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臂、摆臂一体的送取料机械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93639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5 22: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直臂、摆臂一体的送取料机械手,其结构包括底座和支脚,通过在旋转装置后端右部设置喷雾装置,经过外部的供水部件分别对第一接水管和第二接水管进行注水,并且分别通过第一流通道和第二流通道在第一喷雾头和第二喷雾头处喷出水雾至外部的取模材料处,达到了通过加设喷雾部件以加快取模材料冷却效率的有益效果;并且在第一往返机构上端设置旋转装置和,经过转动组件处的前后翻转作用以适用于直臂操作取料,而旋转装置处的绕轴作用且其当中的第一步进电机对夹持机构的转角效果以适用于摆臂操作取料,达到了将翻转直臂式和旋转摆臂式的两种的运作操作进行一体设置以加强实用性的有益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直臂、摆臂一体的送取料机械手
本技术属于机械手
,特别涉及一种直臂、摆臂一体的送取料机械手。
技术介绍
机械手,是一种能模仿人手和臂的某些动作功能,用以按固定程序抓取、搬运物件或操作工具的自动操作装置,特点是可以通过编程来完成各种预期的作业,构造和性能上兼有人和机械手机器各自的优点;是最早出现的工业机器人,也是最早出现的现代机器人,它可代替人的繁重劳动以实现生产的机械化和自动化,能在有害环境下操作以保护人身安全,因而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冶金、电子、轻工和原子能等部门;模具,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而在机械手进行运作过程当中对于模具取料时,一般会有翻转直臂式和旋转摆臂式的两种的运作操作,以便于适用模具当中的两种模材料;从而现有技术新型的该机械手需要等待取模材料冷却后在进行作业而效率低,并且进行取料时的运作操作单一而对于不同的取模材料操作不便导致实用性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直臂、摆臂一体的送取料机械手,以解决该机械手需要等待取模材料冷却后在进行作业而效率低,并且进行取料时的运作操作单一而对于不同的取模材料操作不便导致实用性不高的问题,通过加设喷雾部件以加快取模材料冷却效率的有益效果,并且将翻转直臂式和旋转摆臂式的两种的运作操作进行一体设置以便于操作不同的取模材料而加强实用性的有益效果。(二)技术方案本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直臂、摆臂一体的送取料机械手,包括,底座;底座底端左右两部分别与万向轮焊接;底座前端左上部与控制器螺栓连接,并且控制器右下部设置有电源线;底座顶端与第一往返机构螺栓连接,第一往返机构左端下部与第一支撑板焊接,第一支撑板顶端与润滑机螺栓连接,第一支撑板顶端外围与护罩螺栓连接,并且润滑机设置于护罩内部,第一往返机构顶端与第二往返机构固定连接,第二往返机构顶端与旋转装置螺栓连接,旋转装置顶端与转动组件焊接,转动组件右端与旋转装置螺栓连接,旋转装置右端中部与夹持机构焊接,旋转装置右端后部与喷雾装置焊接。进一步的,所述喷雾装置包括立杆、喷雾支杆、喷雾座、第一接水管、第一流通道、第一喷雾头、第二接水管、第二流通道和第二喷雾头,所述立杆右端上部与喷雾支杆焊接,所述喷雾支杆右端与喷雾座左端中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接水管固定嵌入喷雾座左端上部,所述第一流通道设置于喷雾座内部前端,并且第一流通道上端与第一接水管连通,所述第一喷雾头设置有三组,所述第一喷雾头固定嵌入喷雾座左端,并且第一喷雾头右端与第一流通道连通,所述第二接水管固定嵌入喷雾座左端下部,所述第二流通道设置于喷雾座内部后端,并且第二流通道上端与第二接水管连通,所述第二喷雾头设置有三组,所述第二喷雾头固定嵌入喷雾座右端,并且第二喷雾头左端与第二流通道连通,所述旋转装置右端后部与立杆焊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往返机构包括第一槽箱、第一螺纹杆、第一锥齿轮、第一导块、第一槽口、第二锥齿轮、转动连杆、第一正反转电机、第二支撑板和第一护套,所述第一螺纹杆贯穿第一槽箱左右两端中下部,并且第一螺纹杆通过轴承与第一槽箱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螺纹杆贯穿