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3D效果文字及图案的金融IC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17604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5 23:24
一种打印3D效果文字及图案的金融IC卡,包括卡基,所述卡基内设有线圈层,线圈层内绕有一圈感应线圈,在线圈层上侧设有垫层,垫层内安装有能旋转的芯片层,芯片层内固定安装芯片,所述芯片层内设有与芯片相连接的第一导线,垫层和线圈层内设有与感应线圈相连接的第二导线,所述第一导线能与第二导线旋转相连。在避免被误读的同时,将卡面设计和3D打印技术相融合,提高辨识度,增加被复制和仿造的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打印3D效果文字及图案的金融IC卡
本技术涉及金融IC
,具体地说是打印3D效果文字及图案的金融IC卡。
技术介绍
金融IC卡又称为芯片银行卡,是以芯片作为介质的银行卡,芯片卡容量大,可以存储密钥、数字证书、指纹等信息,其工作原理类似于微型计算机,能够同时处理多种功能,为持卡人提供一卡多用的便利。但现有的大多数非接触式金融IC卡在使用时普遍存在被误读的可能性,引起的误操作会给持有人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害,同时现有的金融IC卡也存在辨识度较低,易被复制和仿造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打印3D效果文字及图案的金融IC卡,在避免被误读的同时,将卡面设计和3D打印技术相融合,提高辨识度,增加被复制和仿造的难度。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所述的打印D效果文字及图案的金融IC卡,包括卡基,所述卡基内设有线圈层,线圈层内绕有一圈感应线圈,在线圈层上侧设有垫层,垫层内安装有能旋转的芯片层,芯片层内固定安装芯片,所述芯片层内设有与芯片相连接的第一导线,垫层和线圈层内设有与感应线圈相连接的第二导线,所述第一导线能与第二导线旋转相连,在垫层上侧设有第一D打印图层,芯片层上侧设有第二D打印图层,在芯片层旋转至其内部的第一导线与第二导线相连接时,第一D打印图层与第二D打印图层构成一个完整的图案,在所述第一D打印图层与第二D打印图层上设有上表层,上表层上开设有通孔,通孔的直径小于芯片层的直径,在所述线圈层的下侧还设有下表层。进一步地,所述第一D打印图层和第二D打印图层的高度为.-.mm。进一步地,所述第一D打印图层和第二D打印图层采用VGD-UV-MVP-NEWD打印机进行打印,该打印机具有白墨、透明、C、M、Y、K六色UV油墨。进一步地,所述下表层的底面上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布置的磁条。本技术的积极效果在于:本技术所述的打印3D效果文字及图案的金融IC卡,其内部的芯片层在旋转到一定角度时才会使芯片与感应线圈相连接,从而接受外部设备的识别感应,在非使用状态下,将芯片与感应线圈断开连接,能有效避免IC卡被误读的情况,防止私密信息的泄漏。IC卡上还设有具有3D效果的打印图层,能够改善当前卡面设计工艺单调的现状,提高辨识度,增加被复制和仿造的难度。持有者除视觉体验外,还可增加触觉的反馈,增加了IC卡使用的趣味性和持卡个性,适用于众多行业和领域,市场前景广阔,具有极强的竞争力。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图1中A-A向剖视图;图3是图2中I的局部放大视图;图4是图1的后视图。图中1线圈层2感应线圈3垫层4芯片层5芯片6第一导线7第二导线8第一3D打印图层9第二3D打印图层10卡基11上表层12通孔13下表层14磁条。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所述的打印3D效果文字及图案的金融IC卡,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卡基10,卡基10内设有线圈层1,线圈层1内绕有一圈感应线圈2,在线圈层1上侧设有垫层3,垫层3内安装有能旋转的芯片层4,芯片层4内固定安装芯片5,芯片5与感应线圈2连接时能够被外界检测设备所识别。如图3所示,所述芯片层4内设有与芯片5相连接的第一导线6,垫层3和线圈层1内设有与感应线圈2相连接的第二导线7,所述第一导线6能与第二导线7旋转相连,如图1所示是第一导线6与第二导线7相连接状态,此时金融IC卡可以正常使用,当旋转芯片层4,第一导线6与第二导线7分离时,芯片5与感应线圈2不再连接,能有效避免IC卡被误读的情况,防止私密信息的泄漏,保证信息安全。