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侧墙安装的导光管采光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413340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5 23: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侧墙安装的导光管采光系统,包括套筒、室内固定环、第一导光管、第一导光连接管、防雨帽、采光罩和漫射器,所述套筒的外端设有扣住墙身的折边,所述套筒的内端通过螺杆与所述室内固定环连接,所述第一导光管呈水平设置,并穿插在所述套筒和所述室内固定环上,所述第一导光管的外端连接所述第一导光连接管,其内端连接所述漫射器;所述防雨帽的内端连接所述套筒的外端,所述防雨帽的外端连接所述第一导光连接管,所述采光罩通过压盖板安装在所述防雨帽的外端上,并且所述采光罩连接所述第一导光连接管,所述采光罩的中心线与水平面呈向上倾斜设置。本系统结构合理,安装方便,抗风压能力和水密气密性能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侧墙安装的导光管采光系统
本技术涉及照明系统,具体为一种侧墙安装的导光管采光系统。
技术介绍
导光管照明系统(TubularDaylightingSystem),是一套采集天然光,并经管道传输到室内,进行天然光照明的采光系统。传统的导光管照明系统问世之初就是基于垂直安装于建筑物屋顶或者地面,对室内或者地下室进行照明,各部件也是垂直安装互相形成垂直的防水结构。传统导光管的结构决定了,不适于安装在建筑物的侧墙上,如果直接安装在建筑物侧墙上,采光罩与防雨帽之间结合部就对侧对建筑特物的上方,从而破坏了墙身的垂直防水结构,容易产生发生漏水的问题。另外,传统的导光管照明系统采用直接螺钉将PC或者亚克力材质采光罩固定防雨帽上的安装方式,使得整个系统抗风压荷载能力较差,给多层和高层建筑带来安全隐患,根本不适合安装在建筑物外墙上。目前,市场上尚没有专门为侧墙安装的导光管照明系统产品,现有侧墙安装的导光管照明系统都是使用垂直安装的导光管产品直接安装在侧墙上,将垂直设计的导光管照明系统安装在侧墙上有如下缺点:1.垂直设计的导光管照明系统安装在侧墙上,采光罩上部容易发生漏水。2.直接用螺丝将防雨帽固定在防雨帽上,螺丝固定点处在强风情况下空易破裂,整体抗风压荷载强度不高。3.没有针对性的导光管外墙应用技术支撑和专业的模拟软件指导,经常有将导光管系统安装在建筑物的北侧等不合理设计的情况发生。4.将垂直设计的导光管照明系统安装在侧墙上,需要在外墙室外进行高空作业安装,安装风险系统高。即使在外墙排栅没有拆除之前进行导光管系统安装,后期拆除排栅等室外安装工作也不利于导光管照明系统的后期成品保护。5.垂直设计的导光管照明系统主要有直径350MM/450MM/530MM等,加长管道截面是圆形,没有专门的过梁设计,导光管穿越梁底时,会大幅降低梁底的天花高度,影响室内的空间使用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提及的缺点,本技术提供一种抗风压能力和水密、气密性能强的侧墙安装的导光管采光系统。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技术方案为:一种侧墙安装的导光管采光系统,包括套筒、室内固定环、第一导光管、第一导光连接管、防雨帽、采光罩和漫射器,所述套筒的外端设有扣住墙身的折边,所述套筒的内端通过螺杆与所述室内固定环连接,所述第一导光管呈水平设置,并穿插在所述套筒和所述室内固定环上,所述第一导光管的外端连接所述第一导光连接管,其内端连接所述漫射器;所述防雨帽的内端连接所述套筒的外端,所述防雨帽的外端连接所述第一导光连接管,所述采光罩通过压盖板安装在所述防雨帽的外端上,并且所述采光罩连接所述第一导光连接管,所述采光罩的中心线与水平面呈向上倾斜设置。进一步的,所述采光罩的中心线呈与水平面向上倾斜15~60度夹角,优选为40度夹角,在水平光线与垂直光线居中角度,可以均衡采集不同角度的光线。进一步的,所述压盖板通过胶垫将所述采光罩夹在防雨帽上,再用固定螺栓将所述压盖板、胶垫、和防雨帽依次夹紧。其中,所述胶垫采用EPDM胶垫,所述压盖板呈“L”形。利用EPDM胶垫优异的耐候性能和防水效果,以及“L”形的压盖板能够更好地保护连接周边,给整个室外采光组件提高抗风压性能、防水性能以及耐候性能。进一步的,所述采光罩采用厚度大于4mm的亚克力注塑而成。进一步的,还包括有第二导光管和第二导光连接管,所述第二导光管呈垂直设置,所述第二导光管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二导光连接管连接所述第一导光管的内端,所述第二导光管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漫射器,从而实现屋内不同角度的照明。进一步的,还包括有若干用于固定所述第一导光管的悬吊索。进一步的,所述防雨帽和采光罩呈圆形或方形,当室内层高充足,建议采用圆形防雨帽、采光罩和圆形截面的导光管,如果室内层高有限制,可以采用方形防雨帽。