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棉麻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4210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7 21: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棉麻面料,涉及面料技术领域,旨在解决现有面料性能较为单一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棉麻内层和耐磨外层,棉麻内层由第一经纱和第一纬纱相互编织而成,第一经纱和第一纬纱均为棉纤维,每两根第一经纱之间和/或每两根第一纬纱之间编织有棉麻混纺纱,棉麻混纺纱包括第一纱线、第二纱线和第三纱线,第二纱线和第三纱线依次交替螺旋缠绕在第一纱线上,棉麻混纺纱上间隔设有凸起竹节段,凸起竹节段由第四纱线在棉麻混纺纱外侧缠绕形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棉麻内层编织入棉麻混纺纱,使得棉麻内层同时兼具麻和棉的特点,具备自然环保、透气透汗性能好和舒适性高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棉麻面料
本技术涉及面料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棉麻面料。
技术介绍
短袖是夏季人们必不可少的服装之一,以其自然、舒适、潇洒又不失庄重之感的优点而逐步替代过去男士们穿背心或汗衫外的模式,成为人们乐于穿着的时尚,其中短袖的材料有棉,纯棉短袖具有柔软、舒适的特点,在消费者中较为流行,但是纯棉短袖存在手感过于软绵,没有轮廓骨架同时洗后存在手感发硬且整体会拉长的缺点,而短袖的材料也有用麻纤维,麻纤维具有很多优点,但麻纤维组成的短袖存在易起皱和易断裂等缺点,而且会让人感觉到刺痒感,因此需要一种由棉麻编织而成的面料。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而提供一种棉麻面料。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棉麻面料,包括棉麻内层和耐磨外层,所述棉麻内层由第一经纱和第一纬纱相互编织而成,所述第一经纱和第一纬纱均为棉纤维,每两根所述第一经纱之间和/或每两根所述第一纬纱之间编织有棉麻混纺纱,所述棉麻混纺纱包括第一纱线、第二纱线和第三纱线,所述第二纱线和第三纱线依次交替螺旋缠绕在第一纱线上,所述棉麻混纺纱上间隔设有凸起竹节段,所述凸起竹节段由第四纱线在棉麻混纺纱外侧缠绕形成。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棉麻内层编织入棉麻混纺纱,使得棉麻内层同时兼具麻和棉的特点,具备自然环保、透气透汗性能好和舒适性高等优点,可以吸附人体皮肤上的汗水和微汗,使得体温迅速回复正常,真正达到透气吸汗效果,冬暖夏凉,适用于贴身使用,而且亲和肌肤,PH值呈酸性,对皮肤无刺激,符合环保及人体健康要求,同时能改善睡眠,利用棉麻内层使得人体产生温热效应,增加人体的微循环血流,有效调节神经系统,疏通经络,改善睡眠质量;并且在棉麻混纺纱上设置凸起竹节段,使得棉麻混纺纱具有粗细分布不均匀的外观,进而使得棉麻内层与人体之间形成空隙,提高透气排湿效果和散热效果,提高其使用价值。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纱线为20D/24F的涤纶低弹丝,所述第二纱线和第四纱线为48D/56F的圣麻纤维,所述第三纱线为40D/24F的棉纤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涤纶低弹丝,涤纶低弹丝具有一定的弹性性能,提高棉麻内层的保形性,提高该面料的实用性;圣麻纤维具有很好的吸湿性和导湿性,而且具有天然的抗菌物质,提高该面料的抗菌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耐磨外层由第二经纱和第二纬纱相互编织而成,所述第二经纱和第二纬纱一上一下设置形成平纹组织。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耐磨外层设置为平纹组织,使得该面料的表面更加顺滑,提高手感舒适度。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经纱为聚酯纤维,所述第二纬纱为尼龙纤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聚酯纤维具有很好的抗皱性和保形性,而且具有较高的强度与弹性恢复能力,尼龙纤维具有很好的耐磨性,使得耐磨外层具备很好的耐磨性能,提高该面料的使用寿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相邻所述第二经纱之间设有第五纱线,所述第五纱线为圣麻纤维。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棉麻内层和耐磨外层之间通过热熔胶粘结复合并形成一层热熔胶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热熔胶对棉麻内层和耐磨外层进行固定连接,连接更加牢固方便。