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拉型人造棉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55494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1 17: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拉型人造棉面料,涉及纺织品技术领域,旨在解决目前的人棉面料本身抗拉性能较差,在受力发生弹性形变以后,人棉面料容易发生弹性形变并且回弹效果极差,从而使得面料在变形后无法恢复原状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芯层的外层包裹有特殊柔软保护层,抗拉层由抗拉纱线编织而成,抗拉纱线包括弹性纱一以及若干设在弹性纱一上的竹节体,弹性纱一外侧环形分布有若干与竹节体粘接的加强纱线一,加强纱线一与竹节体的连接处形成连接部,位于相邻连接部之间的加强纱线一形成连接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抗拉型人造棉面料通过抗拉层提高面料抗拉强度使面料能够在拉伸后回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拉型人造棉面料
本技术涉及纺织品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抗拉型人造棉面料。
技术介绍
人棉面料,简称人棉,是指人造棉,学名粘胶纤维,属于人造纤维,手感类似棉,价格比棉便宜,由于吸湿性好,穿着舒适,可纺性优良,常与棉、毛或各种合成纤维混纺、交织、用于各类服装及装饰用纺织品,是一种应用较广泛的纺织材料,但是目前的人棉面料本身抗拉性能较差,在受力发生弹性形变以后,人棉面料容易发生弹性形变并且回弹效果极差,从而使得面料在变形后无法恢复原状。因此,本技术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抗拉层提高面料抗拉强度使面料能够在拉伸后回弹的抗拉型人造棉面料。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抗拉型人造棉面料,包括防水层和抗拉层,所述防水层与抗拉层之间通过粘接剂连接,所述防水层由拒水纱线编织而成,所述拒水纱线包括芯层,所述芯层的外层包裹有特殊柔软保护层,所述抗拉层由抗拉纱线编织而成,所述抗拉纱线包括弹性纱一以及若干设在弹性纱一上的竹节体,所述弹性纱一外侧环形分布有若干与竹节体粘接的加强纱线一,所述加强纱线一与竹节体的连接处形成连接部,位于相邻连接部之间的所述加强纱线一形成连接段。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防水层,从而使得本面料能够具备一定的防水效果,并且在受水时,能够通过拒水纱线中的特殊柔软保护层遇水膨胀从而缩小防水层编织时产生的微孔间隙,令水分无法穿透本层,而通过设置抗拉层,从而使得本面料的抗拉型能得到进一步增强,并且能够在受力拉扯后通过自身具备的弹性恢复性能来恢复原状,同时,增强了整个面料的抗拉极限,使得人们需要花费更多力才能够使得本面料发生形变。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芯层由中空纱以及螺旋缠绕在中空纱上的弹性纱二和加强纱线二组成。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中空纱和弹性纱二,从而使得拒水纱线具备较好的弹性,令整个面料遭受外力的时候,防水层一同受力后能够通过拒水纱线具备的弹性来进行抵抗,并且通过拒水纱线具备的弹性来令防水层恢复原状。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若干所述竹节体在弹性纱一的长度方向上阵列分布。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竹节体在弹性纱一的长度方向上阵列分布,从而使得竹节体分布均匀,并且能够使得抗拉纱线的各个位置的抗拉强度得到均匀加强。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段的长度大于相邻连接部之间的间距。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连接段的长度大于相邻连接部之间的间距,从而使得弹性纱一在发生一定拉伸后,连接段刚好被连接部拉直后,加强纱线一才会通过连接段对拉力进行抵抗,使得抗拉纱线能够适当拉伸。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竹节体由棉纤维一粘接在弹性纱一的外侧成型,所述棉纤维一平均长度为15~25mm。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竹节体由棉纤维一粘接在弹性纱一的外侧成型,棉纤维一平均长度为15~25mm,从而使得竹节体的加工较为便捷,方便人们制备抗拉纱线。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中空纱采用人造棉材料,所述弹性纱二和弹性纱一均为粘胶纤维,所述加强纱线二和加强纱线一均为棉纤维二。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水层和抗拉层均采用单面四针道编织,编织的花型以八路为一循环,八路花型依次为:第一路为成圈组织、浮线、集圈组织、浮线;第二路为浮线、集圈组织、成圈组织、成圈组织;第三路为成圈组织、集圈组织、成圈组织、成圈组织;第四路为成圈组织、集圈组织、成圈组织、成圈组织;第五路为浮线、成圈组织、浮线、集圈组织;第六路为成圈组织、浮线、成圈组织、成圈组织;第七路为集圈组织、成圈组织、成圈组织、成圈组织;第八路为集圈组织、成圈组织、成圈组织、成圈组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水层和抗拉层的克重和为150-250g/m2。