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使用寿命长的齿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1213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5 23: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使用寿命长的齿轮,所述内齿轮盘的中间位置开设有通孔,所述内齿轮盘上开设有螺孔,所述外齿轮盘的边缘位置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为截面呈矩形的槽孔结构,所述外齿轮盘开设卡槽的下侧位置开设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贯穿外齿轮盘的两侧壁进行开设,所述卡槽与齿头相卡接,通过将内齿轮盘设计为上环体与下环体的结构,该设计便于将内齿轮盘通过螺栓穿过螺孔与外齿轮盘上的螺孔相旋合,通过该设计实现将外齿轮盘与内齿轮盘相互固定在一起,将传统的齿轮设计为若干个结构,该设计便于在齿轮中某个结构损坏后进行更换,进而大大的降低了传统齿轮更换所需的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使用寿命长的齿轮
本技术涉及机械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使用寿命长的齿轮。
技术介绍
齿轮使轮缘上有齿能连续啮合传递运动和动力的机械元件。齿轮是能互相啮合的有齿的机械零件,齿轮在传动中的应用很早就出现了。19世纪末,展成切齿法的原理及利用此原理切齿的专用机床与刀具的相继出现,随着生产的发展,齿轮运转的平稳性受到重视。齿轮还可按其外形分为圆柱齿轮、锥齿轮、非圆齿轮、齿头、蜗杆蜗轮;按齿线形状分为直齿轮、斜齿轮、人字齿轮、曲线齿轮;按轮齿所在的表面分为外齿轮、内齿轮;按制造方法可分为铸造齿轮、切制齿轮、轧制齿轮、烧结齿轮等,而一般的齿轮上都分布有齿头,但是传统的齿轮在某个齿头损坏后需要进行更换,存在更换不方便的问题,所以需要一种新的结构来解决该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传统的齿轮在某个齿头损坏后需要进行更换,存在更换不方便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使用寿命长的齿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使用寿命长的齿轮,包括外齿轮盘,所述外齿轮盘的中间位置开设有通孔,且通孔的内部啮合有内齿轮盘,所述内齿轮盘的中间位置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内齿轮盘上开设有螺孔,所述外齿轮盘的边缘位置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为截面呈矩形的槽孔结构,所述外齿轮盘开设卡槽的下侧位置开设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贯穿外齿轮盘的两侧壁进行开设,所述卡槽与齿头相卡接,所述齿头上开设有限位孔,且限位孔贯穿齿头的两侧壁进行开设。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内齿轮盘包括上环体,所述上环体为圆环形结构,所述上环体的上侧端面与下环体的下端面相贴合,所述上环体与下环体的中轴线相重合,所述螺孔开设在上环体的侧面位置,所述上环体与下环体与外齿轮盘相卡接,所述螺孔经由螺栓穿过与外齿轮盘上的螺孔相旋合。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螺孔设置有四个,且四个螺孔关于内齿轮盘的中轴线等角度进行排列,所述螺孔贯穿内齿轮盘的两侧壁。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开设在外齿轮盘上的卡槽设置有多个,多个卡槽之间等距进行排列,所述齿头设置有多个,且多个齿头之间等距进行排列。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开设在齿头上的限位孔经由螺栓穿过与开设在外齿轮盘上的固定孔相旋合,所述齿头与相邻齿轮相啮合。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上环体与下环体的厚度相同,所述上环体的厚度与下环体厚度之和与外齿轮盘的厚度相同。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将内齿轮盘设计为上环体与下环体的结构,该设计便于将内齿轮盘通过螺栓穿过螺孔与外齿轮盘上的螺孔相旋合,通过该设计实现将外齿轮盘与内齿轮盘相互固定在一起,将传统的齿轮设计为若干个结构,该设计便于在齿轮中某个结构损坏后进行更换,进而大大的降低了传统齿轮更换所需的成本。2、另外外齿轮盘上通过齿头与卡槽固定在一起,该设计起到对齿头位置的固定,而齿头上的限位孔经由螺栓穿过与外齿轮盘相固定,该设计实现对若干个齿头位置的固定,便于在某个齿头损坏后进行更换,该设计解决了传统齿轮在某个齿头损坏后需要整体齿轮进行更换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使用寿命长的齿轮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使用寿命长的齿轮中内齿轮盘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使用寿命长的齿轮中固定孔分布示意图。