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电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41994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5 23: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充电控制系统,属于电池充电技术领域。包括云服务器端、移动终端、2G/4G网络模块、电源模块、语音提示模块、继电器控制模块、MCU控制器和充电子端口模块,所述移动终端与云服务器端通过移动无线网络通信,所述云服务器端通过2G/4G网络模块与MCU控制器连接通信,所述电源模块、语音提示模块、继电器控制模块和充电子端口模块均与MCU控制器连接,其中,充电子端口模块包括插座,贴在插座上的二维码,以及位于插座内的功率检测电路和插头检测电路,所述的功率检测电路和插头检测电路均与MCU控制器连接,针对电池充电过程容易硫化的技术问题,可以实现充满自停,且电池不易硫化,提高电池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充电控制系统
本技术涉及电池充电
,更具体地说是一种充电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生活节奏日益加快,为了实现绿色出行,人们大多选择电动车作为代步工具。电动车作为一种经济、方便、节能的代步工具,在我国占有很大的市场。电池过充会造成不必要的额外消费,也会造成资源的浪费,经常过充还会使电池组的使用寿命大大减少,甚至有引发火灾的危险。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现在很多充电桩都具备充满自停功能,采用的方法往往很简单,如中国技术专利,申请号:201720420338.1,通过判断电流大小作为断电标准,或者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申请号:201910064798.9,采用历史记录信息来判断是否充满。这些方式很大概率会导致电池没有浮充环节,从而导致电池没有充满,容易硫化,极大减少电池使用寿命,反而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中国技术专利,授权公告号:CN206938474U;授权公告日:2018.01.30;公开了一种基于联网支付的实时终端充电控制系统,包括云服务器端、用户APP端、终端控制系统,所述终端控制系统包括MCU主控制器、无线通讯模组、继电器控制电路、若干子端口及供电于终端控制系统的电源模块,MCU主控制器与无线通讯模组电性连接,无线通讯模组通过无线通信的方式与云服务器端通信连接,用户APP端与云服务器端通信连接,各子端口分别包括功率检测电路、插头检测电路、二维识别码和插座,插座内设有功率检测电路、插头检测电路,二维识别码贴设于插座上;功率检测电路、插头检测电路分别与MCU主控制器通讯连接,电源模块经继电器控制电路与各子端口通电连接,用户APP端用于识别二维识别码。该方案通过功率检测电路检测端口电流大小,并没有记载浮充问题及其对应的解决方案。中国技术专利,授权公告号:CN205523747U;授权公告日:2016.08.31;公开了电动车充电桩
的一种自助式电动二轮车智能充电桩。包括主机和充电插口,主机控制充电插口开启和关闭,所述的主机由充电控制器、充电电路、人机交互模块、计费模块、充电识别模块、报警模块和打印模块组成,充电识别模块采用手机二维码扫描或充电卡进行充电用户的识别,通过人机交互模块的显示屏选择充电模式和缴费确认,主机的充电控制器开启充电电路实施充电。该技术通过互感器检测充电电流大小是否达到0.2A,判断是否处于浮充状态,但现有技术中的互感器精度较低,0.2A电流检测存在较大误差,在浮充检测时易存在判断失误,造成充不满,或过充;而检测精度较高的互感器则成本高,进而致使充电桩成本高,不利于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1.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中电池充电时影响电池使用寿命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充电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充满自停,且电池不易硫化,提高电池使用寿命。2.技术方案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充电控制系统,包括云服务器端、移动终端、2G/4G网络模块、电源模块、语音提示模块、继电器控制模块、MCU控制器和充电子端口模块,所述移动终端与云服务器端通过移动无线网络通信,所述云服务器端通过2G/4G网络模块与MCU控制器连接通信,所述电源模块、语音提示模块、继电器控制模块和充电子端口模块均与MCU控制器连接,其中,充电子端口模块包括插座,贴在插座上的二维码,以及位于插座内的功率检测电路和插头检测电路,所述的功率检测电路和插头检测电路均与MCU控制器连接;其中,所述的继电器控制模块包括电阻R1、R25、R45、R13和R57,电容C6和C19,二极管D4,三极管D16和继电器K12;所述的电阻R57一端与MCU控制器的输入/输出端口连接,所述的电阻R57另一端与电阻R45一端和三极管D16基极连接,所述的电阻R45另一端和所述三极管D16射极均接地;所述三极管D16集电极与二极管D4阳极和继电器K12端子4连接,二极管D4阴极和继电器K12端子3与电源模块的直流12V电源输出端连接,所述继电器K12端子2与电阻R1一端和电阻R25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另一端与220V交流电源输出端和电阻R13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3另一端与电容C6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6另一端和电容C19一端接地,电容C19另一端和电阻R25另一端连接;继电器K12的端子1和220V交流电源输出端连接滤波电路输入端,所述滤波电路输出端连接在插座上。进一步地改进是,所述的滤波电路为RC型滤波电路。进一步地改进是,所述的电源模块还包括3.3V直流电源模块,所述3.3V直流电源模块与MCU控制器和2G/4G网络模块连接;3.3V直流电源模块为MCU控制器和2G/4G网络模块提供工作电源。进一步地改进是,所述电阻R57、R45、R13和R25的型号均为R0603_4.7KΩ_0.1W,所述电阻R1的型号为R2512_0.001Ω_2W。进一步地改进是,所述电容C6和C19的型号均为C0603_33nF_50。进一步地改进是,所述二极管D4的型号为D_1N4148,所述三极管D16的型号为NPN_S8050。进一步地改进是,所述MCU控制器的型号为STM32F103。进一步地改进是,所述的移动终端为手机、笔记本电脑或PAD。进一步地改进是,所述的语音提示模块为扩音器。3.有益效果采用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的一种充电控制系统,插头检测电路检测插头上是否有插头插入,功率检测电路用于检测输出功率大小,用于判断电池充电状态,从而判断电池是否充满;电池若充满,则通过继电器控制模块,控制插座的插孔与220V交流电源输出端断开,防止电池过充。(2)本技术的一种充电控制系统,与
