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穿隧道移动栈桥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07618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5 23: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下穿隧道移动栈桥,包括前引桥、后引桥和多组栈桥单元,栈桥单元包括主桥、主桥行走机构和主桥顶升机构,多组栈桥单元串联连接,相邻两栈桥单元的主桥通过长度面铰接,前引桥连接在首端栈桥单元主桥的长度面处,后引桥设置在末端栈桥单元主桥的长度面处;主桥行走机构和主桥顶升机构设置在主桥的宽度面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保证正常道路通行的情况下修建下穿隧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下穿隧道移动栈桥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下穿隧道的施工装置,尤其涉及一种下穿隧道移动栈桥。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车辆的保有量越来越多,城市交通拥堵成为我国的普遍现象,现有道路已不能满足人们工作生活交通出行的需求,为解决这个难题,在现有道路的下方修建下穿隧道成为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案。修建下穿隧道时需要在现有道路下开挖基坑进行隧道衬砌等施工作业,在隧道修建期会在施工区域两侧隔离出很窄的临时交通通道,对该路段的交通通行造成严重影响,施工单位的施工工期短,施工压力大,不利于质量控制。有的交通拥堵路段需要修建下穿隧道,因道路较窄无法隔离出临时通行车道,目前尚没有可行的施工方案而无法修建。现有技术中,隧道移动栈桥结构有很多,一般包括前引桥、主桥、后引桥、行走机构和顶升机构;例如,中国专利公开号108343446A公开的一种隧道深埋水沟施工用自行式升降组合栈桥,公开日2018-07-31;再如中国专利公开号107905804A公开的一种轮胎自行式多功能隧道施工栈桥,公开日为2018-04-13;但现有隧道移动栈桥均是用于铁路隧道施工用,由于铁路隧道和道路下穿隧道施工方式完全不同,因此现有隧道移动栈桥并不适用于道路下穿隧道施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下穿隧道移动栈桥及其施工方法。本技术能保证正常道路通行的情况下修建下穿隧道。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下穿隧道移动栈桥,其特征在于:包括前引桥、后引桥和多组栈桥单元,栈桥单元包括主桥、主桥行走机构和主桥顶升机构,多组栈桥单元串联连接,相邻两栈桥单元的主桥通过长度面铰接,前引桥连接在首端栈桥单元主桥的长度面处,后引桥设置在末端栈桥单元主桥的长度面处;主桥行走机构和主桥顶升机构设置在主桥的宽度面上。所述相邻两主桥的连接处表面上铺设有滑移钢板,多组栈桥单元连接后,前引桥、多个串联的主桥、滑移钢板和后引桥组合形成的顶面形成通过面,主桥下方形成施工区域。本技术还包括侧向引桥,侧向引桥设置在通过面的长度边一侧或两侧,设置在一侧时,形成左转通过面或右转通过面,设置在两侧时,形成左转通过面和右转通过面。所述滑移钢板一端固定在一栈桥单元的主桥上,另一端搭接于下一个栈桥单元的主桥上。所述前引桥为4组,与首端栈桥单元主桥的长度面铰接,前引桥的4根前引桥顶升油缸,每根两端分别铰接在前引桥和首端栈桥单元主桥上。所述后引桥为2组,与末端栈桥单元主桥的长度面铰接,后引桥上设置有后引桥滑套,后引桥滑套内设置有4组后引桥行走机构。所述侧向引桥为2组或4组,为2组时形成左转通过面或右转通过面,为4组时,形成左转通过面和右转通过面,每组与任一栈桥单元主桥的宽度面两端铰接。所述后引桥的4根后引桥顶升油缸,每根两端分别铰接在后引桥滑套和后引桥行走机构上。所述相邻两栈桥单元的主桥通过长度面铰接后通过插销固定。所述栈桥单元主桥的宽度面两侧对侧设置有4个主桥滑套,4台主桥行走机构分别滑动连接在主桥滑套内。所述主桥顶升机构为多组,每组包括4根主桥顶升油缸,每根主桥顶升油缸两端分别铰接主桥滑套和主桥行走机构。所述主桥行走机构行走时,主桥行走机构支撑在轨道上,轨道架设于下穿隧道两侧桩基施工后浇筑的冠梁上。采用本技术的优点在于:1、本技术结构上将现有铁路隧道用栈桥的纵向主桥设置为横向主桥,并将多个主桥串联连接,并通过改变前后引桥连接位置及增加侧向引桥将前后通行改为前后及左右通行,以及行走机构的位置,此结构能保证正常道路通行的情况下修建下穿隧道,让以前修建方式导致的交通压力得到缓解,施工单位由于工期短导致的质量缺陷得到根除,尤其那些因场地限制的路段需要修下穿隧道而不能修的矛盾得到解决。2、由于部分下穿隧道有弯道,本技术通过铰接串联的栈桥在栈桥单元之间采用滑移式钢板搭接以满足栈桥过弯及通行。3、由于部分下穿隧道有斜坡,本技术每个栈桥单元均设有独立的行走机构,该设计可满足栈桥移动需要的牵引力。4、采用模块化设计,安装快捷,对交通的影响降到最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施工布局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直线段栈桥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最小曲线段栈桥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正视图;图5为本技术侧视图。