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落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38626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5 22: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落梁装置,包括上板和下板、限位装置、阻尼耗能装置;阻尼耗能装置包括在纵向方向上和横向方向上设置的弧形阻尼杆、T形限位头;限位装置包括第一、第二限位座,第一限位座包括底板、围板,在底板上朝向第二限位座的边沿设有卡槽;围板顶部与上板底面固定连接,每一根阻尼杆下端与下板铰接;T形限位头包括头部、与头部垂直固定连接的颈部,颈部设置于第一限位座的卡槽和第二限位座的卡槽之间区域,头部设置于第一限位座的围板与第二限位座的围板之间区域,头部与围板之间设有间隙。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同时建立横向和纵向的约束,也可以在桥体纵向和横向同时发挥耗能作用,进而更有效的保护桥梁结构免受地震破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落梁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桥梁
,具体涉及一种防落梁装置。
技术介绍
防落梁装置是桥梁结构中重要的组成部件之一,其作用是在地震发生时,对桥梁主梁起到缓冲和保护作用,保证主梁不发生落梁。地震发生时,往往桥梁纵横向位移都会较大。桥梁受到飓风或者地震作用时,梁体会在竖直方向发生跳动,从而导致桥梁相关构件脱落或发生破坏。对于刚构桥及刚构组合桥即便不受飓风及地震作用,在常规荷载作用下其连接部位也可能出现向上的拉拔作用。中国专利201110335139.8公开了一种防落梁装置,设置于桥梁基体上,包括:固定导轨,与桥梁的梁体连接;固定装置,与基体连接;弹塑性装置,包括与固定导轨间隙配合的第一端以及与固定装置连接的第二端。包括上述专利在内的现有技术存在如下缺陷:1.现有技术的防落梁装置只能在横向或者纵向的其中一个方向进行约束及耗能,但由于地震发生具有随机性,可能某一时刻桥梁纵向位移较大,另一时刻桥梁横向位移较大,如果仅考虑桥梁纵向或横向某一个方向的防落梁措施,显然不够安全。2.现有技术的方案在进行配合约束时,接触面均是平面间的接触或点面接触,如专利201110335139.8中的导轨与T形头之间的约束,其缺点在于二者之间发生碰撞时会产生应力集中及局部损坏。3.现有技术中发挥阻尼功能的部件结构不合理,耗能效果差。另外,对本案中所提到的方向词汇进行定义,在桥梁领域中,技术人员通常认定的方向有三种:竖向:竖直垂直于桥梁的方向。纵向:沿着桥梁的方向。横向:水平垂直于桥梁的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能够同时建立竖向、横向和纵向约束,也可以同时在桥体纵向和横向发挥耗能作用的防落梁。本专利技术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落梁装置,包括可与桥体连接的上板和下板,还包括与上板底面固定连接的限位装置、与下板顶面铰接的阻尼耗能装置;所述阻尼耗能装置包括在纵向方向上和横向方向上设置的弧形阻尼杆、与阻尼杆上端固定连接的T形限位头,所述阻尼杆沿T形限位头的轴线X呈中心对称;所述限位装置包括沿纵向对称设置的第一限位座和第二限位座,第一限位座与第二限位座结构相同;所述第一限位座包括底板、与底板顶部固定连接且朝竖向延伸的围板,在底板上朝向第二限位座的边沿设有卡槽;第一限位座的底板与第二限位座的底板之间设有间隙,第一限位座的围板与第二限位座的围板之间设有间隙;所述围板顶部与上板底面固定连接,每一根阻尼杆下端与下板铰接;所述T形限位头包括头部、与头部垂直固定连接的颈部,所述颈部设置于第一限位座的卡槽和第二限位座的卡槽之间区域,所述头部设置于第一限位座的围板与第二限位座的围板之间区域,头部与围板之间设有间隙;所述头部与上板底面之间设有间隙,头部与底板之间设有间隙。上述方案中,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同时在纵向和横向设置了具有阻尼耗能的阻尼杆,使得该防落梁结构同时在纵向和横向具有耗能功能。T形限位头与限位装置之间的间隙可以满足阻尼耗能装置正常情况下的变形作用。设置卡槽可以限制T形限位头过大位移,防止桥梁梁体落梁,也能更好的承受桥梁传递的内力。阻尼杆可以发生塑性变形,耗散地震能量。在地震发生时,由于地震的剧烈冲击,桥体发生较大位移,此时该防落梁装置能够同时建立横向和纵向的约束,防止桥体因发生过大位移而落梁。头部与上板底面之间的间隙,可以满足桥梁正常的竖向跳动,当竖向位移过大或受力过大时,可以限制桥梁竖向位移或受力,从而具有一定的抗拉拔功能。在约束桥体位移的同时,可以通过阻尼杆在纵向、横向及竖向上的变形耗散部分地震能量。进一步的,所述头部侧面与围板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颈部与卡槽壁之间的距离。优选的,所述围板的内壁为凹弧形,所述头部的侧面外轮廓为弧形。采用圆弧面可以有效避免它们之间发生碰撞时的应力集中及局部损坏。优选的,所述卡槽内壁为弧形。采用圆弧面可以有效避免卡槽与颈部之间发生碰撞时的应力集中及局部损坏。一种具体的方案为,所述阻尼杆在纵向和横向上、以及在纵向和横向之外的方向上均布设置。优选的,在上板底面正对头部区域设有耐磨板,在头部顶面和底面设有耐磨板,在底板顶面设有耐磨板,在卡槽内壁设有耐磨板。耐磨板可以起到摩擦耗能的作用,也可以起到缓冲作用。优选的,所述阻尼杆的弧度为π/12~π/2。一种具体的制造方案中,位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根阻尼杆一体成型。优选的,所述头部与上板底面之间的间隙为10-15mm。进一步的,在上板顶面和下板底面均设有锚棒。进一步的,在上板和下板之间,沿纵向间隔设有多套相互装配的限位装置和阻尼耗能装置。