技术介绍
相比较,解决电池没有浮充环节,从而导致电池没有充满,容易硫化,极大减少电池使用寿命,反而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解决了用户更换充电器或者车辆时历史记录数据已经失效,从而导致充满判断失效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继电器控制模块电路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内容,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描述。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充电控制系统,包括云服务器端、移动终端、2G/4G网络模块、电源模块、语音提示模块、继电器控制模块、MCU控制器和充电子端口模块,所述移动终端与云服务器端通过移动无线网络通信,所述云服务器端通过2G/4G网络模块与MCU控制器连接通信,所述电源模块、语音提示模块、继电器控制模块和充电子端口模块均与MCU控制器连接,其中,充电子端口模块包括插座,贴在插座上的二维码,以及位于插座内的功率检测电路和插头检测电路,所述的功率检测电路和插头检测电路均与MCU控制器连接;所述的移动终端为手机、笔记本电脑或PAD,所述的语音提示模块为扩音器。移动终端通过扫描贴在插座上的二维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充电控制系统,包括云服务器端、移动终端、2G/4G网络模块、电源模块、语音提示模块、继电器控制模块、MCU控制器和充电子端口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与云服务器端通过移动无线网络通信,所述云服务器端通过2G/4G网络模块与MCU控制器连接通信,所述电源模块、语音提示模块、继电器控制模块和充电子端口模块均与MCU控制器连接,其中,充电子端口模块包括插座,贴在插座上的二维码,以及位于插座内的功率检测电路和插头检测电路,所述的功率检测电路和插头检测电路均与MCU控制器连接;/n其中,所述的继电器控制模块包括电阻R1、R25、R45、R13和R57,电容C6和C19,二极管D4,三极管D16和继电器K12;所述的电阻R57一端与MCU控制器的输入/输出端口连接,所述的电阻R57另一端与电阻R45一端和三极管D16基极连接,所述的电阻R45另一端和所述三极管D16射极均接地;所述三极管D16集电极与二极管D4阳极和继电器K12端子4连接,二极管D4阴极和继电器K12端子3与电源模块的直流12V电源输出端连接,所述继电器K12端子2与电阻R1一端和电阻R25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另一端与220V交流电源输出端和电阻R13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3另一端与电容C6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6另一端和电容C19一端接地,电容C19另一端和电阻R25另一端连接;继电器K12的端子1和220V交流电源输出端连接滤波电路输入端,所述滤波电路输出端连接在插座上;/n插头检测电路检测插头上是否有插头插入,功率检测电路用于检测输出功率大小,用于判断电池充电状态,从而判断电池是否充满;电池若充满,则通过继电器控制模块,控制插座的插孔与220V交流电源输出端断开,防止电池过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电控制系统,包括云服务器端、移动终端、2G/4G网络模块、电源模块、语音提示模块、继电器控制模块、MCU控制器和充电子端口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与云服务器端通过移动无线网络通信,所述云服务器端通过2G/4G网络模块与MCU控制器连接通信,所述电源模块、语音提示模块、继电器控制模块和充电子端口模块均与MCU控制器连接,其中,充电子端口模块包括插座,贴在插座上的二维码,以及位于插座内的功率检测电路和插头检测电路,所述的功率检测电路和插头检测电路均与MCU控制器连接;
其中,所述的继电器控制模块包括电阻R1、R25、R45、R13和R57,电容C6和C19,二极管D4,三极管D16和继电器K12;所述的电阻R57一端与MCU控制器的输入/输出端口连接,所述的电阻R57另一端与电阻R45一端和三极管D16基极连接,所述的电阻R45另一端和所述三极管D16射极均接地;所述三极管D16集电极与二极管D4阳极和继电器K12端子4连接,二极管D4阴极和继电器K12端子3与电源模块的直流12V电源输出端连接,所述继电器K12端子2与电阻R1一端和电阻R25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另一端与220V交流电源输出端和电阻R13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3另一端与电容C6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6另一端和电容C19一端接地,电容C19另一端和电阻R25另一端连接;继电器K12的端子1和220V交流电源输出端连接滤波电路输入端,所述滤波电路输出端连接在插座上;
插头检测电路检测插头上是否有插头插入,功率检测电路用于检测输出功率大小,用于判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友红吴黎明赵快罗超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特思拓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