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防水层,从而使得本面料能够具备一定的防水效果,并且在受水时,能够通过拒水纱线中的特殊柔软保护层遇水膨胀从而缩小防水层编织时产生的微孔间隙,令水分无法穿透本层,而通过设置抗拉层,从而使得本面料的抗拉型能得到进一步增强,并且能够在受力拉扯后通过自身具备的弹性恢复性能来恢复原状,同时,增强了整个面料的抗拉极限,使得人们需要花费更多力才能够使得本面料发生形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三角配置图;图3为本技术中抗拉纱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抗拉纱线的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中拒水纱线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防水层;2、抗拉层;3、弹性纱一;4、竹节体;5、加强纱线一;6、连接部;7、连接段;8、中空纱;9、弹性纱二;10、加强纱线二;11、特殊柔软保护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实施例:一种抗拉型人造棉面料如图1至5所示,一种抗拉型人造棉面料,包括防水层1和抗拉层2,防水层1和抗拉层2的克重和为150-250g/m2,防水层1和抗拉层2均采用单面四针道编织,通过大圆机加工即可获得,编织的花型以八路为一循环,八路花型依次为:第一路为成圈组织、浮线、集圈组织、浮线;第二路为浮线、集圈组织、成圈组织、成圈组织;第三路为成圈组织、集圈组织、成圈组织、成圈组织;第四路为成圈组织、集圈组织、成圈组织、成圈组织;第五路为浮线、成圈组织、浮线、集圈组织;第六路为成圈组织、浮线、成圈组织、成圈组织;第七路为集圈组织、成圈组织、成圈组织、成圈组织;第八路为集圈组织、成圈组织、成圈组织、成圈组织,并且防水层1与抗拉层2之间通过粘接剂连接,防水层1由拒水纱线编织而成,拒水纱线包括芯层,芯层由采用人造棉材料的中空纱8以及螺旋缠绕在中空纱8上的弹性纱二9和加强纱线二10组成,中空纱8可通过喷丝板制备,芯层的外层包裹有为柔软型弹性橡胶的特殊柔软保护层11,为柔软型弹性橡胶的特殊柔软保护层11雨水膨胀,该特殊柔软保护层11于公开号为CN209128636U的一种防水型纺织布中明确表述,故而本申请文件中不再做赘述,抗拉层2由抗拉纱线编织而成,抗拉纱线包括弹性纱一3以及若干设在弹性纱一3上且沿弹性纱一3长度方向阵列分布的竹节体4,竹节体4由棉纤维一粘接在弹性纱一3的外侧成型,棉纤维一平均长度为15~25mm,弹性纱一3外侧环形分布有若干与竹节体4粘接的加强纱线一5,加强纱线一5与竹节体4的连接处形成连接部6,位于相邻连接部6之间的加强纱线一5形成连接段7,连接段7的长度大于相邻连接部6之间的间距,弹性纱二9和弹性纱一3均为粘胶纤维,加强纱线二10和加强纱线一5均为棉纤维二。通过设置防水层1,从而使得当本面料遇水的时候,拒水纱线最外层的特殊柔软保护层11能够遇水膨胀,从而使得防水层1上编织时存在的微孔能够在拒水纱线最外层的特殊柔软保护层11膨胀下减小间隙,甚至通过特殊柔软保护层11对防水层1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拉型人造棉面料,包括防水层(1)和抗拉层(2),所述防水层(1)与抗拉层(2)之间通过粘接剂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层(1)由拒水纱线编织而成,所述拒水纱线包括芯层,所述芯层的外层包裹有特殊柔软保护层(11),所述抗拉层(2)由抗拉纱线编织而成,所述抗拉纱线包括弹性纱一(3)以及若干设在弹性纱一(3)上的竹节体(4),所述弹性纱一(3)外侧环形分布有若干与竹节体(4)粘接的加强纱线一(5),所述加强纱线一(5)与竹节体(4)的连接处形成连接部(6),位于相邻连接部(6)之间的所述加强纱线一(5)形成连接段(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拉型人造棉面料,包括防水层(1)和抗拉层(2),所述防水层(1)与抗拉层(2)之间通过粘接剂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层(1)由拒水纱线编织而成,所述拒水纱线包括芯层,所述芯层的外层包裹有特殊柔软保护层(11),所述抗拉层(2)由抗拉纱线编织而成,所述抗拉纱线包括弹性纱一(3)以及若干设在弹性纱一(3)上的竹节体(4),所述弹性纱一(3)外侧环形分布有若干与竹节体(4)粘接的加强纱线一(5),所述加强纱线一(5)与竹节体(4)的连接处形成连接部(6),位于相邻连接部(6)之间的所述加强纱线一(5)形成连接段(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拉型人造棉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芯层由中空纱(8)以及螺旋缠绕在中空纱(8)上的弹性纱二(9)和加强纱线二(10)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拉型人造棉面料,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竹节体(4)在弹性纱一(3)的长度方向上阵列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抗拉型人造棉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段(7)的长度大于相邻连接部(6)之间的间距。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达英祁正丽
申请(专利权)人:绍兴柯桥冠准纺织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