第一导块左右两端中下部,并且第一导块与第一螺纹杆螺纹连接,所述第一槽箱前后两端上部分别设置有第一槽口,并且第一导块左右两端分别与第一槽口内壁活动连接,所述第一槽箱上部贯穿第一导块左右两端,并且第一槽箱与第一导块活动连接,所述第一螺纹杆贯穿第一锥齿轮左右两端中部,并且第一螺纹杆与第一锥齿轮固定插接,所述第一锥齿轮设置于第一螺纹杆左端,所述第一锥齿轮前端与第二锥齿轮啮合,所述第二锥齿轮前端中部与转动连杆固定插接,所述转动连杆贯穿第一槽箱前端左部,并且转动连杆通过轴承与第一槽箱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正反转电机后端中部与转动连杆固定插接,所述第一正反转电机底端与第二支撑板螺栓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顶端外围与第一护套螺栓连接,所述第一正反转电机设置于第一护套内部,所述底座顶端与第一槽箱螺栓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旋转装置包括第一气缸、齿条、齿轮、连轴、第一步进电机和外壳,所述第一气缸左端与齿条焊接,所述齿条后端与齿轮外表面中部啮合,所述连轴贯穿齿轮顶底两端中部,并且齿轮与连轴固定插接,所述外壳顶内壁前端与第一气缸螺栓连接,所述连轴嵌入外壳内壁底端,并且连轴外表面下部通过轴承与外壳转动连接,所述连轴顶端与转动组件焊接,所述第二往返机构顶端与外壳螺栓连接,所述转动组件右端与第一步进电机螺栓连接,所述第一步进电机右端中部与夹持机构焊接。进一步的,所述转动组件包括L型垫板、第二步进电机、转动轴、旋转立板、第一转动件、第一转杆、第二转动件、第二转杆、第三转动件、横杆和梯形侧板,所述L型垫板顶端与第二步进电机螺栓连接,所述第二步进电机右端中部与转动轴固定插接,所述转动轴贯穿L型垫板右端上部,并且转动轴通过轴承与L型垫板转动连接,所述旋转立板左端下部与转动轴焊接,所述旋转立板前端上部与第一转动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杆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二转动件和第一转动件,并且第二转动件和第一转动件均与第一转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杆上下两部分别设置有第二转动件和第三转动件,并且第二转动件和第三转动件均与第二转杆固定连接,所述L型垫板右端上部与第三转动件转动连接,所述旋转立板右端上部与横杆焊接,所述L型垫板顶端前后两部分别与梯形侧板焊接,所述横杆右端与第一步进电机螺栓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夹持机构包括外壳、第二气缸、往返杆、第四转动件和夹固组件,所述外壳内壁右端与第二气缸螺栓连接,所述第二气缸右端中部与往返杆焊接,所述第四转动件同时贯穿往返杆右端与夹固组件左端内侧,并且夹固组件通过第四转动件与往返杆转动连接,所述外壳左端与第一步进电机右端焊接。进一步的,所述夹固组件包括第三转杆、第五转动件、夹杆和夹块,所述第三转杆外侧与夹杆左端之间设置有第五转动件,并且夹杆通过第三转杆与第三转杆转动连接,所述第四转动件同时贯穿往返杆右端与第三转杆左端内侧,并且第三转杆通过第四转动件与往返杆转动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往返机构包括第二槽箱、第二螺纹杆、第二导块、第二槽口、第二正反转电机、第三支撑板和第二护套,所述第二螺纹杆分别贯穿第二槽箱左右两端中下部,并且第二螺纹杆通过轴承与第二槽箱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螺纹杆贯穿第二导块左右两端中下部,并且第二导块与第二螺纹杆螺纹连接,所述第二槽箱前后两端上部分别设置有第二槽口,并且第二导块左右两端分别与第二槽口内壁活动连接,所述第二槽箱上部贯穿第二导块左右两端,并且第二槽箱与第二导块活动连接,所述第二正反转电机右端中部与第二螺纹杆固定插接,所述第二正反转电机底端与第三支撑板顶端中部螺栓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板顶端外围与第二护套螺栓连接,所述第二正反转电机设置于第二护套内部,所述第二槽箱底端与第一往返机构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器内部设置有微处理器。