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致变色内后视镜的导电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防眩镜制作
,尤其指一种电致变色内后视镜的导电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一种申请号为CN201680071689.4名称为《用于电光元件的IR透射涂层》的美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电致变色元件,所述电致变色元件包括第一衬底和第二衬底。所述第一衬底包括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衬底包括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所述第一衬底和所述第二衬底形成腔体,所述腔体中设置有电致变色介质。介电涂层设置在所述第四表面上,且被配置成提供所述电致变色元件在近红外(NIR)范围中的改进的透射率,其中所述近红外透射率超过可见光透射率。然而,该涂层中半透射半反射介电涂层在NIR范围中的透射率大于30%,无法实现反射率在60~80%的同时将透光率控制在5~20%,且因半透射半反射介电涂层本身具有高反高透的特性,会呈现不同的颜色,可能出现发红或发黄现象,影响产品的视觉效果,因此该涂层的结构还需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透光率在5~2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致变色内后视镜的导电结构,包括底面附着有第一导电膜(12)的第一玻璃片(11)和顶面附着有第二导电膜的第二玻璃片(19),所述第一玻璃片(11)的底面经环形的密封胶(14)与第二玻璃片(19)的顶面粘接在一起,在第一玻璃片底面与第二玻璃片顶面以及密封胶内壁形成的封闭腔体(13)中填充有电致变色液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玻璃片(19)的底面上设置有一层能遮断紫外线与可视光仅透过红外线的IR油墨层(10),所述IR油墨层的透光率为5~2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致变色内后视镜的导电结构,包括底面附着有第一导电膜(12)的第一玻璃片(11)和顶面附着有第二导电膜的第二玻璃片(19),所述第一玻璃片(11)的底面经环形的密封胶(14)与第二玻璃片(19)的顶面粘接在一起,在第一玻璃片底面与第二玻璃片顶面以及密封胶内壁形成的封闭腔体(13)中填充有电致变色液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玻璃片(19)的底面上设置有一层能遮断紫外线与可视光仅透过红外线的IR油墨层(10),所述IR油墨层的透光率为5~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电膜由反射率为60~80%,透光率为20~40%的介质膜层(15)与ITO膜层(16)组成,所述介质膜层(15)附着在第二玻璃片(19)的顶面上,所述ITO膜层(16)设置在介质膜层(15)的顶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膜层(15)是由N组高折射层与低折射层贴合结构依次叠合而成的整体结构,所述N为大于1的自然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仝泽彬,林邦,顾凡,
申请(专利权)人:爱卓智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