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氢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39006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5 22: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供氢系统,该供氢系统包括氢气供给模块、氮气吹扫模块和汇流排,其中:汇流排上设有减压换气组合阀、第一开关阀、第二开关阀和第三开关阀,汇流排包括供氢主路和若干供氢支路、供氮支路、排气支路;减压换气组合阀具有若干入口且与各供氢支路的出口对应连接,减压换气组合阀的出口与供氢主路的入口连接;第一开关阀的入口与供氮支路的出口连接,第一开关阀的出口与供氢支路连接;第二开关阀位于供氢支路上,排气支路的入口与供氢支路连接,第三开关阀位于排气支路上;氢气供给模块包括氢气瓶组,氮气扫吹模块包括与供氮支路连接的氮气瓶组。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供氢系统可实现氢气供气自动切换和氮气吹扫等功能,功能完善,安全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供氢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燃料电池
,特别涉及一种供氢系统。
技术介绍
氢燃料电池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绿色环保电源,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动力、备用电源、分布式电站等许多领域。其中,氢燃料电池的研究和发展需要大量的基础性实验工作,氢能实验室是其科学研究和产品检验的场所保障,而供氢系统作为氢能实验室的核心,若供氢系统安全可靠、功能齐全、使用方便,则可为燃料电池的测试带来极大的安全性和便利性。在氢能实验室中,由于氢气消耗量大,一般是将多个氢气集装格通过汇流排相连实现集中供气,然而,目前大多数的供氢系统中的供气汇流排的结构设置简单且不够合理,安全性低,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另外,功能不够完善,使用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供氢系统,旨在解决目前氢能实验室的供氢系统安全性低且功能不够完善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供氢系统,该供氢系统包括氢气供给模块、氮气吹扫模块和汇流排,其中:所述汇流排上设有减压换气组合阀、第一开关阀、第二开关阀和第三开关阀,所述汇流排包括供氢主路和若干供氢支路、供氮支路、排气支路,所述供氮支路和排气支路与所述供氢支路对应设置;所述减压换气组合阀具有若干入口且与各所述供氢支路的出口对应连接,所述减压换气组合阀的出口与所述供氢主路的入口连接;所述第一开关阀的入口与所述供氮支路的出口连接,所述第一开关阀的出口与所述供氢支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阀位于所述供氢支路上,所述排气支路的入口与所述供氢支路连接且处于所述第一开关阀和第二开关阀之间,所述第三开关阀位于所述排气支路上;所述氢气供给模块包括与所述供氢支路对应设置的若干氢气瓶组,所述氢气瓶组与供氢支路连接且处于所述第一开关阀与第二开关阀之间,所述氮气扫吹模块包括与所述供氮支路连接的氮气瓶组。优选地,所述供氢支路上设有位于所述第二开关阀与减压换气组合阀之间的第一过滤器,所述减压换气组合阀的出口和各入口处分别设有第一压力表和第二压力表。优选地,所述汇流排还包括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所述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上分别设有第一气动阀和第二气动阀,所述第一支路的入口与所述供氢主路连接,所述第二支路的入口与所述供氮支路连接,所述第二支路的出口与所述供氢主路连接,所述供氢主路上设有第三气动阀,所述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依次位于所述第三气动阀之后。优选地,所述汇流排还包括供气支路,所述供气支路的出口与所述第一气动阀、第二气动阀和第三气动阀连接,所述供气支路上依次设有储气瓶、第四开关阀、第一减压阀。优选地,还包括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气动阀、第二气动阀和第三气动阀开关的控制器和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的探测器,所述探测器包括氢气浓度探测器和火焰探头。优选地,所述汇流排还包括氢气自动泄压支路,所述氢气自动泄压支路的入口与所述供氢主路连接且位于所述减压换气组合阀与第三气动阀之间,所述氢气自动泄压支路上依次设有第五开关阀和第一泄压阀。优选地,所述汇流排还包括排气主路,所述排气主路的入口与所述氢气自动泄压支路、第一支路和各所述排气支路的出口连接,所述排气主路上设有阻火器。优选地,所述供氮支路上依次设有第二过滤器、第二减压阀、第六开关阀、第三减压阀和第七开关阀,所述汇流排还包括第三支路,所述第三支路的入口与所述供氮支路连接且位于所述第六开关阀和第三减压阀之间。优选地,所述汇流排还包括氮气手动泄压支路和氮气自动泄压支路,所述氮气手动泄压支路和氮气自动泄压支路的入口与所述供氮支路连接且依次位于所述第五开关阀和第三支路的入口之间,所述氮气手动泄压支路上设有针阀,所述氮气自动泄压支路上依次设有第八开关阀和第二泄压阀。