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充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19947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5 23: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车载充电器,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安全锤头,第一壳体内设第一电路板及第二电极端,第二壳体内设安全锤头、第一电极端,其中第一电极端与第一电路板电连接,第二电极端与第一电路板电连接,第一壳体端部成型有连接端,通过连接端与第二壳体连接,安全锤头固定在连接端,第一壳体包括左部、右部,本车载充电器改进壳体结构,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连接组成充电器的外壳,并进一步改进第一壳体改进,由一体式结构改为分体式结构,便于内部组件的安装,提高组装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载充电器
本技术涉及车载充电
,尤其涉及车载充电器。
技术介绍
车载充电器是汽车内必备物品之一,近年来随着汽车安全问题的频发,为便于破窗逃生,市面上出现多功能车载充电器,如专利1中公开一种车载充电器,在充电器壳体内安放安全锤头,第一电极端伸缩式结构,其壳体为三部分组成,即第一壳体、连接座以及第二壳体,且第一壳体为筒状,一体成型,存在缺点在于,壳体组装繁琐,且第一壳体内置电路板时不方便,整体的组装耗费时间长,组装效率低,此外,第一电极端尖状伸缩式,在车内放置充电器时易损坏车内物品,如座椅等,需要改进。此外,车体内缝隙较多,小件物品的乱放易导致遗失,如切割刀、照明灯灯,其同样为车载必备物品之一,但在车体内摆放易导致遗失,因此进一步开发车载充电器的多功能性为一大趋势。专利1:专利申请号:2017102260609,名称:一种车载充电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车载充电器,以解决上述至少一项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车载充电器,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安全锤头,第一壳体内设第一电路板及第二电极端,第二壳体内设安全锤头、第一电极端,其中第一电极端、第二电极端均与第一电路板电连接,第一壳体端部成型有连接端,通过连接端与第二壳体连接,安全锤头固定在连接端,第一壳体为分体式结构,包括左部、右部。本车载充电器改进壳体结构,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连接组成充电器的外壳,并进一步改进第一壳体改进,由一体式结构改为分体式结构,便于内部组件的安装,提高组装效率。其中左部与右部的连接方式包括嵌合固定,螺纹连接等。作为优选,第一壳体左部与右部嵌合固定,凹凸配合,稳定性好,便于拆卸。更佳地,第一壳体端部腔内固定安装板,安全锤头固定在安装板上,安装板下方设第一电路板及第二电极端,且第二电极端两侧的腔壁开孔,第二电极端为倒置的3字形,两个弧端置于孔中,且第二电极端中部凸出,凸出部分嵌入第二电路板孔中,作为优选方案,在第一壳体端部腔内螺钉固定第一电路板板。在进一步的优化方案中,第一壳体端部成型有连接端,周侧开有螺纹段,第二壳体与连接端螺纹连接,提高组装效率,同时也便于去除第二壳体,露出里面的安全锤头。作为优化,第二壳体顶部开孔,第一电极端自开孔处凸出,且第一电极端底部设弹簧,弹簧另端套在安全锤头上。作为优选,安全锤头包括本体、锤头,本体上开孔,通过螺钉将本体与第一壳体固定,锤头自第一壳体端部凸出,本体与锤头构成类T型结构,提高安全锤头的安装稳定性。使用时,拧下第二壳体,去掉弹簧,即可漏出安全锤头。至于充电接口,采用与市面上多数车载充电器类似结构,在第一壳体底部安装充电接口,与第一电路板连接。为提高车载充电器的功能性,本体一侧开槽,槽内嵌入切割刀片,能砸能切割,多功能一体化设计,作为优选,在切割刀片刃朝外,且在切割刀片上开孔,螺钉固定本体时同时穿过切割刀片上孔,提高稳定性。为提高车载车电器的功能性,还包括照明组件,具备电池、第二电路板、灯泡及开关帽,第一壳体腔内,第二电极端下方区域设电池,电池与第一电路板、第二电路板均连接,灯泡位于第二电路板上,开关帽位于第一壳体上且与第二电路板连接,用以控制灯泡开关。进一步,电池下方设第二电路板,第二电路板上,灯泡周侧设光罩,光罩端部设透镜。更佳地,第一壳体底部设底盖,底盖上开至少2个孔,其一孔对应透镜,另一孔处设接口,接口与第一电路板连接。更佳地,第一壳体选用类枪托结构,便于内部结构布局。附图说明图1:实施例1中本技术整体结构图;图2:壳体腔内结构图;图3:安全锤头安装结构图;图4:安全锤头结构图;图5:本技术的分解结构图;图中:1、第一电极端;2、第二壳体;3、弹簧;4、切割刀片;5、安全锤头;6、安装板;7、第二电极端;8/9/17、螺钉;10、左部;11、右部;12、开关帽;13、第一电路板;14、透镜;15、铝合金圈;16、底盖;18、塑料贴;19、电池;20、光罩;21、灯泡;22、第一壳体;23、连接端;24、第二电路板;25、接口;26、本体;27、锤头。