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角钢组件及吊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409483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5 23: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角钢组件,包括角钢,所述角钢包括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二连接板连接呈L型;其中,在所述第一连接板上设置有多个相互间隔的铰链;所述铰链包括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所述第一连接片与所述第二连接片通过转轴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片固定安装在所述所述第一连接板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吊顶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角钢组件及吊顶装置,可以在安装过程中垂直安装吊顶,无需倾斜吊顶,降低了吊顶安装难度,并可以避免吊顶因倾斜遭到破坏,并节省了顶部安装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角钢组件及吊顶装置
本技术涉及室内装修
,尤其涉及一种角钢组件及吊顶装置。
技术介绍
在工业化装饰工程中,尤其是吊顶工程,有一种集成吊顶,是采用地面组装完成后,以墙面的基层作为承重结构,整体吊挂完成安装。现有技术中采用的办法是:在墙面固定点段式型材角钢,采用与龙骨交错的方式安装,或者在空间足够的时候,倾斜上升安装。但是上述的安装方式有以下几个问题:1、墙面固定点段式角钢,施工慢,并且安装角钢的精度不高,导致基层的准确性下降。2、安装的基层的间距必须和龙骨的间距互相配对吻合,还要在沿着墙面进深方向有很高的准确度,进一步增加施工难度和增加施工时间。3、采用倾斜吊挂的方式,有很大的局限性,并且倾斜的吊顶稳定性容易遭到破坏,4、吊顶的重量较大,倾斜吊挂的难度极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垂直向上移动吊顶进而完成吊顶安装的角钢组件及吊顶装置。本技术技术方案提供一种角钢组件,包括角钢,所述角钢包括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二连接板连接呈L型;其中,在所述第一连接板上设置有多个相互间隔的铰链;所述铰链包括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所述第一连接片与所述第二连接片通过转轴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片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连接板上。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连接板上设置有多个安装通孔。进一步地,所述铰链具有闭合状态和展开状态;在所述铰链处于所述闭合状态时,所述第一连接片与所述第二连接片平行,且所述第一连接片和所述第二连接片朝向所述转轴的同一侧延伸,所述第二连接片与所述第二连接板垂直;在所述铰链处于所述展开状态时,所述第一连接片与所述第二连接片垂直,所述第二连接片与所述第二连接板处于所述转轴的相对两侧,且所述第二连接片上远离所述第一连接片侧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二连接板上远离所述第一连接板侧的外表面处于同一平面上。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二连接板一体成型。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二连接板上设置有多个减重孔。本技术技术方案还提供一种吊顶装置,包括墙体、吊顶元件和前述任一项所述的角钢组件;所述吊顶元件包括吊顶支撑体和设置在所述吊顶支撑体上的吊顶;在所述墙体的顶部上设置有所述角钢组件;所述角钢在所述墙体上沿着水平方向延伸,所述第二连接片固定在所述墙体的内表面上;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墙体的所述内表面接触,所述第一连接板朝向所述墙体的内侧延伸;所述吊顶支撑体安装在所述第一连接板上。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墙体的所述内表面贴合,所述第二连接片与所述墙体的所述内表面贴合。进一步地,包括两面相互间隔且平行设置的所述墙体;每面所述墙体上都设置有所述角钢组件;两面所述墙体上的两条所述角钢平行,且两条所述角钢处于同一水平线上。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角钢组件及吊顶装置,由于角钢通过铰链安装在墙体上,从而可以根据需要转动,吊顶元件可以垂直向上移动带动角钢转动,然后将吊顶元件垂直向下移动,将吊顶支撑体安装在第一连接板上。其可以垂直安装吊顶,无需倾斜,降低了吊顶安装难度,并可以避免吊顶因倾斜遭到破坏,并节省了顶部安装空间。