该方案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本专利技术的显著效果是:1)纵向和横向均设有阻尼杆,并配套设计有卡槽,能够同时建立横向和纵向的约束,防止桥体因发生过大位移而落梁,同时也可以在桥体纵向和横向同时发挥耗能作用,进而更有效的保护桥梁结构免受地震破坏。头部与上板底面之间的间隙,可以满足桥梁正常的竖向跳动,当竖向位移过大或受力过大时,可以限制桥梁竖向位移或受力,从而具有一定的抗拉拔功能。2)围板内壁与头部均采用圆弧面,可以有效避免它们之间发生碰撞时的应力集中及局部损坏。3)T形限位头与限位装置之间在竖向、纵向及横向均有一定的间隙,可以避免桥梁正常作用时变形的影响,地震发生时限位装置通过约束阻尼耗能装置,使阻尼杆发生塑性变形来耗能。4)阻尼杆采用了圆弧型的结构,耗能效果较好,结构更合理。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防落梁装置正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防落梁装置侧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防落梁装置中限位装置正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A-A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阻尼耗能装置的结构正面示意图。图中:1-阻尼耗能装置,2-上板,3-限位装置,4-耐磨板,5-阻尼杆,6-铰接座,7-销轴,8-下板,9-锚棒,10-T形限位头,11-头部,12-颈部,31-第一限位座,32-第二限位座,33-底板,34-围板,35-卡槽。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描述,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如:上、下等)的描述均是根据说明书附图的布图方向来进行描述的,并不对本专利的结构起限定作用。如图1~5所示,一种防落梁装置,包括可与桥体连接的上板2和下板8。在上板2顶面和下板8底面均设有锚棒9。上、下板和锚棒9分别连接于桥梁的墩台与梁或梁与梁。还包括与上板2底面固定连接的限位装置3、与下板8顶面铰接的阻尼耗能装置1。所述阻尼耗能装置1包括在纵向方向上和横向方向上设置的弧形阻尼杆5、与阻尼杆5上端固定连接的T形限位头10。所述阻尼杆5沿T形限位头10的轴线X呈中心对称。所述阻尼杆5的弧度为π/12~π/2。所述限位装置3包括沿纵向对称设置的第一限位座31和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落梁装置,包括可与桥体连接的上板(2)和下板(8),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上板(2)底面固定连接的限位装置(3)、与下板(8)顶面铰接的阻尼耗能装置(1);/n所述阻尼耗能装置(1)包括在纵向方向上和横向方向上设置的弧形阻尼杆(5)、与阻尼杆(5)上端固定连接的T形限位头(10),所述阻尼杆(5)沿T形限位头(10)的轴线X呈中心对称;/n所述限位装置(3)包括沿纵向对称设置的第一限位座(31)和第二限位座(32),第一限位座(31)与第二限位座(32)结构相同;所述第一限位座(31)包括底板(33)、与底板(33)顶部固定连接且朝竖向延伸的围板(34),在底板(33)上朝向第二限位座(32)的边沿设有卡槽(35);/n第一限位座(31)的底板(33)与第二限位座(32)的底板(33)之间设有间隙,第一限位座(31)的围板(34)与第二限位座(32)的围板(34)之间设有间隙;/n所述围板(34)顶部与上板(2)底面固定连接,每一根阻尼杆(5)下端与下板(8)铰接;/n所述T形限位头(10)包括头部(11)、与头部(11)垂直固定连接的颈部(12),所述颈部(12)设置于第一限位座(31)的卡槽(35)和第二限位座(32)的卡槽(35)之间区域,所述头部(11)设置于第一限位座(31)的围板(34)与第二限位座(32)的围板(34)之间区域,头部(10)与围板(34)之间设有间隙;/n所述头部(11)与上板(2)底面之间设有间隙,头部(11)与底板(33)之间设有间隙。/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落梁装置,包括可与桥体连接的上板(2)和下板(8),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上板(2)底面固定连接的限位装置(3)、与下板(8)顶面铰接的阻尼耗能装置(1);
所述阻尼耗能装置(1)包括在纵向方向上和横向方向上设置的弧形阻尼杆(5)、与阻尼杆(5)上端固定连接的T形限位头(10),所述阻尼杆(5)沿T形限位头(10)的轴线X呈中心对称;
所述限位装置(3)包括沿纵向对称设置的第一限位座(31)和第二限位座(32),第一限位座(31)与第二限位座(32)结构相同;所述第一限位座(31)包括底板(33)、与底板(33)顶部固定连接且朝竖向延伸的围板(34),在底板(33)上朝向第二限位座(32)的边沿设有卡槽(35);
第一限位座(31)的底板(33)与第二限位座(32)的底板(33)之间设有间隙,第一限位座(31)的围板(34)与第二限位座(32)的围板(34)之间设有间隙;
所述围板(34)顶部与上板(2)底面固定连接,每一根阻尼杆(5)下端与下板(8)铰接;
所述T形限位头(10)包括头部(11)、与头部(11)垂直固定连接的颈部(12),所述颈部(12)设置于第一限位座(31)的卡槽(35)和第二限位座(32)的卡槽(35)之间区域,所述头部(11)设置于第一限位座(31)的围板(34)与第二限位座(32)的围板(34)之间区域,头部(10)与围板(34)之间设有间隙;
所述头部(11)与上板(2)底面之间设有间隙,头部(11)与底板(33)之间设有间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国军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万润建设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