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座椅安装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98404 阅读:8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5 23: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座椅安装支架,包括座椅转轴安装部分和支撑部分。其中所述座椅转轴安装部分10连接至所述支撑部分20;所述座椅转轴安装部分10连接至座椅转轴;所述座椅转轴安装部分10连接至车身后轮罩板2;所述支撑部分20连接至所述车身后轮罩板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座椅安装支架
本技术涉及车辆座椅,具体涉及一种座椅安装支架。
技术介绍
汽车侧面碰撞事故是一种常见的事故类型。我国于2006年7月1日开始实施《汽车侧面碰撞的乘员保护》(GB20071-2006)的强制性国家标准。该标准对车辆侧面碰撞的试验方法和安全评价方法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同时,我国针对新上市车型实施新车星级评定(CNCAP)其中侧面碰撞工况也占居重要成分。随着C-NCAP的顺利实施及研究的深入,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也对《C-NCAP管理规则》进行了多次完善和提升,经历了2006年版、2009年版、2012年版和2015版的变更。2018年版中规划更换侧面碰撞的可变形障壁,使之更接近真实路况中的碰撞事故在2018年版C-NCAP侧面碰撞工况中,试验将采用新的可变形障壁重量为1400kg,以50km/h速度100%覆盖面积来撞击驾驶员侧车体的侧面。新的障壁比原有的障壁在尺寸上变大、在重量上变重,故碰撞能量大大增加,同时撞击位置后移250毫米,上抬50毫米。在碰撞过程中,并严重影响到后排乘员的安全。对车身后端及C柱等结构的设计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车身C柱的侵入量和侵入速度直接决定后排乘员性能水平。针对新的可变形障壁,合理的C柱结构以及引入全新的传力路径尤为重要。传统座椅安装支架结构只是为了安装座椅转轴结构,与车身C柱结构无任何连接结构,未能起到侧面的承载作用,如图1和图2所示。在新工况大障壁侧碰下,车身C柱结构无支撑结构,势必导致过大的侵入量和侵入速度,将造成后排乘员的严重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方面在于,提供一种全新的传力路径,有效地控制车身C柱在侧碰中的侵入量和侵入速度,提高整车侧面碰撞的安全性能,并且合理控制车身结构重量。为了解决或者至少缓解上述问题中的至少一个,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根据本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座椅安装支架。所述座椅安装支架包括座椅转轴安装部分10和支撑部分20。其中,所述座椅转轴安装部分10连接至所述支撑部分20;所述座椅转轴安装部分10连接至座椅转轴;所述座椅转轴安装部分10连接至车身后轮罩板2;所述支撑部分20连接至所述车身后轮罩板2。可选地,根据上述座椅安装支架,所述座椅转轴安装部分10包括第一翻边部分B102和转轴安装部分104。其中,所述第一翻边部分B102连接至所述车身后轮罩板2;所述转轴安装部分104连接至所述座椅转轴。可选地,根据上述座椅安装支架,所述支撑部分20包括第二翻边部分B202,所述第二翻边部分B202连接至所述车身后轮罩板2。可选地,根据上述座椅安装支架,所述座椅转轴安装部分10还包括第一翻边部分A101和第一连接部分103,所述支撑部分20还包括第二翻边部分A201和第二连接部分203。其中所述第一翻边部分A101连接至所述第二连接部分203,所述第二翻边部分A201连接至所述第一连接部分103。可选地,根据上述座椅安装支架,所述座椅转轴安装部分10由钢板一体冲压成型。可选地,根据上述座椅安装支架,所述支撑部分20由钢板一体冲压成型。可选地,根据上述座椅安装支架,所述座椅转轴安装部分10的厚度为1.5~2.5毫米,长度为120~180毫米。可选地,根据上述座椅安装支架,所述支撑部分20的厚度为1.0~2.0毫米,长度为170~240毫米。可选地,根据上述座椅安装支架,所述连接采用焊接方式。根据本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具备根据上述任一座椅安装支架。根据以下描述和附图本技术的以上特征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附图说明从结合附图的以下详细说明中,将会使本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及优点更加完整清楚,其中,相同或相似的要素采用相同的标号表示。图1是一种常规座椅安装支架的示意图。图2是一种常规座椅安装支架安装在车辆内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座椅安装支架的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座椅安装支架安装在车辆内的示意图。图5是根据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座椅安装支架的示意图。图6是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座椅安装支架的顶视图。图7是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座椅安装支架的侧视图。