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远程控制的风传感器防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416494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5 23: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远程控制的风传感器防冻装置,具体包括:智能加热控制模块、加热片和通讯模块;所述加热片和所述通讯模块均和所述控制模块电性连接;所述加热片包括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云母片;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所述湿度传感器探头通过绝缘层贴合在所述云母片表面,同所述云母片一起形成一体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能在低温、高湿等复杂气象条件下自动按照已设定条件对风传感器核心工作部位进行快速安全加热,结构简单,便于安装维护,可实现智能远程控制,无需人为干预,适用于全国不同地域、不同环境条件、不同型号风要素观测设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远程控制的风传感器防冻装置
本技术涉及地面气象观测
,尤其涉及一种远程控制的风传感器防冻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气象部门已经建成近5万套自动气象观测站,风向风速是大气探测中最基本的观测要素之一。现用机械式风向风速传感器有稳定性好、成本低、便于维护等优点,但在冬季低温雨雪天气条件下容易冻结,导致风向风速观测数据错误或缺测,严重影响自动气象观测站业务质量。研究表明,电加热是防止风向风速传感器冻结的最有效方法之一。但目前的风传感器防冻装置,无法实现远程联网控制,接线简单、不利于维护安装,且加热环功耗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远程控制的风传感器防冻装置,实现防止机械式风传感器冬季冻结导致风要素观测数据缺失,满足地面无人自动化观测保障的业务需求。本技术提供一种远程控制的风传感器防冻装置,具体包括:智能加热控制模块、加热片和通讯模块;所述加热片和所述通讯模块均与所述智能加热控制模块电性连接;所述加热片包括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云母片;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所述湿度传感器探头通过绝缘层贴合在所述云母片表面,同所述云母片一起形成一体结构。进一步地,所述加热片还包括电缆;所述电缆一端与所述温度传感器、所述湿度传感器和所述云母片电性连接,另一端以航空接头的插头的形式与所述智能加热控制模块电性连接。进一步地,所述一种远程控制的风传感器防冻装置,还包括供电模块;所述供电模块包括太阳能输入18V、稳压回路输出13.8V、13.8V电压转4V电压回路、4V电压转3.3V电压回路、蓄电池和电源控制板J5。进一步地,所述太阳能输入18V一端接太阳能电板,作为防冻装置正常电能输入,另一端接所述稳压回路输出13.8V的输入端;所述稳压回路输出13.8V的输出端接所述13.8V电压转4V电压回路的输入端;所述13.8V电压转4V电压回路的输出端接所述4V电压转3.3V电压回路的输入端;所述蓄电池作为防冻装置备用输入,正极与所述电源控制板J5的B+端连接,负极与所述电源控制板J5的B-端连接;所述电源控制板J5的B-端和P-端接地。进一步地,所述稳压回路输出13.8V的输出端还与所述电源控制板J5的B+端连接;所述13.8V电压转4V电压回路的输入端还与所述电源控制板J5的B+端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智能加热控制模块包括控制芯片和受控输出回路。进一步地,所述控制芯片与所述4V电压转3.3V电压回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受控输出回路与所述控制芯片电性连接。进一步地,所述通讯模块通过串口通信接口与所述控制芯片相连。进一步地,所述通讯模块型号为SIM7600CE;所述控制芯片型号为STM32L51CB;所述受控输出回路型号为FDS4435A;所述温度传感器型号为NTC10K3950;所述湿度传感器型号为SHT71。所述通讯模块还以无线通讯的形式与远程监控平台连接。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能在低温、高湿等复杂气象条件下自动按照已设定条件对风传感器核心工作部位进行快速安全加热,结构简单,便于安装维护,可实现智能远程控制,无需人为干预,适用于全国不同地域、不同环境条件、不同型号风要素观测设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远程控制的风传感器防冻装置加热片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远程控制的风传感器防冻装置结构连接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远程控制的风传感器防冻装置的控制芯片细节图;图4是本技术一种远程控制的风传感器防冻装置的受控输出回路电路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远程控制的风传感器防冻装置,包括以下:智能加热控制模块、加热片和通讯模块;所述加热片和所述通讯模块均与所述智能加热控制模块电性连接;所述加热片包括温度传感器2、湿度传感器3和云母片1;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所述湿度传感器探头通过绝缘层贴合在所述云母片表面,同所述云母片一起形成一体结构。