图例说明:1、齿头;2、限位孔;3、外齿轮盘;4、内齿轮盘;5、螺孔;6、卡槽;7、固定孔;41、上环体;42、下环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使用寿命长的齿轮,包括外齿轮盘3,外齿轮盘3的中间位置开设有通孔,且通孔的内部啮合有内齿轮盘4,内齿轮盘4的中间位置开设有安装孔,内齿轮盘4上开设有螺孔5,外齿轮盘3的边缘位置开设有卡槽6,卡槽6为截面呈矩形的槽孔结构,外齿轮盘3开设卡槽6的下侧位置开设有固定孔7,通过螺孔5的添加便于将外齿轮盘3与内齿轮盘4固定在一起,防止两者之间出现相对转动,固定孔7贯穿外齿轮盘3的两侧壁进行开设,卡槽6与齿头1相卡接,齿头1上开设有限位孔2,且限位孔2贯穿齿头1的两侧壁进行开设。具体的,如图2所示,内齿轮盘4包括上环体41,上环体41为圆环形结构,上环体41的上侧端面与下环体42的下端面相贴合,上环体41与下环体42的中轴线相重合,螺孔5开设在上环体41的侧面位置,上环体41与下环体42与外齿轮盘3相卡接,螺孔5经由螺栓穿过与外齿轮盘3上的螺孔5相旋合,内齿轮盘4设计为上环体41与下环体42的结构,该设计便于将内齿轮盘4通过螺栓穿过螺孔5与外齿轮盘3上的螺孔5相旋合,通过该设计实现将外齿轮盘3与内齿轮盘4相互固定在一起,将传统的齿轮设计为若干个结构,该设计便于在齿轮中某个结构损坏后进行更换,进而大大的降低了传统齿轮更换所需的成本。具体的,如图2所示,螺孔5设置有四个,且四个螺孔5关于内齿轮盘4的中轴线等角度进行排列,螺孔5贯穿内齿轮盘4的两侧壁,通过螺孔5的添加便于将外齿轮盘3与内齿轮盘4固定在一起,防止两者之间出现相对转动。具体的,如图3所示,开设在外齿轮盘3上的卡槽6设置有多个卡槽6之间等距进行排列,齿头1设置有多个,且多个齿头1之间等距进行排列,通过卡槽6与齿头1的相互配合来起到固定齿头1的目的。具体的,如图1所示,开设在齿头1上的限位孔2经由螺栓穿过与开设在外齿轮盘3上的固定孔7相旋合,齿头1与相邻齿轮相啮合,外齿轮盘3上通过齿头1与卡槽6固定在一起,该设计起到对齿头1位置的固定,而齿头1上的限位孔2经由螺栓穿过与外齿轮盘3相固定,该设计实现对若干个齿头1位置的固定,便于在某个齿头1损坏后进行更换,该设计解决了传统齿轮在某个齿头1损坏后需要整体齿轮进行更换的问题。具体的,如图2所示,上环体41与下环体42的厚度相同,上环体41的厚度与下环体42厚度之和与外齿轮盘3的厚度相同,该设计便于将内齿轮盘4与外齿轮盘3固定在一起。工作原理:使用时,首先将齿头1固定在卡槽6的上侧位置,然后通过螺栓依次穿过限位孔2以及固定孔7,进而便于将齿头1固定在外齿轮盘3的外侧位置,然后将上环体41与下环体42上的螺孔5经由螺栓穿过与外齿轮盘3相固定,接下来即可进行使用,在这过程中,将内齿轮盘4设计为上环体41与下环体42的结构,该设计便于将内齿轮盘4通过螺栓穿过螺孔5与外齿轮盘3上的螺孔5相旋合,通过该设计实现将外齿轮盘3与内齿轮盘4相互固定在一起,将传统的齿轮设计为若干个结构,该设计便于在齿轮中某个结构损坏后进行更换,进而大大的降低了传统齿轮更换所需的成本,外齿轮盘3上通过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使用寿命长的齿轮,包括外齿轮盘(3),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齿轮盘(3)的中间位置开设有通孔,且通孔的内部啮合有内齿轮盘(4),所述内齿轮盘(4)的中间位置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内齿轮盘(4)上开设有螺孔(5),所述外齿轮盘(3)的边缘位置开设有卡槽(6),所述卡槽(6)为截面呈矩形的槽孔结构,所述外齿轮盘(3)开设卡槽(6)的下侧位置开设有固定孔(7),所述固定孔(7)贯穿外齿轮盘(3)的两侧壁进行开设,所述卡槽(6)与齿头(1)相卡接,所述齿头(1)上开设有限位孔(2),且限位孔(2)贯穿齿头(1)的两侧壁进行开设。/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使用寿命长的齿轮,包括外齿轮盘(3),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齿轮盘(3)的中间位置开设有通孔,且通孔的内部啮合有内齿轮盘(4),所述内齿轮盘(4)的中间位置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内齿轮盘(4)上开设有螺孔(5),所述外齿轮盘(3)的边缘位置开设有卡槽(6),所述卡槽(6)为截面呈矩形的槽孔结构,所述外齿轮盘(3)开设卡槽(6)的下侧位置开设有固定孔(7),所述固定孔(7)贯穿外齿轮盘(3)的两侧壁进行开设,所述卡槽(6)与齿头(1)相卡接,所述齿头(1)上开设有限位孔(2),且限位孔(2)贯穿齿头(1)的两侧壁进行开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使用寿命长的齿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齿轮盘(4)包括上环体(41),所述上环体(41)为圆环形结构,所述上环体(41)的上侧端面与下环体(42)的下端面相贴合,所述上环体(41)与下环体(42)的中轴线相重合,所述螺孔(5)开设在上环体(41)的侧面位置,所述上环体(41)与下环体(42)与外齿轮盘(3)相卡接,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英毅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南安安齿齿轮箱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