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等时延柔软铠装光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16969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5 23: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光学传输光缆领域,具体为一种等时延柔软铠装光缆。为解决光缆长期使用寿命短、光缆尺寸大、长度差较难控制、整体强度低、护套容易破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等时延柔软铠装光缆,包括缆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缆芯包括了光纤单元1,所述光纤单元1由数根光纤5密集成圆形并在其外部包覆一层护套而成,所述光缆还包括了铠装层2、加强层3、护套层4;缆芯外铠装一层铠装层2,铠装层2外编织一层加强层3,加强层3外包覆一层护套层4。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合理的布局,缩小缆芯的尺寸,使其更易弯曲,且有空间增加铠装层以提高强度,随着内部强度的提高与尺寸的减小,使得护套层4可以更厚实。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等时延柔软铠装光缆
本技术涉及光学传输光缆领域,具体为一种等时延柔软铠装光缆。
技术介绍
等时延柔软铠装光缆主要用于雷达通信系统中光信号传输,随着雷达通信技术快速发展,雷达系统对隐身和机动性能要求越来越高,而传统的等时延多芯光缆采用多芯光纤带的结构,由于多芯光纤带宽度较大,采用多芯光纤带加工光缆存在尺寸大、重量重和弯曲性能差等缺点,不适于快速便捷反复收放和狭小空间固定敷设,而且传统光缆采用加强材料绞合的加强方式,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会出现加强材料偏向一侧导致光缆扭曲造成衰减增加的问题,长期使用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较差,已不能满足新型雷达系统使用要求。传统的等时延多芯光缆,如图1所示,由多芯光纤带10、内护层20、芳纶纱40和外护层50组成,多芯光纤带10包含有光纤11,内护层20的中部开有用于插装多芯光纤带10的矩形内孔21,内护层20中设有多个增强元件30。由于采用宽度较大的多芯光纤带,导致光缆存在尺寸大、重量重和弯曲性能差等问题,已无法满足新型雷达通信系统实际使用要求,因此,有必要对传统的等时延多芯光缆进行创新,来满足新型雷达通信系统实际使用需求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光缆长期使用寿命短、光缆尺寸大、光纤长度差较难控制、整体强度低、护套容易破皮的问题。其具体内容为:一种等时延柔软铠装光缆,包括缆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缆芯由光纤单元1组成,所述光纤单元1由数根光纤5密集成圆形并在其外部包覆一层护套而成,所述等时延柔软铠装光缆还包括了铠装层2、加强层3、护套层4;缆芯外铠装一层由不锈钢制成的铠装层2,铠装层2外编织一层加强层3,加强层3外包覆一层护套层4。进一步的当所述光纤5的数量在24根以下时,采用单芯结构,单芯结构将光纤单元1直接作为缆芯,在其外部铠装铠装层。进一步的当所述光纤5的数量大于24根时,缆芯的结构采用由多个光纤单元1绞合而成的多芯结构,每个光纤单元1的光纤5数量相同,每组光纤分别单独聚合成束制成光纤单元1,再将多个所述光纤单元1绞合在一根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线制成的中心元件6的周围,绞合后再在外部包裹一层包带7,包带7采用聚酯薄膜,构成多芯结构的缆芯。进一步的所述光纤5采用碳涂覆光纤或普通光纤,并在其表面涂覆一层着色层。进一步的每根光纤5长度差不大于0.03%。进一步的所述光纤单元1中的护套采用聚烯烃、聚乙烯或聚氨酯制成。进一步的所述加强层3采用芳纶纤维或PBO纤维材料。进一步的所述护套层4采用聚烯烃、聚乙烯或聚氨酯材料。进一步的所述中心元件6采用FRP或KFRP或钢丝制成。进一步的所述包带7采用聚酯薄膜或四氟带或聚酰亚胺薄膜制成。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光纤优先采用碳涂覆光纤,通过在光纤表面涂覆一层碳密封层,能有效防止环境中水分子腐蚀,提高光缆使用可靠性和长期使用寿命。使用光纤密集成束的结构,同时光纤单元结构为圆形,从而解决了传统光纤带体积过大,弯曲半径大的问题;结构上的变化也使得光纤长度差的变化更小,并通过放线张力的精确控制使得光纤的长度差可以控制在0.03%以内;同时由于体积的减小使得光缆有足够的空间来增加金属铠装保护层从而提高了光缆的强度,提高了整体强度;借助金属铠装保护层对本技术强度的提高,使得本技术可以用更高的挤塑压力制作更加密实的保护层从而解决护套容易破皮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传统的等时延多芯光缆结构示意图;图2为12芯等时延柔软铠装光缆结构示意图;图3为28芯等时延柔软铠装光缆结构示意图;图4为客户需求为47条光路时等时延柔软铠装光缆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多芯光纤带;20、内护层;30、增强元件;40、芳纶纱;50、外护层;11、光纤;21、矩形内孔;1、光纤单元;2、铠装层;3、加强层;4、护套层;5、光纤;6、中心元件;7、包带。