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在棉麻内层编织入棉麻混纺纱,使得棉麻内层同时兼具麻和棉的特点,具备自然环保、透气透汗性能好和舒适性高等优点,并且在棉麻混纺纱上设置凸起竹节段,使得棉麻混纺纱具有粗细分布不均匀的外观,进而使得棉麻内层与人体之间形成空隙,提高透气排湿效果和散热效果,提高其使用价值。2.通过设置涤纶低弹丝,涤纶低弹丝具有一定的弹性性能,提高棉麻内层的保形性,提高该面料的实用性;圣麻纤维具有很好的吸湿性和导湿性,而且具有天然的抗菌物质,提高该面料的抗菌效果。3.由于聚酯纤维具有很好的抗皱性和保形性,而且具有较高的强度与弹性恢复能力,尼龙纤维具有很好的耐磨性,使得耐磨外层具备很好的耐磨性能,提高该面料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棉麻面料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棉麻面料中棉麻内层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棉麻面料中棉麻混纺纱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棉麻面料中耐磨外层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棉麻内层;2、第一经纱;3、第一纬纱;4、棉麻混纺纱;41、第一纱线;42、第二纱线;43、第三纱线;5、凸起竹节段;6、耐磨外层;7、热熔胶层;8、第二经纱;9、第二纬纱;10、第五纱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一种棉麻面料,包括棉麻内层1,棉麻内层1由第一经纱2和第一纬纱3相互编织而成,第一经纱2和第一纬纱3均为棉纤维,每两根第一经纱2之间和/或每两根第一纬纱3之间编织有棉麻混纺纱4,棉麻混纺纱4包括第一纱线41、第二纱线42和第三纱线43,第一纱线41为20D/24F的涤纶低弹丝,第二纱线42为48D/56F的圣麻纤维,第三纱线43为40D/24F的棉纤维,第二纱线42和第三纱线43依次交替螺旋缠绕在第一纱线41上,棉麻混纺纱4上间隔设有凸起竹节段5,凸起竹节段5由第四纱线在棉麻混纺纱4外侧缠绕形成,第四纱线为48D/56F的圣麻纤维,棉麻内层1的上方设有耐磨外层6,棉麻内层1和耐磨外层6之间通过热熔胶粘结复合并形成一层热熔胶层7,耐磨外层6由第二经纱8和第二纬纱9相互编织而成,第二经纱8和第二纬纱9一上一下设置形成平纹组织,第二经纱8为聚酯纤维,第二纬纱9为尼龙纤维,相邻第二经纱8之间设有第五纱线10,第五纱线10为圣麻纤维,耐磨外层6的外表面附有一层纳米二氧化钛涂层,可以减少紫外线辐射作用。通过在棉麻内层1编织入棉麻混纺纱4,使得棉麻内层1同时兼具麻和棉的特点,具备自然环保、透气透汗性能好和舒适性高等优点,可以吸附人体皮肤上的汗水和微汗,使得体温迅速回复正常,真正达到透气吸汗效果,冬暖夏凉,适用于贴身使用,而且亲和肌肤,PH值呈酸性,对皮肤无刺激,符合环保及人体健康要求,同时能改善睡眠,利用棉麻内层1使得人体产生温热效应,增加人体的微循环血流,有效调节神经系统,疏通经络,改善睡眠质量,棉麻混纺纱4中的涤纶低弹丝具有一定的弹性性能,提高棉麻内层1的保形性,提高该面料的实用性,棉麻混纺纱4中的圣麻纤维具有很好的吸湿性和导湿性,而且具有天然的抗菌物质,提高该面料的抗菌效果;并且在棉麻混纺纱4上设置凸起竹节段5,使得棉麻混纺纱4具有粗细分布不均匀的外观,进而使得棉麻内层1与人体之间形成空隙,提高透气排湿效果和散热效果,提高其使用价值;利用聚酯纤维和尼龙纤维编织形成耐磨外层6,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棉麻面料,包括棉麻内层(1)和耐磨外层(6),其特征在于:所述棉麻内层(1)由第一经纱(2)和第一纬纱(3)相互编织而成,所述第一经纱(2)和第一纬纱(3)均为棉纤维,每两根所述第一经纱(2)之间和/或每两根所述第一纬纱(3)之间编织有棉麻混纺纱(4),所述棉麻混纺纱(4)包括第一纱线(41)、第二纱线(42)和第三纱线(43),所述第二纱线(42)和第三纱线(43)依次交替螺旋缠绕在第一纱线(41)上,所述棉麻混纺纱(4)上间隔设有凸起竹节段(5),所述凸起竹节段(5)由第四纱线在棉麻混纺纱(4)外侧缠绕形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棉麻面料,包括棉麻内层(1)和耐磨外层(6),其特征在于:所述棉麻内层(1)由第一经纱(2)和第一纬纱(3)相互编织而成,所述第一经纱(2)和第一纬纱(3)均为棉纤维,每两根所述第一经纱(2)之间和/或每两根所述第一纬纱(3)之间编织有棉麻混纺纱(4),所述棉麻混纺纱(4)包括第一纱线(41)、第二纱线(42)和第三纱线(43),所述第二纱线(42)和第三纱线(43)依次交替螺旋缠绕在第一纱线(41)上,所述棉麻混纺纱(4)上间隔设有凸起竹节段(5),所述凸起竹节段(5)由第四纱线在棉麻混纺纱(4)外侧缠绕形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棉麻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纱线(41)为20D/24F的涤纶低弹丝,所述第二纱线(42)和第四纱线为48D/56F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达英祁正丽
申请(专利权)人:绍兴柯桥冠准纺织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