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方案提供的导光管照明系统中采用的套筒可以按项目的墙体厚度进行定制,适合安装在任何厚度的墙体上,可适应不同侧墙墙体厚度,套筒通过螺杆与室内固定环配合使用,将整个室外采光组件夹在外墙上,形成牢固的一个整体;采光罩中心线与水平线形成40度夹角(并不限于40度),能最大限度的采集自然光线;利用EPDM垫片的弹性将采光罩和防雨帽通过防水螺栓紧密连接,形成独立的防水结构,整个室外采光组件大幅提高抗风压能力,提高水密气密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安装示意图;图2为图1中标注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的结构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说明,其中,文中关于方位的描述,以图1作为参考标准。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侧墙安装的导光管采光系统,包括套筒1、室内固定环2、第一导光管3、第一导光连接管31、第二导光管4、第二导光连接管41、防雨帽5、采光罩6、漫射器7和若干悬吊索8,所述套筒1的外端设有扣住墙身的折边,其内端通过螺杆9与所述室内固定环2连接,所述第一导光管3呈水平设置,并穿插在所述悬吊索8、套筒1和所述室内固定环2上进行固定,所述第一导光管3的外端连接所述第一导光连接管31,其内端通过第二导光连接管41连接所述第二导光管4,所述第二导光管4呈垂直设置,所述第二导光管4连接所述漫射器7,实现屋内的照明。所述防雨帽5的内端连接所述套筒1的外端,所述防雨帽5的外端呈“┐”状,提供很好的密封性,所述防雨帽5通过铆钉51连接所述第一导光连接管31,所述采光罩6通过压盖板61安装在所述防雨帽5的外端上,所述采光罩6和压盖板61之间设有胶垫62,所述压盖板61、胶垫62和防雨帽6依次通过固定螺栓63夹紧,固定螺栓63的螺帽表面以及与压盖板61连接的间隙处涂覆有一层密封胶64,并且所述采光罩6连接所述第一导光连接管31,所述采光罩6的中心线与水平面呈向上倾斜设置。进一步的,所述套筒1与墙身接触的侧面上设有一层密封胶。进一步的,所述采光罩6的中心线呈与水平面向上倾斜15~60度夹角,优选为40度夹角,在水平光线与垂直光线居中角度,可以均衡采集不同角度的光线。进一步的,所述胶垫62采用EPDM胶垫,所述压盖板61呈“L”形。利用EPDM胶垫优异的耐候性能和防水效果,以及“L”形的压盖板能够更好地保护连接周边,给整个室外采光组件提高抗风压性能、防水性能以及耐候性能。进一步的,所述采光罩6采用厚度大于4mm的亚克力注塑而成。进一步的,所述防雨帽5和采光罩6呈圆形或方形,当室内层高充足,建议采用圆形防雨帽、采光罩和圆形截面的导光管,如果室内层高有限制,可以采用方形防雨帽。本方案还公开上述采光系统的安装方法,方案以350MM直径的导光管照明系统侧墙采光系统为例,中国大多数区域在全年大多数时间内都处于北回归线以北,大多数情况下,太阳都是从南往北照射,且处于非直射角度以内,所在在北半球建筑物上选择安装位置时,最优选择是将导光管照明系统安装在建筑物的南侧。其次是安装在建筑物的东侧和西侧,但这两个方向都有不足之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侧墙安装的导光管采光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套筒、室内固定环、第一导光管、第一导光连接管、防雨帽、采光罩和漫射器,所述套筒的外端设有扣住墙身的折边,所述套筒的内端通过螺杆与所述室内固定环连接,所述第一导光管呈水平设置,并穿插在所述套筒和所述室内固定环上,所述第一导光管的外端连接所述第一导光连接管,其内端连接所述漫射器;所述防雨帽的内端连接所述套筒的外端,所述防雨帽的外端连接所述第一导光连接管,所述采光罩通过压盖板安装在所述防雨帽的外端上,并且所述采光罩连接所述第一导光连接管,所述采光罩的中心线与水平面呈向上倾斜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侧墙安装的导光管采光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套筒、室内固定环、第一导光管、第一导光连接管、防雨帽、采光罩和漫射器,所述套筒的外端设有扣住墙身的折边,所述套筒的内端通过螺杆与所述室内固定环连接,所述第一导光管呈水平设置,并穿插在所述套筒和所述室内固定环上,所述第一导光管的外端连接所述第一导光连接管,其内端连接所述漫射器;所述防雨帽的内端连接所述套筒的外端,所述防雨帽的外端连接所述第一导光连接管,所述采光罩通过压盖板安装在所述防雨帽的外端上,并且所述采光罩连接所述第一导光连接管,所述采光罩的中心线与水平面呈向上倾斜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侧墙安装的导光管采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采光罩的中心线呈与水平面向上倾斜15~60度夹角。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侧墙安装的导光管采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采光罩的中心线呈与水平面向上倾斜40度夹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侧墙安装的导光管采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盖板通过胶垫将所述采光罩夹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招东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固特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