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角钢组件的立体图;图2为图1所示的角钢组件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铰链处于闭合状态的示意图;图4为铰链处于展开状态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吊顶装置的示意图;图6为角钢组件安装在墙体上的示意图;图7为安装吊顶时,垂直向上移动吊顶元件的示意图;图8为安装吊顶时,吊顶支撑体带动角钢转动的示意图;图9为安装吊顶时,吊顶元件垂直向上移动至角钢上方的示意图;图10为安装吊顶时,垂下向下移动吊顶元件的示意图;图11为将吊顶支撑体安装在第一连接板上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如图1-4所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角钢组件100,包括角钢1,角钢1包括第一连接板11和第二连接板12,第一连接板11与第二连接板12连接呈L型。其中,在第一连接板11上设置有多个相互间隔的铰链2。铰链2包括第一连接片21和第二连接片22,第一连接片21与第二连接片22通过转轴23连接。第一连接片21固定安装在第一连接板11上。通过在角钢1上设置铰链2,从而在安装吊顶时,角钢2可以根据需要转动,使得吊顶元件可以垂直向上移动进行安装,无需倾斜,降低了吊顶安装难度,并可以避免吊顶因倾斜遭到破坏,并节省了顶部安装空间。具体地,参考图7-11所示,在墙体3上安装好角钢组件100,铰链2处于展开状态。将吊顶元件4从角钢组件100的下方垂直向上移动,吊顶支撑体42将与第一连接板11接触。继续垂直向上移动吊顶元件4,通过吊顶支撑体42推动角钢1以转轴23为中心轴转动,继续移动吊顶元件4至角钢组件100的上方。铰链2在重力作用下自动复位至展开状态。然后垂直向下移动吊顶元件4,在吊顶支撑体42与第一连接板11接触后,将吊顶支撑体42安装在第一连接板11上,完成吊顶安装。较佳地,如图2所示,在第一连接板11上设置有多个安装通孔13,可以选择在不同的位置对吊顶支撑体进行定位,方便安装。较佳地,如图3-4所示,铰链2具有闭合状态和展开状态。在铰链2处于闭合状态时,第一连接片21与第二连接片22平行,且第一连接片21和第二连接片22朝向转轴23的同一侧延伸,第二连接片22与第二连接板12垂直。在铰链2处于展开状态时,第一连接片21与第二连接片22垂直,第二连接片22与第二连接板12处于转轴23的相对两侧,且第二连接片22上远离第一连接片21侧的外表面与第二连接板12上远离第一连接板11侧的外表面处于同一平面上,可以同时与墙面贴合,提高了安装时平整性,并且利于快速安装,无需再次找平。该处所指的外表面为安装时面向墙体或墙面的一侧表面。优选地,第一连接板11与第二连接板12一体成型,提高了结构强度,延长了使用寿命。较佳地,如图2所示,在第二连接板12上设置有多个减重孔14,以减轻结构重量。如图5-6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吊顶装置,包括墙体3、吊顶元件4和前述任一技术方案所描述的角钢组件100。吊顶元件4包括吊顶支撑体42和设置在吊顶支撑体42上的吊顶41。在墙体3的顶部上设置有角钢组件100。角钢1在墙体3上沿着水平方向延伸,第二连接片22固定在墙体3的内表面3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角钢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角钢,所述角钢包括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二连接板连接呈L型;/n其中,在所述第一连接板上设置有多个相互间隔的铰链;/n所述铰链包括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所述第一连接片与所述第二连接片通过转轴连接;/n所述第一连接片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连接板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角钢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角钢,所述角钢包括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二连接板连接呈L型;
其中,在所述第一连接板上设置有多个相互间隔的铰链;
所述铰链包括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所述第一连接片与所述第二连接片通过转轴连接;
所述第一连接片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连接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角钢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连接板上设置有多个安装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角钢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具有闭合状态和展开状态;
在所述铰链处于所述闭合状态时,所述第一连接片与所述第二连接片平行,且所述第一连接片和所述第二连接片朝向所述转轴的同一侧延伸,所述第二连接片与所述第二连接板垂直;
在所述铰链处于所述展开状态时,所述第一连接片与所述第二连接片垂直,所述第二连接片与所述第二连接板处于所述转轴的相对两侧,且所述第二连接片上远离所述第一连接片侧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二连接板上远离所述第一连接板侧的外表面处于同一平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角钢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泽成周东珊王文广薛猛步挺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亚厦装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