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滑板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99682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5 23: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滑板车,包括踏板、承重架、前轮架、支杆、前轮、后轮和车把,所述踏板扣合固定在承重架上,所述承重架的前端与前轮架固定,所述前轮架转动连接所述前轮,所述承重架的后端安装所述后轮,所述前轮与后轮均由外胶圈、缓冲件和内钢圈组成,所述缓冲件包括上连接件、下连接件和限位套接在上连接件、下连接件之间的弹簧,所述上连接件、下连接件伸缩套接且上连接件的顶端呈弧形与外胶圈的内壁贴合连接,所述前轮架的顶端一侧与支杆的底端一侧铰接,前轮架的顶端另一侧与支杆的底端另一侧通过锁扣扣合连接,所述支杆的顶端通过沉头螺钉安装有车把,所述车把上固定有电子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安全牢固,减震强,功能多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滑板车
本技术涉及滑板车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新型滑板车。
技术介绍
滑板车(Bicman)是继传统滑板之后的又一滑板运动的新型产品形式,它是一种简单的省力运动机械,滑板车风靡日本东南亚,源于它的简便易学,只要一分钟就能学会,十分钟就能作出一些花样动作。所以,滑板车的热浪逐渐登陆国内市场。"滑板车"非常轻便,重量一般在3kg以下,存放时为折叠状态,用30秒钟即可展开或叠起,滑板车由于速度适中,好学易操纵,有刹车装置(踩后轮刹车),如果只是平时代步、普通娱乐,一般情况下不容易摔倒。所以它适合多种年龄层的使用,特别在青少年中更是让人爱不释手,以拥有一车辆为荣。滑板车对青少年正在发育完善的平衡系统更是有良好的锻炼效果。但是现有的滑板车抗震性差,其在经过不平整路面时容易颠簸导致难以掌握方向,存在安全隐患,且现有的滑板车结构不够牢固,功能单一。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滑板车,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滑板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踏板(1)、承重架(2)、前轮架(3)、支杆(18)、前轮(4)、后轮(5)和车把(13),所述踏板(1)扣合固定在承重架(2)上,所述承重架(2)的前端与前轮架(3)固定,所述前轮架(3)转动连接所述前轮(4),所述承重架(2)的后端安装所述后轮(5),所述前轮(4)与后轮(5)均由外胶圈(7)、缓冲件(6)和内钢圈(8)组成,所述缓冲件(6)包括上连接件(9)、下连接件(11)和限位套接在上连接件(9)、下连接件(11)之间的弹簧(10),所述上连接件(9)、下连接件(11)伸缩套接且上连接件(9)的顶端呈弧形与外胶圈(7)的内壁贴合连接,所述前轮架(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滑板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踏板(1)、承重架(2)、前轮架(3)、支杆(18)、前轮(4)、后轮(5)和车把(13),所述踏板(1)扣合固定在承重架(2)上,所述承重架(2)的前端与前轮架(3)固定,所述前轮架(3)转动连接所述前轮(4),所述承重架(2)的后端安装所述后轮(5),所述前轮(4)与后轮(5)均由外胶圈(7)、缓冲件(6)和内钢圈(8)组成,所述缓冲件(6)包括上连接件(9)、下连接件(11)和限位套接在上连接件(9)、下连接件(11)之间的弹簧(10),所述上连接件(9)、下连接件(11)伸缩套接且上连接件(9)的顶端呈弧形与外胶圈(7)的内壁贴合连接,所述前轮架(3)的顶端一侧与支杆(18)的底端一侧铰接,前轮架(3)的顶端另一侧与支杆(18)的底端另一侧通过锁扣(12)扣合连接,所述支杆(18)的顶端通过沉头螺钉安装有车把(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锦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乐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