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岩石锚杆风机基础及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岩石锚杆风机基础及施工方法,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岩石锚杆风机基础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能源和环境成为当前人们面临的两大主要问题。一方面,传统的化石燃料会导致严重的空气污染,引起温室效应;另一方面,传统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促使人们寻求新的替代能源。风能便是近年来人们寻找到的新的替代能源之一。风力发电具有清洁无污染,单机容量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良好的特点,是目前最具发展潜力的新能源之一。地处山区或丘陵地带的风力发电场,其风机大多安装在岩石上,在岩石上安装风机时,首先要在岩石上做好风机基础,然后将安装风机的塔杆固定在基础上。对于修建在岩石场地的风电机组,常常采用岩石锚杆基础形式。岩石锚杆基础是通过锚杆将风机基础与岩石岩基连接成整体,传统基础存在需要对岩石进行爆破或者采用专业大型设备进行开挖、承台施工工序多、以及成本高的问题,并且还存在安全隐患。此外,受环保等因素影响,基础施工时限制或者禁止采用爆破的方式,导致基础开挖时间增长,同时,还浪费了岩石的功能,导致基础承台钢筋混凝土方量增大,造成成本浪费。常规锚栓基础的基础承台内锚栓和基础锚栓需单独设置,需要采购不同长度的锚栓材料,导致加工、采购周期加大。现有锚栓基础的基础承台内锚栓的仅起到与塔筒连接的作用,并且基础承台的尺寸大,导致岩石开挖工程量大、承台钢筋混凝土工程量大,造成工期增长、成本加大。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岩石锚杆风机基础,包括基岩(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基础垫层(2),所述基础垫层(2)浇筑在基岩(1)顶端的凹槽中,基础垫层(2)的上表面平整,在基础垫层(2)的上部绑扎有基础承台(3),所述基础承台(3)与基岩(1)的缝隙处填有回填土(4);/n所述基础承台(3)中安装有预埋定位钢管(5),所述预埋定位钢管(5)为多个,多个预埋定位钢管(5)呈圆形排列,且多个预埋定位钢管排列形成同圆心的大环和小环,所述大环套在小环的外侧;预埋定位钢管(5)竖向插在基础承台(3)中,预埋定位钢管(5)的上表面与基础承台(3)的上表面齐平,预埋定位钢管(5)的下表面与基础垫层(2)的下表面齐平;/n所述预埋定位钢管(5)的下端设置有钻孔(6),所述钻孔(6)竖向位于基岩(1)中;钻孔(6)中竖向安放有锚栓(7),锚栓(7)通过灌浆料与基岩(1)连成整体,锚栓(7)的上部竖向插在锚板(8)中;/n所述锚板(8)的上部连接有风机底段塔筒(9);锚板(8)的下部设置应力传递层(10),应力传递层(10)填充在锚板(8)下表面与基础承台(3)上表面的缝隙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岩石锚杆风机基础,包括基岩(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基础垫层(2),所述基础垫层(2)浇筑在基岩(1)顶端的凹槽中,基础垫层(2)的上表面平整,在基础垫层(2)的上部绑扎有基础承台(3),所述基础承台(3)与基岩(1)的缝隙处填有回填土(4);
所述基础承台(3)中安装有预埋定位钢管(5),所述预埋定位钢管(5)为多个,多个预埋定位钢管(5)呈圆形排列,且多个预埋定位钢管排列形成同圆心的大环和小环,所述大环套在小环的外侧;预埋定位钢管(5)竖向插在基础承台(3)中,预埋定位钢管(5)的上表面与基础承台(3)的上表面齐平,预埋定位钢管(5)的下表面与基础垫层(2)的下表面齐平;
所述预埋定位钢管(5)的下端设置有钻孔(6),所述钻孔(6)竖向位于基岩(1)中;钻孔(6)中竖向安放有锚栓(7),锚栓(7)通过灌浆料与基岩(1)连成整体,锚栓(7)的上部竖向插在锚板(8)中;
所述锚板(8)的上部连接有风机底段塔筒(9);锚板(8)的下部设置应力传递层(10),应力传递层(10)填充在锚板(8)下表面与基础承台(3)上表面的缝隙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岩石锚杆风机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承台(3)通过钢筋捆绑在基础垫层(2)的上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岩石锚杆风机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承台(3)的直径小于基础垫层(2)的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岩石锚杆风机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埋定位钢管(5)通过钢筋绑扎在基础承台(3)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岩石锚杆风机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锚板(8)和应力传递层(10)为宽圆环状,并且锚板(8)的宽度小于应力传递层(10)的宽度,锚板(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迟洪明,刘金全,李红有,曹恩志,吴永祥,周全智,
申请(专利权)人:龙源北京风电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