98207698公开日1999年8月11日 申请日期1998年8月3日 优先权日1998年8月3日专利技术者范叔沙, 叶朋 申请人:苍南县三维仪表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旋进旋涡流量传感器,包括旋涡发生器、流道腔体和旋涡传感器,流道腔体由收缩段、直管段和扩大段构成,旋涡发生器设置在收缩段中,其特征是:旋涡发生器(1)的叶片(7)为直线形,旋涡传感器(3)采用双侧面感应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叔沙叶朋
申请(专利权)人:苍南县三维仪表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