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光纤盒用光纤线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1696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5 23: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光纤盒。5G光纤盒用光纤线卡,包括管状体、呈跷跷板状的叶片,叶片由第一片状体和第二片状体构成,第二片状体开有开口;管状体的上部的外侧壁上设有一个呈环状的环形凸起、四个呈柱状的柱状凸起,柱状凸起位于环形凸起的下方,柱状凸起插入叶片的开口内,四个柱状凸起使两个叶片左右对称的固定在管状体的两侧,叶片可绕柱状凸起转动;第一片状体上设有条形凸起。还包括螺母,螺母拧接在管状体的下部上。本专利结构设计简单巧妙、使用牢固可靠,使模具能轻易加工,节省模具成本,用途广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5G光纤盒用光纤线卡
本技术涉及通信领域,具体涉及光纤盒。
技术介绍
光纤盒是未来5G通讯技术必不可少的重要通讯设备之一,它为5G基站把光纤信号引入到人们生活的场所,如小区、楼房、公寓、家庭、超市、医院、酒店、政府机关等各种生活场所。而光纤线卡是光纤盒上的重要结构之一,它的主要功能是把光纤盒出口处的光纤线连接并固定在光纤盒上。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5G光纤盒用光纤线卡,可配套5G光纤盒的盒体使用。5G光纤盒用光纤线卡,包括一个内设光纤通道的管状体,所述管状体由位于上方且横截面呈方形框状的上部、位于下方且横截面呈圆环状的下部、位于中间且起过渡和连接作用的中部构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呈跷跷板状的叶片,所述叶片由一个位于中间的第一片状体和两个分别位于所述第一片状体两侧的第二片状体构成,所述第二片状体所在的平面与所述第一片状体所在的平面垂直;所述第一片状体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片状体的高度,所述第二片状体在远离所述第一片状体的一端的中部开有开口;所述管状体的上部的外侧壁上设有一个呈环状的环形凸起、四个呈柱状的柱状凸起,所述柱状凸起位于所述环形凸起的下方,所述柱状凸起插入所述叶片的开口内,四个所述柱状凸起使两个所述叶片左右对称的固定在所述管状体的两侧,所述叶片可绕所述柱状凸起转动;所述第一片状体在位于上方的一端上设有一道呈条状的条形凸起,所述条形凸起位于所述第一片状体靠近所述管状体的一侧上,所述条形凸起与所述管状体的中心轴线垂直,且所述条形凸起的高度高于所述环形凸起的高度;还包括一个螺母,所述螺母由位于上方且外轮廓呈圆形的第一部分、位于下方且外轮廓呈圆形的第二部分、位于中间且起过渡和连接作用的第三部分构成;所述管状体的下部的外侧壁上设有外螺纹,所述螺母的内侧壁上设有与所述外螺纹配套的内螺纹,所述螺母通过所述内螺纹和所述外螺母拧接在所述管状体的下部上。优选,所述第三部分上间隔的开有内外贯穿的通槽。优选,所述管状体的上部位于所述环形凸起上方的部分上,套设有环形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优选橡胶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可以由多个子密封圈堆叠而成。所述密封圈还可以是外部设有多个环形凸起的密封圈。优选,所述第一片状体位于下方的一端,在靠近所述管状体的一侧设有一倾斜的受力面,两个所述叶片的受力面之间的距离自上而下逐渐增大。优选,所述柱状凸起可以用销钉代替。所述销钉和所述管状体的交界处设有密封环。5G光纤盒用光纤线卡,还包括两个支撑板,两个所述支撑板左右对称的固定在所述管状体位于上方的端口的上,两个所述支撑板靠近所述条形凸起的一侧设有向外凸起的凸起条,所述凸起条与所述管状体的中心轴线垂直。优选,所述第一片状体的远离所述管状体的一侧上设有防滑纹。有益效果:本专利结构设计简单巧妙、使用牢固可靠,使模具能轻易加工,节省模具成本,用途广泛。此外,本专利优化了各部件的结构,随着螺母的不断拧入,两个叶片的条形凸起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小,最终卡紧光纤盒的壳体卡扣,安装方便快捷,能反复拆卸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使用状态参考图;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结构的爆炸图;图4为本技术使用状态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参照图1、2、3和4,5G光纤盒用光纤线卡,包括管状体8、叶片1、螺母2。管状体8内设光纤通道。管状体8由位于上方且横截面呈方形框状的上部、位于下方且横截面呈圆环状的下部、位于中间且起过渡和连接作用的中部构成。管状体8的上部的外侧壁上设有一个呈环状的环形凸起5、四个呈柱状的柱状凸起4,柱状凸起4位于环形凸起5的下方。管状体8的上部位于环形凸起5上方的部分上,可以套设有环形的密封圈9。密封圈9优选橡胶密封圈。密封圈9可以由多个子密封圈堆叠而成。密封圈9还可以是外部设有多个环形凸起的密封圈。叶片1呈跷跷板状,有两个。叶片1由一个位于中间的第一片状体和两个分别位于第一片状体两侧的第二片状体构成,第二片状体所在的平面与第一片状体所在的平面垂直。