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顶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13132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5 23: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吸顶灯,包括内饰板、中饰板、外饰板、灯架、以及灯头。中饰板的外圈外形大于内饰板的外圈外形,外饰板的外圈外形大于中饰板的外圈外形。内饰板、中饰板、外饰板层叠设置,且中饰板的外圈位于内饰板的外围,外饰板的外圈位于中饰板的外围;内饰板上设有供灯头安装的灯孔;外饰板的中部形成内孔,灯架设置在内孔内,灯架与中饰板、内饰板连接,灯架、中饰板夹持外饰板。吸顶灯的内饰板、中饰板、外饰板的层叠排布方式,整体的厚度较薄,结合大小尺寸的变化,让吸顶灯的正面分为多圈,外观面更加的有层次感,组装方式也很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吸顶灯
本技术涉及照明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吸顶灯。
技术介绍
相关技术中的照明的吸顶灯通常为一个整体的平板,外观比较单调,设计感不强,不能满足对外观要求高的客户群体,也不符合市场多样化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外观新颖、组装方便的吸顶灯。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吸顶灯,包括内饰板、中饰板、外饰板、灯架、以及灯头;所述中饰板的外圈外形大于所述内饰板的外圈外形,所述外饰板的外圈外形大于所述中饰板的外圈外形;所述内饰板、中饰板、外饰板层叠设置,且所述中饰板的外圈位于所述内饰板的外围,所述外饰板的外圈位于所述中饰板的外围;所述内饰板上设有供所述灯头安装的灯孔;所述外饰板的中部形成内孔,所述灯架设置在所述内孔内,所述灯架与所述中饰板、内饰板连接,所述灯架、中饰板夹持所述外饰板。优选地,所述灯头包括灯座和在所述灯座的周圈向外延伸的挡圈,所述灯座穿过所述灯孔,所述挡圈与所述内饰板的外侧面抵靠。优选地,所述中饰板、灯架上均设有与所述灯孔相对的避让孔,供所述灯座穿过。优选地,所述灯架的外圈设有抵挡结构,以和所述中饰板夹持所述外饰板。优选地,所述抵挡结构包括在所述灯架的外圈周圈分布的若干抵挡扣。优选地,所述抵挡扣包括基板、以及与所述基板连接的弹性头。优选地,所述弹性头包括弯曲的弹性部、以及向外伸出的定位头,所述弹性部连接在所述基板和定位头之间。优选地,所述内孔的内圈设有避让所述弹性部的缺口。优选地,所述抵挡扣可拆卸的安装在所述灯架上。实施本技术的吸顶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吸顶灯的内饰板、中饰板、外饰板的层叠排布方式,整体的厚度较薄,结合大小尺寸的变化,让吸顶灯的正面分为多圈,外观面更加的有层次感,组装方式也很简单。附图说明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吸顶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吸顶灯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吸顶灯的分解示意图;图4是图3中抵挡扣的立体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对本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的吸顶灯包括内饰板1、中饰板2、外饰板3、灯架4、以及灯头5。中饰板2的外圈外形大于内饰板1的外圈外形,外饰板3的外圈外形大于中饰板2的外圈外形。内饰板1、中饰板2、外饰板3层叠设置,且中饰板2的外圈位于内饰板1的外围,外饰板3的外圈位于中饰板2的外围。内饰板1上设有供灯头5安装的灯孔11,让灯头5由内饰板1上发光。外饰板3的中部形成内孔31,灯架4设置在内孔31内,灯架4与中饰板2、内饰板1连接,灯架4、中饰板2夹持外饰板3。内饰板1、中饰板2、外饰板3的层叠排布方式,整体的厚度较薄,结合大小尺寸的变化,让吸顶灯的正面分为多圈,外观面更加的有层次感,组装方式也很简单。在一些实施例中,灯头5包括灯座51和在灯座51的周圈向外延伸的挡圈52,灯座51穿过灯孔11,挡圈52与内饰板1的外侧面抵靠,使得吸顶灯的整体厚度仍然保持很薄,不占用空间。中饰板2、灯架4上均设有与灯孔11相对的避让孔,供灯座51穿过,利于将灯座51收藏在背面。结合图2至图4所示,进一步地,灯架4的外圈设有抵挡结构41,以和中饰板2夹持外饰板3。在一些实施例中,抵挡结构41包括在灯架4的外圈周圈分布的若干抵挡扣411,优选地,抵挡扣411可拆卸的安装在灯架4上,利于根据定位需求安装到合适的位置,在其他实施例中,抵挡扣411也可形成于灯架4的主体结构上。优选地,抵挡扣411包括基板412、以及与基板412连接的弹性头413,基板412与灯架4连接,弹性头413对外饰板3抵靠,形成定位支撑。弹性头413包括弯曲的弹性部4131、以及向外伸出的定位头4132,弹性部4131连接在基板412和定位头4132之间。定位头4132对灯架4抵靠,弹性部4131能依靠弹性保持定位头4132与灯架4之间紧配,保持夹持状态。另外,内孔31的内圈设有避让弹性部4131的缺口32,可以让弹性部4131能向吸顶灯的外观面伸出,充分利用内饰板1、中饰板2、外饰板3层叠后的厚度之间的空间。可以理解地,上述各技术特征可以任意组合使用而不受限制。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吸顶灯,其特征在于,包括内饰板(1)、中饰板(2)、外饰板(3)、灯架(4)、以及灯头(5);/n所述中饰板(2)的外圈外形大于所述内饰板(1)的外圈外形,所述外饰板(3)的外圈外形大于所述中饰板(2)的外圈外形;/n所述内饰板(1)、中饰板(2)、外饰板(3)层叠设置,且所述中饰板(2)的外圈位于所述内饰板(1)的外围,所述外饰板(3)的外圈位于所述中饰板(2)的外围;/n所述内饰板(1)上设有供所述灯头(5)安装的灯孔(11);/n所述外饰板(3)的中部形成内孔(31),所述灯架(4)设置在所述内孔(31)内,所述灯架(4)与所述中饰板(2)、内饰板(1)连接,所述灯架(4)、中饰板(2)夹持所述外饰板(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吸顶灯,其特征在于,包括内饰板(1)、中饰板(2)、外饰板(3)、灯架(4)、以及灯头(5);
所述中饰板(2)的外圈外形大于所述内饰板(1)的外圈外形,所述外饰板(3)的外圈外形大于所述中饰板(2)的外圈外形;
所述内饰板(1)、中饰板(2)、外饰板(3)层叠设置,且所述中饰板(2)的外圈位于所述内饰板(1)的外围,所述外饰板(3)的外圈位于所述中饰板(2)的外围;
所述内饰板(1)上设有供所述灯头(5)安装的灯孔(11);
所述外饰板(3)的中部形成内孔(31),所述灯架(4)设置在所述内孔(31)内,所述灯架(4)与所述中饰板(2)、内饰板(1)连接,所述灯架(4)、中饰板(2)夹持所述外饰板(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顶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头(5)包括灯座(51)和在所述灯座(51)的周圈向外延伸的挡圈(52),所述灯座(51)穿过所述灯孔(11),所述挡圈(52)与所述内饰板(1)的外侧面抵靠。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顶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饰板(2)、灯架(4)上均设有与所述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永伟何德成陈星华张永辉
申请(专利权)人:德仕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