优选地,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氢气瓶组出口处的第一压力传感器和设置在所述氮气瓶组出口处的第二压力传感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本供氢系统由供氢模块、氮气吹扫模块和汇流排组成,汇流排上具有多条供氢支路且每一条供氢支路上配置氢气瓶组,其供氢主路可通过减压换气组合阀切换而与不同的供氢支路对接相通,以实现不间断供气;并且,每一条供氢支路对应连接排气支路和供氮支路,供氮支路上配置氮气瓶组,可通过第一开关阀、第二开关阀和第三开关阀的开关配合,以对供氢支路进行氮气吹扫而清除其内的空气及杂质,避免发生安全事故;本供氢系统可实现氢气供气自动切换和氮气吹扫等功能,功能完善,安全性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供氢系统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供氢系统的一部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供氢系统的又一部分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供氢系统的再一部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专利技术中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供氢系统,参照图1,该供氢系统包括氢气供给模块、氮气吹扫模块和汇流排100,其中:汇流排100上设有减压换气组合阀1、第一开关阀2、第二开关阀3和第三开关阀4,汇流排100包括供氢主路110和若干供氢支路120、供氮支路130、排气支路140,供氮支路130和排气支路140与供氢支路120对应设置;减压换气组合阀1具有若干入口且与各供氢支路120的出口对应连接,减压换气组合阀1的出口与供氢主路110的入口连接;第一开关阀2的入口与供氮支路130的出口连接,第一开关阀2的出口与供氢支路120连接;第二开关阀2位于供氢支路120上,排气支路140的入口与供氢支路110连接且处于第一开关阀2和第二开关阀3之间,第三开关阀4位于排气支路140上;氢气供给模块包括与供氢支路120对应设置的若干氢气瓶组200,氢气瓶组200与供氢支路120连接且处于第一开关阀2与第二开关阀3之间,氮气扫吹模块包括与供氮支路130连接的氮气瓶组300。本实施例所涉及的供氢系统应用于氢能实验室,以将氢气输送至供气面板,但不限于此,供氢系统也可应用于其它相关供氢场所。具体地,该供氢系统由氢气供给模块、氮气吹扫模块和汇流排100组成,其中:汇流排100为多路管体结构,其主要包括供氢主路110和若干供氢支路120、供氮支路130、排气支路140,供氢主路110的入口与若干供氢支路120的出口连接,且在连接处设置减压换气组合阀1,此减压换气组合阀1为自控阀组,具备减压和供气切换双重功能,通过减压换气组合阀1的切换,可使供氢主路110与若干供氢支路120的其中之一连通,供氢主路110的出口则用于对接用氢设备(如供气面板)。作为优选,供氢支路120设置为两条,每一供氢支路120皆接入若干氢气瓶组200,以通过氢气瓶组200供给氢气,氢气瓶组200的数目在此不作具体限定,可根据实验室实际用气量进行配置。供氮支路130接入氮气瓶组300,氮气瓶组300可连接至供氮支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供氢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氢气供给模块、氮气吹扫模块和汇流排,其中:/n所述汇流排上设有减压换气组合阀、第一开关阀、第二开关阀和第三开关阀,所述汇流排包括供氢主路和若干供氢支路、供氮支路、排气支路,所述供氮支路和排气支路与所述供氢支路对应设置;/n所述减压换气组合阀具有若干入口且与各所述供氢支路的出口对应连接,所述减压换气组合阀的出口与所述供氢主路的入口连接;所述第一开关阀的入口与所述供氮支路的出口连接,所述第一开关阀的出口与所述供氢支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阀位于所述供氢支路上,所述排气支路的入口与所述供氢支路连接且处于所述第一开关阀和第二开关阀之间,所述第三开关阀位于所述排气支路上;/n所述氢气供给模块包括与所述供氢支路对应设置的若干氢气瓶组,所述氢气瓶组与供氢支路连接且处于所述第一开关阀与第二开关阀之间,所述氮气扫吹模块包括与所述供氮支路连接的氮气瓶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供氢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氢气供给模块、氮气吹扫模块和汇流排,其中:
所述汇流排上设有减压换气组合阀、第一开关阀、第二开关阀和第三开关阀,所述汇流排包括供氢主路和若干供氢支路、供氮支路、排气支路,所述供氮支路和排气支路与所述供氢支路对应设置;
所述减压换气组合阀具有若干入口且与各所述供氢支路的出口对应连接,所述减压换气组合阀的出口与所述供氢主路的入口连接;所述第一开关阀的入口与所述供氮支路的出口连接,所述第一开关阀的出口与所述供氢支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阀位于所述供氢支路上,所述排气支路的入口与所述供氢支路连接且处于所述第一开关阀和第二开关阀之间,所述第三开关阀位于所述排气支路上;
所述氢气供给模块包括与所述供氢支路对应设置的若干氢气瓶组,所述氢气瓶组与供氢支路连接且处于所述第一开关阀与第二开关阀之间,所述氮气扫吹模块包括与所述供氮支路连接的氮气瓶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氢支路上设有位于所述第二开关阀与减压换气组合阀之间的第一过滤器,所述减压换气组合阀的出口和各入口处分别设有第一压力表和第二压力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汇流排还包括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所述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上分别设有第一气动阀和第二气动阀,所述第一支路的入口与所述供氢主路连接,所述第二支路的入口与所述供氮支路连接,所述第二支路的出口与所述供氢主路连接,所述供氢主路上设有第三气动阀,所述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依次位于所述第三气动阀之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供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汇流排还包括供气支路,所述供气支路的出口与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宝宝彭旭毛志明郭玉平王成林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国氢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