图中标记为:1、前引桥,2、后引桥,3、主桥,4、主桥行走机构,5、主桥顶升机构,6、滑移钢板,7、前引桥顶升油缸,8、后引桥行走机构,9、后引桥顶升油缸,10、插销,11、轨道,12、冠梁,13、侧向引桥,14、栈桥单元。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一种下穿隧道移动栈桥,包括前引桥1、后引桥2、和多组栈桥单元14,栈桥单元14包括主桥3、主桥行走机构4和主桥顶升机构5,多组栈桥单元14串联连接,相邻两栈桥单元14的主桥3通过长度面铰接,前引桥1连接在首端栈桥单元14的主桥的长度面处,后引桥2设置在末端栈桥单元主桥的长度面处;主桥行走机构4和主桥顶升机构5设置在主桥的宽度面上。所述相邻两主桥的连接处表面上铺设有滑移钢板6,多组栈桥单元14连接后,前引桥1、多个串联的主桥3、滑移钢板6和后引桥2组合形成的顶面形成通过面,例如行车和行人通道,多个串联的主桥3下方形成施工区域。本技术还包括侧向引桥13,侧向引桥13设置在通过面的长度边一侧或两侧,设置在一侧时,形成左转通过面或右转通过面,设置在两侧时,形成左转通过面和右转通过面。所述滑移钢板6一端固定在一栈桥单元14的主桥3上,另一端搭接于下一个栈桥单元14的主桥3上。所述前引桥1为4组,与首端栈桥单元主桥3的长度面铰接,前引桥1的4根前引桥顶升油缸7,每根两端分别铰接在前引桥1和首端栈桥单元主桥3上。所述后引桥2为2组,与末端栈桥单元主桥3的长度面铰接,后引桥2上设置有后引桥滑套,后引桥滑套内设置有4组后引桥行走机构8。所述后引桥的4根后引桥顶升油缸9,每根两端分别铰接在后引桥滑套和后引桥行走机构8上。所述侧向引桥13为2组或4组,为2组时形成左转通过面或右转通过面,为4组时,形成左转通过面和右转通过面,每组与任一栈桥单元14的主桥的宽度面两端铰接。所述相邻两栈桥单元14的主桥3通过长度面铰接后通过插销10固定。所述栈桥单元14的主桥的宽度面两侧对侧设置有4个主桥滑套,4台主桥行走机构4分别滑动连接在主桥滑套内。所述主桥顶升机构5为多组,每组包括4根主桥顶升油缸,每根主桥顶升油缸两端分别铰接主桥滑套和主桥行走机构8。所述主桥行走机构8行走时,主桥行走机构支撑在轨道11上,轨道11架设于下穿隧道两侧桩基施工后浇筑的冠梁12上。一种下穿隧道移动栈桥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在冠梁顶面预先铺设轨道用于栈桥行走及过车支撑;b、安装栈桥;...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下穿隧道移动栈桥,其特征在于:包括前引桥(1)、后引桥(2)和多组栈桥单元(14),栈桥单元(14)包括主桥(3)、主桥行走机构(4)和主桥顶升机构(5),多组栈桥单元(14)串联连接,相邻两栈桥单元(14)的主桥通过长度面铰接,前引桥(1)连接在首端栈桥单元主桥(3)的长度面处,后引桥(2)设置在末端栈桥单元主桥(3)的长度面处;主桥行走机构(4)和主桥顶升机构(5)设置在主桥(3)的宽度面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下穿隧道移动栈桥,其特征在于:包括前引桥(1)、后引桥(2)和多组栈桥单元(14),栈桥单元(14)包括主桥(3)、主桥行走机构(4)和主桥顶升机构(5),多组栈桥单元(14)串联连接,相邻两栈桥单元(14)的主桥通过长度面铰接,前引桥(1)连接在首端栈桥单元主桥(3)的长度面处,后引桥(2)设置在末端栈桥单元主桥(3)的长度面处;主桥行走机构(4)和主桥顶升机构(5)设置在主桥(3)的宽度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穿隧道移动栈桥,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邻两主桥(3)的连接处表面上铺设有滑移钢板(6),多组栈桥单元(14)连接后,前引桥(1)、多个串联的主桥(3)、滑移钢板(6)和后引桥(2)组合形成的顶面形成通过面,主桥(3)下方形成施工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下穿隧道移动栈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侧向引桥(13),侧向引桥(13)设置在通过面的长度边一侧或两侧,设置在一侧时,形成左转通过面或右转通过面,设置在两侧时,形成左转通过面和右转通过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下穿隧道移动栈桥,其特征在于:所述滑移钢板(6)一端固定在一栈桥单元(14)的主桥(3)上,另一端搭接于下一个栈桥单元(14)的主桥(3)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下穿隧道移动栈桥,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引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洪胜余波陈云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科利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