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具有防水透气功能的涤纶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97023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5 23: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具有防水透气功能的涤纶布,包括面料基体层,所述面料基体层上表面包覆连接有纳米银离子抗菌上层,所述纳米银离子抗菌上层上表面粘合连接有第一定型粘合层,所述第一定型粘合层上表面粘合连接有防护层,所述面料基体层下表面包覆连接有纳米银离子抗菌下层,所述纳米银离子抗菌下层下表面粘合连接有第二定型粘合层,所述第二定型粘合层下表面粘合连接有透气层,所述透气层下表面包覆连接有竹炭纤维层,所述竹炭纤维层下表面粘合连接有第三定型粘合层,所述第三定型粘合层下表面粘合连接有贴身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防水透气功能,同时具有高强度,耐腐蚀,可快速吸汗提高人体穿着舒适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具有防水透气功能的涤纶布
本技术涉及一种新型具有防水透气功能的涤纶布,属于涤纶布

技术介绍
涤纶又称之为聚酯纤维,是由有机二元酸和二元醇缩聚而成的聚酯经纺丝所得的合成纤维,简称PET纤维,属于高分子化合物。于1941年专利技术,是当前合成纤维的第一大品种,聚酯纤维最大的优点是抗皱性和保形性很好,具有较高的强度与弹性恢复能力,其坚牢耐用、抗皱免烫、不粘毛。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服装面料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坚牢耐用以及无法满足人们对布料的要求,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功能性布料,不过现有技术中多数布料功能性较为单一,防水透气性也有待提高,耐腐蚀性较差,布料使用时间过长可能导致细菌滋生,当人们运动出汗时,衣服粘在身上,影响人们正常穿着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新型具有防水透气功能的涤纶布,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具有防水透气功能的涤纶布,包括面料基体层,所述面料基体层上表面包覆连接有纳米银离子抗菌上层,所述纳米银离子抗菌上层上表面粘合连接有第一定型粘合层,所述第一定型粘合层上表面粘合连接有防护层,所述面料基体层下表面包覆连接有纳米银离子抗菌下层,所述纳米银离子抗菌下层下表面粘合连接有第二定型粘合层,所述第二定型粘合层下表面粘合连接有透气层,所述透气层下表面包覆连接有竹炭纤维层,所述竹炭纤维层下表面粘合连接有第三定型粘合层,所述第三定型粘合层下表面粘合连接有贴身层。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透气层内设有气孔,所述气孔之间填充有吸水棉。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防护层包括抗静电层、耐腐蚀层、铜氨丝纤维层、防水层,所述抗静电层下表面与第一定型粘合层上表面粘合连接,所述抗静电层包覆连接有耐腐蚀层,所述耐腐蚀层包覆连接有铜氨丝纤维层,所述铜氨丝纤维层包覆连接有防水层。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贴身层包括隔热层与柔软绒毛层,所述隔热层上表面与第三定型粘合层下表面粘合连接,所述隔热层下表面与柔软绒毛层上表面缝合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面料基体层包括由经向编织的第一涤纶丝与纬向编织的第二涤纶丝,所述第一涤纶丝与第二涤纶丝交叉编织形成面料基体层。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耐腐蚀层的材质为聚乙烯醇缩甲醛纤维,所述防水层采用聚氨酯薄膜。本技术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设置防水层可使涤纶布具有防水性,聚氨酯薄膜具有防水透气性,在进行防水的同时还能增加涤纶布的透气性,通过设置透气层使涤纶布的透气性有所提升,气孔与吸水棉配合使用加速空气流通,同时能吸收空气中的水分。2、本技术通过设置纳米银离子抗菌上层与纳米银离子抗菌下层可以有效抑制细菌滋生,纳米银离子对人体无害,可持久使用保护人体健康,通过设置防腐蚀层使涤纶布的抗腐蚀性提升,聚乙烯醇缩甲醛纤维具有耐磨性、耐光性、耐腐蚀性,可延长涤纶布的使用寿命。3、本技术通过设置铜氨丝纤维层可有效的增强涤纶布的染色与显色性,使涤纶布可以染成各种鲜艳的颜色,通过设置竹炭纤维层可快速吸汗,保持涤纶布干燥,提升人体穿着舒适度,通过设置隔热层与柔软绒毛层使涤纶布在贴身穿着时可对人体进行保暖,同时可提高涤纶布的整体柔软度。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防护层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贴身层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面料基体层编织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面料基体层;2、纳米银离子抗菌上层;3、第一定型粘合层;4、防护层;5、纳米银离子抗菌下层;6、第二定型粘合层;7、透气层;8、竹炭纤维层;9、第三定型粘合层;10、贴身层;11、气孔;12、吸水棉;13、抗静电层;14、耐腐蚀层;15、铜氨丝纤维层;16、防水层;17、隔热层;18、柔软绒毛层;19、第一涤纶丝;20、第二涤纶丝。