第一片状体的高度大于第二片状体的高度,第二片状体在远离第一片状体的一端的中部开有开口3。柱状凸起4插入叶片1的开口3内,四个柱状凸起4使两个叶片1左右对称的固定在管状体8的两侧,叶片1可绕柱状凸起4转动。第一片状体在位于上方的一端上设有一道呈条状的条形凸起11,条形凸起11位于第一片状体靠近管状体8的一侧上,条形凸起11与管状体8的中心轴线垂直,且条形凸起11的高度高于环形凸起5的高度。柱状凸起4可以用销钉代替。销钉和管状体8的交界处设有密封环。第一片状体位于下方的一端,可以在靠近管状体8的一侧设有一倾斜的受力面10,两个叶片1的受力面10之间的距离自上而下逐渐增大。第一片状体的远离管状体8的一侧上可以设有防滑纹。螺母2由位于上方且外轮廓呈圆形的第一部分、位于下方且外轮廓呈圆形的第二部分、位于中间且起过渡和连接作用的第三部分构成。管状体8的下部的外侧壁上设有外螺纹,螺母2的内侧壁上设有与外螺纹配套的内螺纹,螺母2通过内螺纹和外螺母2拧接在管状体8的下部上。第三部分上可以间隔的开有内外贯穿的通槽。5G光纤盒用光纤线卡,还包括两个支撑板7,两个支撑板7左右对称的固定在管状体8位于上方的端口的上,两个支撑板7靠近条形凸起11的一侧设有向外凸起的凸起条6,凸起条6与管状体8的中心轴线垂直。管状体8为本体,是其它部件的载体,并将整个组件固定在光纤盒主体上。叶片1的作用是把整个组件在光纤盒上卡紧固定。螺母2的主要作用是通过旋转,推动叶片1上的受力面10使叶片1能越来越紧,并达到密封光纤效果。柱状凸起4或销钉主要是将叶片1链接在本体上,并能灵活转动。本专利结构设计简单巧妙、使用牢固可靠,使模具能轻易加工,节省模具成本,用途广泛。此外,本专利优化了各部件的结构,随着螺母2的不断拧入,两个叶片1的条形凸起11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小,最终卡紧光纤盒的壳体卡扣12,安装方便快捷,能反复拆卸使用。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本技术要求保护的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5G光纤盒用光纤线卡,包括一个内设光纤通道的管状体,所述管状体由位于上方且横截面呈方形框状的上部、位于下方且横截面呈圆环状的下部、位于中间且起过渡和连接作用的中部构成;其特征在于,/n还包括两个呈跷跷板状的叶片,所述叶片由一个位于中间的第一片状体和两个分别位于所述第一片状体两侧的第二片状体构成,所述第二片状体所在的平面与所述第一片状体所在的平面垂直;/n所述第一片状体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片状体的高度,所述第二片状体在远离所述第一片状体的一端的中部开有开口;/n所述管状体的上部的外侧壁上设有一个呈环状的环形凸起、四个呈柱状的柱状凸起,所述柱状凸起位于所述环形凸起的下方,所述柱状凸起插入所述叶片的开口内,四个所述柱状凸起使两个所述叶片左右对称的固定在所述管状体的两侧,所述叶片可绕所述柱状凸起转动;/n所述第一片状体在位于上方的一端上设有一道呈条状的条形凸起,所述条形凸起位于所述第一片状体靠近所述管状体的一侧上,所述条形凸起与所述管状体的中心轴线垂直,且所述条形凸起的高度高于所述环形凸起的高度;/n还包括一个螺母,所述螺母由位于上方且外轮廓呈圆形的第一部分、位于下方且外轮廓呈圆形的第二部分、位于中间且起过渡和连接作用的第三部分构成;/n所述管状体的下部的外侧壁上设有外螺纹,所述螺母的内侧壁上设有与所述外螺纹配套的内螺纹,所述螺母通过所述内螺纹和所述外螺纹拧接在所述管状体的下部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5G光纤盒用光纤线卡,包括一个内设光纤通道的管状体,所述管状体由位于上方且横截面呈方形框状的上部、位于下方且横截面呈圆环状的下部、位于中间且起过渡和连接作用的中部构成;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两个呈跷跷板状的叶片,所述叶片由一个位于中间的第一片状体和两个分别位于所述第一片状体两侧的第二片状体构成,所述第二片状体所在的平面与所述第一片状体所在的平面垂直;
所述第一片状体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片状体的高度,所述第二片状体在远离所述第一片状体的一端的中部开有开口;
所述管状体的上部的外侧壁上设有一个呈环状的环形凸起、四个呈柱状的柱状凸起,所述柱状凸起位于所述环形凸起的下方,所述柱状凸起插入所述叶片的开口内,四个所述柱状凸起使两个所述叶片左右对称的固定在所述管状体的两侧,所述叶片可绕所述柱状凸起转动;
所述第一片状体在位于上方的一端上设有一道呈条状的条形凸起,所述条形凸起位于所述第一片状体靠近所述管状体的一侧上,所述条形凸起与所述管状体的中心轴线垂直,且所述条形凸起的高度高于所述环形凸起的高度;
还包括一个螺母,所述螺母由位于上方且外轮廓呈圆形的第一部分、位于下方且外轮廓呈圆形的第二部分、位于中间且起过渡和连接作用的第三部分构成;
所述管状体的下部的外侧壁上设有外螺纹,所述螺母的内侧壁上设有与所述外螺纹配套的内螺纹,所述螺母通过所述内螺纹和所述外螺纹拧接在所述管状体的下部上。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旭文唐荣政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阿莱德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