在所述垫层3上侧设有第一3D打印图层8,芯片层4上侧设有第二3D打印图层9,在芯片层4旋转至其内部的第一导线6与第二导线7相连接时,第一3D打印图层8与第二3D打印图层9构成一个完整的图案,表明此时IC卡可正常使用,图案可选择与发售公司或金融卡功能相匹配的信息资料,以便于持卡者使用,其中第二3D打印图层9也能起到压紧芯片层4的作用,确保第一导线6与第二导线7相连接时,芯片层4不会发生随意转动,以维持正常使用。若第一3D打印图层8与第二3D打印图层9无法构成完整的图案,则表明第一导线6与第二导线7没有连接,IC卡处于不能被识别的非工作状态,以有效避免IC卡被误读的情况,防止私密信息的泄漏。同时可组成完整图案的第一3D打印图层8与第二3D打印图层9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该金融卡被复制和仿造的难度,不仅提升了卡面设计工艺,还进一步提高了使用的安全性。为了进一步对金融卡表面起到保护作用,在所述第一3D打印图层8与第二3D打印图层9上设有上表层11,上表层11上开设有通孔12,通孔12的直径小于芯片层4的直径,在允许芯片层4转动的前提下,便于将第二3D打印图层9和芯片层4压紧在线圈层1和卡基10上,在所述线圈层1的下侧还设有下表层13,对金融卡的双面进行防护,所述上表层11和下表层13均可采用透明材质,以便于识别内部的3D打印图层。进一步地,所述第一3D打印图层8和第二3D打印图层9的高度为0.05-0.46mm。进一步地,所述第一3D打印图层8和第二3D打印图层9均采用VGD-610UV-MVP-NEW3D打印机进行打印,该打印机具有白墨、透明、C、M、Y、K六色UV油墨。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所述下表层13的底面上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布置的磁条14,以进一步增加本技术所述金融IC卡的使用范围。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并不限制于本技术所述的实施例的范围内。本技术未详尽描述的
技术实现思路
均为公知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打印3D效果文字及图案的金融IC卡,包括卡基(10),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基(10)内设有线圈层(1),线圈层(1)内绕有一圈感应线圈(2),在线圈层(1)上侧设有垫层(3),垫层(3)内安装有能旋转的芯片层(4),芯片层(4)内固定安装芯片(5),所述芯片层(4)内设有与芯片(5)相连接的第一导线(6),垫层(3)和线圈层(1)内设有与感应线圈(2)相连接的第二导线(7),所述第一导线(6)能与第二导线(7)旋转相连,在垫层(3)上侧设有第一3D打印图层(8),芯片层(4)上侧设有第二3D打印图层(9),在芯片层(4)旋转至其内部的第一导线(6)与第二导线(7)相连接时,第一3D打印图层(8)与第二3D打印图层(9)构成一个完整的图案,在所述第一3D打印图层(8)与第二3D打印图层(9)上设有上表层(11),上表层(11)上开设有通孔(12),通孔(12)的直径小于芯片层(4)的直径,在所述线圈层(1)的下侧还设有下表层(13)。/n

【技术特征摘要】
1.打印3D效果文字及图案的金融IC卡,包括卡基(10),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基(10)内设有线圈层(1),线圈层(1)内绕有一圈感应线圈(2),在线圈层(1)上侧设有垫层(3),垫层(3)内安装有能旋转的芯片层(4),芯片层(4)内固定安装芯片(5),所述芯片层(4)内设有与芯片(5)相连接的第一导线(6),垫层(3)和线圈层(1)内设有与感应线圈(2)相连接的第二导线(7),所述第一导线(6)能与第二导线(7)旋转相连,在垫层(3)上侧设有第一3D打印图层(8),芯片层(4)上侧设有第二3D打印图层(9),在芯片层(4)旋转至其内部的第一导线(6)与第二导线(7)相连接时,第一3D打印图层(8)与第二3D打印图层(9)构成一个完整的图案,在所述第一3D打印图层(8)与第二3D打印图层(9)上设有上表层(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克实马强
申请(专利权)人:东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