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膜展平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03453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5 23: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薄膜生产设备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薄膜展平机构,包括机架和导向机构,导向机构包括结构相同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均与机架铰接,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呈八字形设置,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之间的夹角为20‑90°,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上均转动连接有若干转动辊。采用本方案能解决现有技术容易对薄膜的外表面造成刮擦损伤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薄膜展平机构
本技术涉及薄膜生产设备的
,具体涉及一种薄膜展平机构。
技术介绍
薄膜吹塑形成的管状薄膜型坯(下称膜泡),经过冷却后,需要使用展平机构对其进行导向和碾压,使其定型于平直状态,避免薄膜出现歪斜、扭曲的情况,从而便于后期的收卷、加工和使用。现有技术中采用平行设置的双辊为膜泡提供动力,期间,膜泡需经过上面开口小、下面开口大的人字架对膜泡进行导向,从而使管状的膜泡被压平成平直折叠的两层薄膜。但是,刚经过冷却的膜泡成型并未稳定,而且膜泡内部充有压缩气体和冷却气流,导致膜泡受到的向外膨胀的作用力较大,所以膜泡在人字架的作用下向中间收拢的过程中,很容易与人字架的内侧相互摩擦,导致薄膜的外表面产生刮擦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意在提供薄膜展平机构,以解决现有技术容易对薄膜的外表面造成刮擦损伤的技术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薄膜展平机构,包括机架和导向机构,导向机构包括结构相同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均与机架铰接,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呈八字形设置,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之间的夹角为20-90°,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上均转动连接有若干转动辊。本方案的原理及优点是:本方案的导向机构能对膜泡进行导向,使膜泡从管状逐渐收拢成平直折叠的两层薄膜,避免膜泡收拢过快导致两侧的压痕出现歪曲的情况;本方案的转动辊,能在膜泡经过导向机构的过程中,将膜泡与导向机构的滑动摩擦转变成滚动摩擦,避免了膜泡被导向机构刮擦损伤的情况,同时还减小了膜泡与导向机构的摩擦作用。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还包括用于牵引膜泡穿过导向机构的动力机构。本方案的动力机构能为膜泡提供牵引力,使膜泡能匀速穿过导向机构,从而使膜泡更容易展平。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动力机构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动力辊和用于驱动动力辊的驱动电机,两个动力辊均与机架转动连接,两个动力辊之间留有供薄膜穿过的通道,动力辊平行于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所在平面的相交线设置,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动力辊固定。本方案采用两个动力辊为薄膜提供动力,相比于对薄膜的几个点进行夹持提升,本方案使薄膜的受力更均匀;而且本方案的两个动力辊还能对薄膜进行挤压,使膜泡压平成平直折叠状态时的折痕更稳定;同时,本方案的两个动力辊还能对膜泡中的气泡进行排挤,避免膜泡中的气泡进入薄膜内的情况。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动力辊分别命名为第一动力辊和第二动力辊,驱动电机与第一动力辊固定,第一动力辊的端部同轴固定设有主动齿轮,第二动力辊的端部同轴固定设有与主动齿轮啮合的从动齿轮。本方案的使用一个驱动电机即可带动两个动力辊同时转动,减少了设备的生产成本和运行成本,同时,本方案还能使两个动力辊的转速相同,从而避免了两个动力辊之间存在动力差,而导致膜泡的两侧受力不均的情况。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第一侧板的下端铰接设有伸缩机构,伸缩机构的自由端与第二侧板铰接。本方案能对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角度进行调节和固定,使设备能适用于展平不同直径的膜泡,提升了设备的适用范围。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机架上设有用于限制偏转幅度的限位槽,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分别铰接设于限位槽内。本方案能对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偏转幅度进行限定,避免了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之间夹角过小而导致膜泡被压坏的情况,同时也能避免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夹角过大而导致导向机构失效的情况。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伸缩机构为伸缩杆。本方案的伸缩杆能对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进行支撑,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夹角更稳定。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伸缩杆包括相互套设的内轴杆和外套筒,外套筒上呈线性分布有若干外插孔,内轴杆上设有用于与外插孔配合的通孔。本方案的结构简单,便于加工,且运行稳定。