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办法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等时延柔软铠装光缆,其结构如图2所示,光纤数量在24芯以下时由光纤5、光纤单元1、铠装层2、加强层3及护套层4组成。光纤数量大于24芯由缆芯(由光纤5、光纤单元1、中心元件6及包带7组成)、铠装层2、加强层3、护套层4组成。光纤5选用碳涂覆或普通光纤,其表面还需涂覆一层着色层。数根光纤5密集成束构成光纤单元1,并在外层用聚烯烃、聚乙烯或聚氨酯做成的护套将光纤包裹。本技术对于光纤5数量在24根以下的采用单芯结构,直接将所有的光纤5密集成一根光纤单元1,当光纤5数量大于24根时为了更好的保护光纤及保证光纤的长度差和优异的弯曲性能,其缆芯结构可以选择将光纤5均分成多组,分别制成光纤单元1,再将数根光纤单元1围绞合在中心元件6的周围,中心元件6采用FRP(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制成,绞合后的线缆外层绕包一层包带7,包带7采用聚酯薄膜,如图3所示。当客户需要的光路数量无法整除时,一般对其增加几条备用光路使其可以被整除,例如:当客户需求29条光路时,则对其增加一条光路将其变为30芯的光缆,从而将其均分为由3组10光纤的光纤单位1组成。在光纤单元1的外部设有铠装层2,铠装层2通常选择不锈钢材料制作以满足强度与耐腐蚀的要求。铠装层2外有由芳纶纤维或PBO纤维编织而成的加强层3。加强层3外采用聚烯烃、聚乙烯或聚氨酯包覆组成护套层4。本技术所述的等时延柔软铠装光缆,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制得:步骤一:采用光纤着色机,选用碳涂覆或普通光纤,对光纤施加一个固定的放线张力和光纤收线张力,选用着色料,设置固化功率,在光纤外部均匀包覆一层着色层,制成着色光纤。步骤二:采用挤塑机,对数根光纤5紧密排列成圆形,通过半挤管式模具挤塑,并抽真空方式,经水槽冷却,制成光纤单元1。挤塑时需精确控制光纤放线张力,其公差范围为±0.1N。选用聚烯烃、聚乙烯或聚氨酯,设置挤塑温度为(120~250)℃。步骤三:对于多芯的光缆,需要将上一步制成的光纤单元1采用成缆机,绞合在一根FRP线周围,同时在其外部绕包一层包带7,包带7可以选用聚酯薄膜,制成缆芯。步骤四:采用铠装机,在控制住光纤单元1或缆芯的放线张力和收线张力的条件下,选用不锈钢带,在光单元周围匀速铠装一层不锈钢螺旋铠管,制成铠装层2。步骤五:采用编织机,在控制住铠装层放线张力和收线张力的条件下,选用芳纶纤维,在铠装层周围匀速的编织一层编织层,制成加强层3。步骤六:采用挤塑机,选用聚烯烃、聚乙烯或聚氨酯,在编织层周围匀速的包覆一层护套,制成护套层4。为了进一步说明本技术,本技术提出了下述的实施例。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一、12芯光缆;12芯光缆其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等时延柔软铠装光缆,包括缆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缆芯包括了光纤单元(1),所述光纤单元(1)由数根光纤(5)密集成圆形并在其外部包覆一层护套而成,所述等时延柔软铠装光缆还包括了铠装层(2)、加强层(3)、护套层(4);缆芯外铠装一层由不锈钢制成的铠装层(2),铠装层(2)外编织一层加强层(3),加强层(3)外包覆一层护套层(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等时延柔软铠装光缆,包括缆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缆芯包括了光纤单元(1),所述光纤单元(1)由数根光纤(5)密集成圆形并在其外部包覆一层护套而成,所述等时延柔软铠装光缆还包括了铠装层(2)、加强层(3)、护套层(4);缆芯外铠装一层由不锈钢制成的铠装层(2),铠装层(2)外编织一层加强层(3),加强层(3)外包覆一层护套层(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等时延柔软铠装光缆,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光纤(5)的数量在24根以下时,采用单芯结构,单芯结构将光纤单元(1)直接作为缆芯,在其外部铠装铠装层(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等时延柔软铠装光缆,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光纤(5)的数量大于24根时,缆芯的结构采用由多个光纤单元(1)绞合而成的多芯结构,每个光纤单元(1)的光纤(5)数量相同,每组光纤分别单独聚合成束制成光纤单元(1),再将多个所述光纤单元(1)绞合在一根中心元件(6)的周围,绞合后再在外部包裹一层包带(7),构成多芯结构的缆芯。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国发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传输线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三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