图8是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座椅安装支架的正视图。图9是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座椅安装支架的座椅转轴安装部分的示意图。图10是根据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座椅安装支架的座椅转轴安装部分的示意图。图11是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座椅安装支架的支撑部分的示意图。图12是根据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座椅安装支架的支撑部分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参照其中图示了本技术示意性实施例的附图更为全面地说明本技术。但本技术可以按不同形式来实现,而不应解读为仅限于本文给出的各实施例。给出的上述各实施例旨在使本文的披露全面完整,从而使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理解更为全面和准确。诸如“包含”、“包括”和“具备”之类的用语表示除了具有在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有直接和明确表述的部件以外,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也不排除具有未被直接或明确表述的其它部件的情形。诸如“第一”和“第二”之类的用语并不表示单元或部件在时间、空间、大小等方面的顺序,而仅仅是作区分各单元或部件之用。图3示出了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座椅安装支架的示意图。该座椅安装支架由座椅转轴安装部分10和支撑部分20两部分组成。其中,座椅转轴安装部分10焊接至座椅转轴。图4示出了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座椅安装支架安装在车辆内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座椅安装支架焊接至车身后轮罩板2。图6、图7和图8分别示出了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座椅安装支架的顶视图、侧视图和正视图。图9示出了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座椅安装支架的座椅转轴安装部分的示意图。如图所示,该座椅转轴安装部分包括第一翻边部分A101、第一翻边部分B102、第一连接部分103以及转轴安装部分104。其中,第一翻边部分B102焊接至车身后轮罩板2,转轴安装部分104焊接至座椅转轴。图1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座椅安装支架的支撑部分的示意图。如图所示,该支撑部分部分包括第二翻边部分A201、第二翻边部分B202以及第二连接部分203。其中,第二翻边部分B202焊接至车身后轮罩板2,第二翻边部分A201焊接至第一连接部分103,并且第二连接部分203焊接至第一翻边部分A101。优选地,座椅安装支架的座椅转轴安装部分10和支撑部分20均可以由钢板一体冲压成型。考虑到焊接工艺及质量成本,座椅转轴安装部分10的厚度优选为1.5~2.5毫米,其长度优选为120~180毫米。支撑部分20的厚度优选为1.0~2.0毫米,其长度优选为170~240毫米。图5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座椅安装支架的示意图。该座椅安装支架由座椅转轴安装部分10和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座椅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座椅转轴安装部分(10)和支撑部分(20),其中/n所述座椅转轴安装部分(10)连接至所述支撑部分(20),/n所述座椅转轴安装部分(10)连接至座椅转轴,/n所述座椅转轴安装部分(10)连接至车身后轮罩板(2),/n所述支撑部分(20)连接至所述车身后轮罩板(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座椅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座椅转轴安装部分(10)和支撑部分(20),其中
所述座椅转轴安装部分(10)连接至所述支撑部分(20),
所述座椅转轴安装部分(10)连接至座椅转轴,
所述座椅转轴安装部分(10)连接至车身后轮罩板(2),
所述支撑部分(20)连接至所述车身后轮罩板(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转轴安装部分(10)包括第一翻边部分B(102)和转轴安装部分(104),其中
所述第一翻边部分B(102)连接至所述车身后轮罩板(2),
所述转轴安装部分(104)连接至所述座椅转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分(20)包括第二翻边部分B(202),所述第二翻边部分B(202)连接至所述车身后轮罩板(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转轴安装部分(10)还包括第一翻边部分A(101)和第一连接部分(103),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新
申请(专利权)人: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