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通孔和外插孔均为圆孔。本方案的圆孔结构简单,便于加工。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动力辊与机架之间连接有轴承。本方案能减少动力辊与机架之间的摩擦,减小动力辊的运行噪音和磨损,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薄膜展平机构实施例一的轴测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主视剖视图,以图1的箭头方向为主视方向,剖切面过转动辊的中点。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主视剖视图,以图1的箭头方向为主视方向,剖切面过转动辊的中点。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机架1、第一侧板2、第二侧板3、铰耳4、转动辊5、第一动力辊6、第二动力辊7、主动齿轮8、从动齿轮9、内轴杆10、外套筒11、外插孔12、通孔13、第一限位槽14、第二限位槽15。实施例一如附图1所示:薄膜展平机构,包括机架1、导向机构和用于牵引膜泡穿过导向机构的动力机构,导向机构包括结构相同的第一侧板2和第二侧板3,此处为便于区分,将左侧(图2视角)的命名为第一侧板2,将右侧(图2视角)的命名为第二侧板3,第一侧板2和第二侧板3的上端均一体成型有铰耳4,铰耳4通过轴销与机架1铰接;如图2所示,第一侧板2和第二侧板3呈八字形设置,第一侧板2和第二侧板3之间的夹角为20-90°,此处以35°为例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第一侧板2和第二侧板3上均通过轴销转动连接有若干转动辊5,第一侧板2上的若干转动辊5呈线性并列设置,如图2所示,第一侧板2上的转动辊5的右侧从第一侧板2中露出,从而使薄膜能与转动辊5直接接触。如图1所示,动力机构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动力辊和用于驱动动力辊的驱动电机(图中未示出),此处为便于说明,分别将左侧(图2视角)的动力辊命名为第一动力辊6,将右侧(图2视角)的动力辊命名为第二动力辊7,第一动力辊6和第二动力辊7平行于第一侧板2与第二侧板3所在平面的相交线设置,第一动力辊6和第二动力辊7均通过轴承与机架1转动连接,两个动力辊之间留有供薄膜穿过的通道,附图为便于区分展示,在第一动力辊6和第二动力辊7之间留有较大间隙,实际生产过程中,可根据具体生产的薄膜产品的厚度对第一动力辊6和第二动力辊7之间的距离进行相应调节。驱动电机选用步进电机,驱动电机通过螺栓与机架1固定,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一动力辊6固定,第一动力辊6的端部同轴固定卡接有主动齿轮8,第二动力辊7的端部同轴固定卡接有与主动齿轮8啮合的从动齿轮9。具体实施过程如下:启动驱动电机,带动第一动力辊6逆时针(图2视角)转动,第一动力辊6带动主动齿轮8转动,进而通过从动齿轮9带动第二动力辊7转动,从而实现了第一动力辊6和第二动力辊7的运动同步的目的;第一动力辊6和第二动力辊7的转动,能将薄膜向上提升,从而使薄膜能匀速经过导向机构,实现碾压展平;第一动力辊6和第二动力辊7能将膜泡中的气体向下压,避免膜泡中的气体进入薄膜中,对薄膜的展平造成影响的情况;同时,本方案的转动辊5能将薄膜与导向机构之间的摩擦转变成滚动摩擦,从而避免了薄膜的外表面被导向机构刮擦损伤的情况;同时,本方案的转动辊5还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薄膜展平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和导向机构,导向机构包括结构相同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均与机架铰接,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呈八字形设置,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之间的夹角为20-90°,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上均转动连接有若干转动辊。/n

【技术特征摘要】
1.薄膜展平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和导向机构,导向机构包括结构相同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均与机架铰接,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呈八字形设置,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之间的夹角为20-90°,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上均转动连接有若干转动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展平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牵引膜泡穿过导向机构的动力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薄膜展平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机构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动力辊和用于驱动动力辊的驱动电机,两个动力辊均与机架转动连接,两个动力辊之间留有供薄膜穿过的通道,动力辊平行于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所在平面的相交线设置,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动力辊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薄膜展平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辊分别命名为第一动力辊和第二动力辊,驱动电机与第一动力辊固定,第一动力辊的端部同轴固定设有主动齿轮,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玉毛潞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瑞霆塑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