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419995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5 23: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充电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包括无线充电组件、前壳体和后壳体,无线充电组件内置于后壳体,前壳体与后壳体形成封闭盒体,前壳体设有与其一体成型的第一孔壳,后壳体设有与其一体成型的第二孔壳,第一孔壳和第二孔壳形成散热风道,第一孔壳设有与其一体成型的凸环,第二孔壳开设有环槽,凸环恰好完全嵌入环槽中,前壳体上表面设有凸块,后壳体下表面设有垫块。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紧凑,构造新颖,通过凸块和垫块分别使得前壳体上和后壳体下方留有空隙,并通过在前壳体和后壳体开设构成的散热风道连通空隙,提高手机和无线充电装置散热能力,保护电子元件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线充电装置
本技术涉及充电器
,具体为一种无线充电装置。
技术介绍
无线充电技术源于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可分为小功率无线充电和大功率无线充电两种方式。小功率无线充电常采用电磁感应式,如对手机充电的Qi方式,但中兴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方式采用感应式。大功率无线充电常采用谐振式(大部分电动汽车充电采用此方式)由供电设备(充电器)将能量传送至用电的装置,该装置使用接收到的能量对电池充电,并同时供其本身运作之用。由于充电器与用电装置之间以磁场传送能量,两者之间不用电线连接,因此充电器及用电的装置都可以做到无导电接点外露。现有技术中,无线充电器大多采用一体式封装,在手机无线充电过程中,无线充电器会产生热量,手机和无线充电器接触位置的热量很难传递出去,充电过程中,无线充电器导热性能不好,散热效果差,热量的集中使无线充电器和手机的温度升高,对电子元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都有极大影响和危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线充电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无线充电组件(1)、前壳体(2)和后壳体(3),所述无线充电组件(1)内置于后壳体(3),所述前壳体(2)与后壳体(3)形成封闭盒体,前壳体(2)设有与其一体成型的第一孔壳(201),所述后壳体(3)设有与其一体成型的第二孔壳(301),所述第一孔壳(201)和第二孔壳(301)形成散热风道(8),所述第一孔壳(201)设有与其一体成型的凸环(202),所述第二孔壳(301)开设有环槽(302),所述凸环(202)恰好完全嵌入环槽(302)中,所述前壳体(2)上表面设有凸块(6),所述后壳体(3)下表面设有垫块(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无线充电组件(1)、前壳体(2)和后壳体(3),所述无线充电组件(1)内置于后壳体(3),所述前壳体(2)与后壳体(3)形成封闭盒体,前壳体(2)设有与其一体成型的第一孔壳(201),所述后壳体(3)设有与其一体成型的第二孔壳(301),所述第一孔壳(201)和第二孔壳(301)形成散热风道(8),所述第一孔壳(201)设有与其一体成型的凸环(202),所述第二孔壳(301)开设有环槽(302),所述凸环(202)恰好完全嵌入环槽(302)中,所述前壳体(2)上表面设有凸块(6),所述后壳体(3)下表面设有垫块(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壳体(2)开设有第一凹槽(203),所述后壳体(3)开设有第二凹槽(303),所述无线充电组件(1)中的电路板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后壳体(3),无线充电组件(1)电性连接电源接口(4),所述电源接口(4)的上下半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单岭清郑洪池高丽颖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广奕联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