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图4所示,一种新型具有防水透气功能的涤纶布,包括面料基体层1,面料基体层1上表面包覆连接有纳米银离子抗菌上层2,纳米银离子抗菌上层2上表面粘合连接有第一定型粘合层3,第一定型粘合层3上表面粘合连接有防护层4,面料基体层1下表面包覆连接有纳米银离子抗菌下层5,纳米银离子抗菌下层5下表面粘合连接有第二定型粘合层6,第二定型粘合层6下表面粘合连接有透气层7,透气层7下表面包覆连接有竹炭纤维层8,竹炭纤维层8下表面粘合连接有第三定型粘合层9,第三定型粘合层9下表面粘合连接有贴身层10。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透气层7内设有气孔11,气孔11之间填充有吸水棉12,气孔11与吸水棉12配合使用加速空气流通,同时能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防护层4包括抗静电层13、耐腐蚀层14、铜氨丝纤维层15、防水层16,抗静电层13下表面与第一定型粘合层3上表面粘合连接,抗静电层13包覆连接有耐腐蚀层14,耐腐蚀层14包覆连接有铜氨丝纤维层15,铜氨丝纤维层15包覆连接有防水层16,耐腐蚀层14的材质为聚乙烯醇缩甲醛纤维,防水层16采用聚氨酯薄膜。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贴身层10包括隔热层17与柔软绒毛层18,隔热层17上表面与第三定型粘合层9下表面粘合连接,隔热层17下表面与柔软绒毛层18上表面缝合连接,通过设置隔热层17与柔软绒毛层18使涤纶布在贴身穿着时可对人体进行保暖,同时可提高涤纶布的整体柔软度。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面料基体层1包括由经向编织的第一涤纶丝19与纬向编织的第二涤纶丝20,第一涤纶丝19与第二涤纶丝20交叉编织形成面料基体层1。为了方便理解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以下就本技术在实际过程中的工作原理或者操作方式进行详细说明。本技术工作原理:本技术通过设置防水层16可使涤纶布具有防水性,聚氨酯薄膜具有防水透气性,在进行防水的同时还能增加涤纶布的透气性,通过设置透气层7使涤纶布的透气性有所提升,气孔11与吸水棉12配合使用加速空气流通,同时能吸收空气中的水分,通过设置纳米银离子抗菌上层2与纳米银离子抗菌下层5可以有效抑制细菌滋生,纳米银离子对人体无害,可持久使用保护人体健康,通过设置防腐蚀层使涤纶布的抗腐蚀性提升,聚乙烯醇缩甲醛纤维具有耐磨性、耐光性、耐腐蚀性,可延长涤纶布的使用寿命,通过设置铜氨丝纤维层15可有效的增强涤纶布的染色与显色性,使涤纶布可以染成各种鲜艳的颜色,通过设置竹炭纤维层8可快速吸汗,保持涤纶布干燥,提升人体穿着舒适度,通过设置隔热层17与柔软绒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具有防水透气功能的涤纶布,包括面料基体层(1),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料基体层(1)上表面包覆连接有纳米银离子抗菌上层(2),所述纳米银离子抗菌上层(2)上表面粘合连接有第一定型粘合层(3),所述第一定型粘合层(3)上表面粘合连接有防护层(4),所述面料基体层(1)下表面包覆连接有纳米银离子抗菌下层(5),所述纳米银离子抗菌下层(5)下表面粘合连接有第二定型粘合层(6),所述第二定型粘合层(6)下表面粘合连接有透气层(7),所述透气层(7)下表面包覆连接有竹炭纤维层(8),所述竹炭纤维层(8)下表面粘合连接有第三定型粘合层(9),所述第三定型粘合层(9)下表面粘合连接有贴身层(1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具有防水透气功能的涤纶布,包括面料基体层(1),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料基体层(1)上表面包覆连接有纳米银离子抗菌上层(2),所述纳米银离子抗菌上层(2)上表面粘合连接有第一定型粘合层(3),所述第一定型粘合层(3)上表面粘合连接有防护层(4),所述面料基体层(1)下表面包覆连接有纳米银离子抗菌下层(5),所述纳米银离子抗菌下层(5)下表面粘合连接有第二定型粘合层(6),所述第二定型粘合层(6)下表面粘合连接有透气层(7),所述透气层(7)下表面包覆连接有竹炭纤维层(8),所述竹炭纤维层(8)下表面粘合连接有第三定型粘合层(9),所述第三定型粘合层(9)下表面粘合连接有贴身层(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具有防水透气功能的涤纶布,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层(7)内设有气孔(11),所述气孔(11)之间填充有吸水棉(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具有防水透气功能的涤纶布,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层(4)包括抗静电层(13)、耐腐蚀层(14)、铜氨丝纤维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辛哲浩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纳莱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