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述,以使本技术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和掌握。实施例1参考图1-图5,本实施例中,车载充电器,包括塑料制备的第一壳体22、第二壳体2以及金属制安全锤头5,其中第一壳体为类枪托形,左部10、右部11塑料注塑成型,二者嵌合固定组成第一壳体,第一壳体底部设接口,与第一电路板13连接,对外充电,第一壳体首端成型有连接端23,柱状,柱周侧开有螺纹段,对应的第二壳体开有内螺纹,二者螺纹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二壳体2顶部开孔,第一电极端1自开孔处凸出,且第一电极端底部设弹簧3,弹簧另端套在安全锤头5上,弹簧通过线材与第一电路板连接,当然也可通过安全锤头与第一电路板电连接,因安全锤头采用金属制,可通电,第一壳体端部腔内固定安装板6,本实施例中第一壳体端部腔内壁径向凸出,固定板与端部腔内凸出构成安全锤头的安装腔,本实施例中安全锤头包括本体26、锤头27,本体上开孔,通过螺钉8将本体与第一壳体腔内壁固定,锤头自第一壳体端部凸出,本体与锤头构成类T型结构,第一壳体顶部开孔,锤头自开孔处凸出,且弹簧套在锤头上。安装板下方腔内设第一电路板及第二电极端,通过螺钉9固定第一电路板13,第二电极端7为倒置的3字形,其两侧的腔壁开孔,第二电极端的两个弧端置于孔中,且第一电路板上开孔,第二电极端中部凸出部分嵌入槽中固定,第二电极端通过线材与第一电路板连接,正常状态下,第一电极端与第二电极端处于断路状态。使用时,将充电器第一电极端所处端插入车体内充电口,第一电极端、第二电极端与充电口内电极端接触,从而处于通路状态,此时将充电线插入接口进行充电,紧急情况下,拧下第二壳体,去掉弹簧,安全锤头漏出,即可进行破窗。实施例2参考图2-图5,与实施例1相比,安全锤头上开槽,切割刀片4置于槽中,为提高稳定性,在切割刀片上开孔,螺钉固定安全锤头的同时也固定切割刀片,使用时,拧下第二壳体,去掉弹簧,即可使用切割刀片。实施例3参考图2-图5,与实施例2相比,为提高车载充电器的功能性,本实施例中还包括照明组件,具备电池19、第二电路板24、灯泡21及开关帽12,第一壳体腔内,第二电极端下方区域安装电池,电池下方安装第二电路板,电池与第一电路板、第二电路板均连接,可通过第一电极端、第二电极端对电池充电,灯泡位于第二电路板上,开关帽位于第一壳体上且与第二电路板电连接,用以控制灯泡开关,灯泡周侧设光罩20,光罩端部设透镜14,本实施例中,第一壳体底部螺钉17紧固塑料材质的底盖,底盖上开孔安装2个接口25,与第一电路板13连接,对外充电,透镜位于底盖所开的孔的中。作为优选,底盖16周侧套有铝合金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车载充电器,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安全锤头,第一壳体内设第一电路板及第二电极端,第二壳体内设安全锤头、第一电极端,其中第一电极端、第二电极端均与第一电路板电连接,其特征在于,第一壳体端部成型有连接端,通过连接端与第二壳体连接,安全锤头固定在连接端,第一壳体为分体式结构,包括左部、右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车载充电器,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安全锤头,第一壳体内设第一电路板及第二电极端,第二壳体内设安全锤头、第一电极端,其中第一电极端、第二电极端均与第一电路板电连接,其特征在于,第一壳体端部成型有连接端,通过连接端与第二壳体连接,安全锤头固定在连接端,第一壳体为分体式结构,包括左部、右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充电器,其特征在于,第一壳体左部与右部嵌合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充电器,其特征在于,第一壳体端部腔内固定安装板,安全锤头固定在安装板上,安装板下方设第一电路板及第二电极端,且第二电极端两侧的腔壁开孔,第二电极端为倒置的3字形,两个弧端置于孔中,且第二电极端中部凸出,凸出部分嵌入第二电路板孔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充电器,其特征在于,第一壳体端部成型有连接端,周侧开有螺纹段,第二壳体与连接端螺纹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充电器,其特征在于,第二壳体顶部开孔,第一电极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玉连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市易百易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