所述加热片还包括电缆4;所述电缆4一端与所述温度传感器2、所述湿度传感器3和所述云母片1电性连接,另一端以航空接头的插头的形式与所述智能加热控制模块电性连接。请参考图2,图2是本技术一种远程控制的风传感器防冻装置结构连接图;所述一种远程控制的风传感器防冻装置,还包括供电模块;所述供电模块包括太阳能输入18V、稳压回路输出13.8V、13.8V电压转4V电压回路、4V电压转3.3V电压回路、蓄电池和电源控制板J5。所述太阳能输入18V一端接太阳能电板,作为防冻装置正常电能输入,另一端接所述稳压回路输出13.8V的输入端;所述稳压回路输出13.8V的输出端接所述13.8V电压转4V电压回路的输入端;所述13.8V电压转4V电压回路的输出端接所述4V电压转3.3V电压回路的输入端;所述蓄电池作为防冻装置备用输入,正极与所述电源控制板J5的B+端连接,负极与所述电源控制板J5的B-端连接;所述电源控制板J5的B-端和P-端接地。所述稳压回路输出13.8V的输出端还与所述电源控制板J5的B+端连接;所述13.8V电压转4V电压回路的输入端还与所述电源控制板J5的B+端连接。所述智能加热控制模块包括控制芯片和受控输出回路。请参考图3,图3是本技术一种远程控制的风传感器防冻装置的控制芯片细节图。请参考图4,图4是本技术一种远程控制的风传感器防冻装置的受控输出回路电路原理图。BAT+端接R34电阻,R34电阻另一端接三极管Q10的3脚,三极管Q10的的2脚触发端接V12_CTR,三极管Q10的1脚接地;电阻R34两端并接在受控输出模块Q9的1脚和4脚上,同时受控输出模块5、6、7、8脚与电容C30一端连接,同时也与BOUT+(电源控制模块J5的B+)连接;电容C30的另一端接地;VCC3.3输出端接电阻R35的2脚,电阻R35的1脚接电阻R23的2脚;电阻R23的1脚接地;BOUT+还与电阻R3的2脚相连;电阻R3的1脚接电阻R22的1脚和ADC1;电子R22的2脚接地;ADC1与电容C31的一端相连,电容C31的另一端接地。所述控制芯片与所述4V电压转3.3V电压回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受控输出回路与所述控制芯片电性连接。所述通讯模块通过串口通信接口与所述控制芯片相连。所述通讯模块型号为SIM7600CE;所述控制芯片型号为STM32L51CB;所述受控输出回路型号为FDS4435A;所述温度传感器型号为NTC10K3950;所述湿度传感器型号为SHT71。所述通讯模块还以无线通讯的形式与远程监控平台连接。所述一种远程控制的风传感器防冻装置工作原理如下:所述远程监控平台安装与气象内网中的已授权计算机上,利用气象统一服务接口CIMISS系统定时读取省内各站点气象数据,快速判断风传感器所处的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远程控制的风传感器防冻装置,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智能加热控制模块、加热片和通讯模块;所述加热片和所述通讯模块均与所述智能加热控制模块电性连接;所述加热片包括温度传感器(2)、湿度传感器(3)和云母片(1);所述温度传感器(2)和所述湿度传感器(3)探头通过绝缘层贴合在所述云母片(1)表面,同所述云母片(1)一起形成一体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远程控制的风传感器防冻装置,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智能加热控制模块、加热片和通讯模块;所述加热片和所述通讯模块均与所述智能加热控制模块电性连接;所述加热片包括温度传感器(2)、湿度传感器(3)和云母片(1);所述温度传感器(2)和所述湿度传感器(3)探头通过绝缘层贴合在所述云母片(1)表面,同所述云母片(1)一起形成一体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远程控制的风传感器防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片还包括电缆(4);所述电缆(4)一端与所述温度传感器(2)、所述湿度传感器(3)和所述云母片(1)电性连接,另一端以航空接头的插头的形式与所述智能加热控制模块电性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远程控制的风传感器防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种远程控制的风传感器防冻装置,还包括供电模块;所述供电模块包括太阳能输入18V、稳压回路输出13.8V、13.8V电压转4V电压回路、4V电压转3.3V电压回路、蓄电池和电源控制板J5。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远程控制的风传感器防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输入18V一端接太阳能电板,作为防冻装置正常电能输入,另一端接所述稳压回路输出13.8V的输入端;所述稳压回路输出13.8V的输出端接所述13.8V电压转4V电压回路的输入端;所述13.8V电压转4V电压回路的输出端接所述4V电压转3.3V电压回路的输入端;所述蓄电池作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邬昀杨维军孙益阔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省气象信息与技术保障中心武汉楚天联华高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