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40335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5 23: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所说显示装置包括:背板、显示面板、偏光片、光学胶层以及盖板,通过在通孔区域的各个膜层的一端设置斜面结构,每一膜层的斜面共面,并且第一斜面与最底层的背板一侧的夹角为一钝角。进而可以使面板散出的杂散光角度变小,从而避免进行摄像模块区域,从而达到解决杂散光对摄像模块造成影响的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
,特别是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柔性OLED显示屏制造技术的逐渐成熟,越来越多采用屏下摄像头设计的手机在市场上出现,在盲孔(屏幕显示区域不挖孔)OLED屏下摄像头还未完全成熟的现况下,通孔(屏幕显示区域挖孔)OLED屏下摄像头的产品率先发布。如图1所示,显示面板中的像素向上发光,为了达到更好的显示效果,像素的发光方向(图1中的箭头方向)一般会具有一定倾斜角度,而不是直角向上发光。由于发光角度的机制,加上偏光片11和本身折射率的关系,导致整个屏幕的挖孔区域12产生侧向的漏光现象。这种现象对通孔屏中的摄像头(Lens)成像造成影响,杂散光使摄像头中的感光传感器接受的信息产生重叠,成像变得模糊。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用以减小面板散光对摄像头的影响。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背板,所述背板的一端具有第一斜面;显示面板,设于所述背板上,所述显示面板的一端具有第二斜面;其中,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第二斜面共面,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背板远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的夹角为钝角。进一步地,还包括:偏光片,设于所述显示面板上,所述偏光片的一端具有第三斜面,所述第三斜面与所述第二斜面共面。进一步地,还包括:光学胶层,设于所述偏光片上,所述光学胶层的一端具有第四斜面,所述第四斜面与所述第三斜面的共面。进一步地,所述钝角大于135°。进一步地,还包括:盖板,设于所述光学胶层上。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第二斜面通过激光切割形成。进一步地,还包括:摄像模块,位于一通孔下方,所述通孔位于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第二斜面的一侧。进一步地,所述显示面板为OLED显示面板。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斜面与所述第四斜面通过激光切割形成。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的制备方法,包括:提供一背板;形成一显示面板于所述背板上;形成一偏光片于所述显示面板上;形成一光学胶层于所述偏光片上;将所述背板倒置于一平台上,所述背板位于最上一层,所述光学胶层位于最下一层;沿着一倾斜的切割线将所述背板、所述显示面板、所述偏光片、以及所述光学胶层激光切割,得到所述的显示装置。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通过在通孔区域的各个膜层的一端设置斜面结构,每一膜层的斜面的剖面共面,并且第一斜面与最底层的背板的一侧的夹角为一钝角。进而可以使面板散出的杂散光角度变小,从而避免进行摄像模块区域,从而达到解决杂散光对摄像模块造成影响的现象。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图1为现有技术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显示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显示装置的未切割前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显示装置的切割后的结构示意图;显示装置100;背板101;显示面板102;偏光片103;光学胶层104;盖板105;第一斜面1011;第二斜面1021;第三斜面1031;第四斜面1041;摄像模块106。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内容,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和保护范围不限于此。以下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式,用以例示本专利技术可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本专利技术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顶」、「底」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专利技术,而非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如图2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显示装置100,包括:背板101、显示面板102、偏光片103、光学胶层104以及盖板105。在本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显示装置100还形成有一通孔108,可供光线穿过。所述背板101一端具有第一斜面1011。更具体地讲,在所述背板101的靠近所述通孔108的一端形成所述第一斜面1011。所述显示面板102设于所述背板101上,所述显示面板102的一端具有第二斜面1021。进一步地,在所述显示面板102的靠近所述通孔108的一端形成所述第二斜面1021。所述第一斜面1011与所述第二斜面1021的共面,所述第一斜面1011与所述背板101远离所述显示面板102的一侧的夹角107为钝角。所述钝角大于135°。所述偏光片103设于所述显示面板102上,所述偏光片103的一端具有第三斜面1031,所述第三斜面1031与所述第二斜面1021共面。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偏光片103的靠近所述通孔108的一端形成所述第三斜面1031。所述光学胶层104设于所述偏光片103上,所述光学胶层104的一端具有第四斜面1041,所述第四斜面1041与所述第三斜面1031共面。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光学胶层104的靠近所述通孔108的一端形成所述第四斜面1041。所述盖板105设于所述光学胶层104上。所述第一斜面1011与所述第二斜面1021通过激光切割形成。所述第三斜面1031与所述第四斜面1041通过激光切割形成。所述第一至第四斜面共面,例如可以是属于同一平面的共面,或者是属于同一曲面或弧面的共面。所述显示装置100还包括一摄像模块106。所述摄像模块106位于所述通孔108下方,所述通孔108位于所述第一斜面1011与所述第二斜面1021的一侧。具体地,所述通孔108位于所述背板101、所述显示面板102、所述偏光片103、所述光学胶层104的一端,并且位于所述第一至第四斜面的一侧。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显示装置100,通过在通孔区域的各个膜层的一端设置斜面结构,每一膜层的斜面的剖面共面,并且第一斜面1011与最底层的背板101的一侧的夹角107为一钝角。进而可以使面板散出的杂散光角度变小,从而避免进行摄像模块106区域,从而达到解决杂散光对摄像模块106造成影响的现象。所述显示面板102为OLED显示面板。如图3所示,所述显示面板102具有层状结构,包括:基板201、缓冲层202、介电层203以及阳极层204。所述缓冲层202设于所述基板201上。所述介电层203设于所述缓冲层202上,所述阳极层204设于所述介电层203上。所述薄膜晶体管210设于所述显示面板102的介电层中。所述薄膜晶体管210包括:半导体层211、第一栅极212、第二栅极213、源漏极层214。所述介电层203包括:第一栅极绝缘层2031、第二栅极绝缘层2032、层间绝缘层2033以及平坦化层2034。所述半导体层211设于所述缓冲层202远离所述基板201的一侧;所述半导体层211的材料为多晶硅或单晶硅。所述第一栅极绝缘层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背板,所述背板的一端具有第一斜面;/n显示面板,设于所述背板上,所述显示面板的一端具有第二斜面;/n其中,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第二斜面共面,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背板远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的夹角为钝角。/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背板,所述背板的一端具有第一斜面;
显示面板,设于所述背板上,所述显示面板的一端具有第二斜面;
其中,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第二斜面共面,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背板远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的夹角为钝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偏光片,设于所述显示面板上,所述偏光片的一端具有第三斜面,所述第三斜面与所述第二斜面共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光学胶层,设于所述偏光片上,所述光学胶层的一端具有第四斜面,所述第四斜面与所述第三斜面共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钝角大于135°。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盖板,设于所述光学胶层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孟起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