进一步的,所述夹块内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直臂、摆臂一体的送取料机械手,其特征在于:包括,/n底座;/n底座底端左右两部分别与万向轮焊接;/n底座前端左上部与控制器螺栓连接,并且控制器右下部设置有电源线;/n底座顶端与第一往返机构螺栓连接,第一往返机构左端下部与第一支撑板焊接,第一支撑板顶端与润滑机螺栓连接,第一支撑板顶端外围与护罩螺栓连接,并且润滑机设置于护罩内部,第一往返机构顶端与第二往返机构固定连接,第二往返机构顶端与旋转装置螺栓连接,旋转装置顶端与转动组件焊接,转动组件右端与旋转装置螺栓连接,旋转装置右端中部与夹持机构焊接,旋转装置右端后部与喷雾装置焊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直臂、摆臂一体的送取料机械手,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
底座底端左右两部分别与万向轮焊接;
底座前端左上部与控制器螺栓连接,并且控制器右下部设置有电源线;
底座顶端与第一往返机构螺栓连接,第一往返机构左端下部与第一支撑板焊接,第一支撑板顶端与润滑机螺栓连接,第一支撑板顶端外围与护罩螺栓连接,并且润滑机设置于护罩内部,第一往返机构顶端与第二往返机构固定连接,第二往返机构顶端与旋转装置螺栓连接,旋转装置顶端与转动组件焊接,转动组件右端与旋转装置螺栓连接,旋转装置右端中部与夹持机构焊接,旋转装置右端后部与喷雾装置焊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直臂、摆臂一体的送取料机械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喷雾装置包括立杆、喷雾支杆、喷雾座、第一接水管、第一流通道、第一喷雾头、第二接水管、第二流通道和第二喷雾头,所述立杆右端上部与喷雾支杆焊接,所述喷雾支杆右端与喷雾座左端中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接水管固定嵌入喷雾座左端上部,所述第一流通道设置于喷雾座内部前端,并且第一流通道上端与第一接水管连通,所述第一喷雾头设置有三组,所述第一喷雾头固定嵌入喷雾座左端,并且第一喷雾头右端与第一流通道连通,所述第二接水管固定嵌入喷雾座左端下部,所述第二流通道设置于喷雾座内部后端,并且第二流通道上端与第二接水管连通,所述第二喷雾头设置有三组,所述第二喷雾头固定嵌入喷雾座右端,并且第二喷雾头左端与第二流通道连通,所述旋转装置右端后部与立杆焊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直臂、摆臂一体的送取料机械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往返机构包括第一槽箱、第一螺纹杆、第一锥齿轮、第一导块、第一槽口、第二锥齿轮、转动连杆、第一正反转电机、第二支撑板和第一护套,所述第一螺纹杆贯穿第一槽箱左右两端中下部,并且第一螺纹杆通过轴承与第一槽箱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螺纹杆贯穿第一导块左右两端中下部,并且第一导块与第一螺纹杆螺纹连接,所述第一槽箱前后两端上部分别设置有第一槽口,并且第一导块左右两端分别与第一槽口内壁活动连接,所述第一槽箱上部贯穿第一导块左右两端,并且第一槽箱与第一导块活动连接,所述第一螺纹杆贯穿第一锥齿轮左右两端中部,并且第一螺纹杆与第一锥齿轮固定插接,所述第一锥齿轮设置于第一螺纹杆左端,所述第一锥齿轮前端与第二锥齿轮啮合,所述第二锥齿轮前端中部与转动连杆固定插接,所述转动连杆贯穿第一槽箱前端左部,并且转动连杆通过轴承与第一槽箱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正反转电机后端中部与转动连杆固定插接,所述第一正反转电机底端与第二支撑板螺栓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顶端外围与第一护套螺栓连接,所述第一正反转电机设置于第一护套内部,所述底座顶端与第一槽箱螺栓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直臂、摆臂一体的送取料机械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装置包括第一气缸、齿条、齿轮、连轴、第一步进电机和外壳,所述第一气缸左端与齿条焊接,所述齿条后端与齿轮外表面中部啮合,所述连轴贯穿齿轮顶底两端中部,并且齿轮与连轴固定插接,所述外壳顶内壁前端与第一气缸螺栓连接,所述连轴嵌入外壳内壁底端,并且连轴外表面下部通过轴承与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大里
申请(专利权)人:泉州市万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