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升降调节风屏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59917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1 17: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升降调节风屏障,包括用于实现风屏障升降的升降结构柱、约束风屏障的纵向和横向位移的嵌入结构柱,所述升降结构柱、嵌入结构柱沿桥梁行车方向相间布置在桥梁道路两侧,相邻的升降结构柱、嵌入结构柱之间通过连结杆连接,防风屏障固定于连结杆上,防风屏障上按一定高度间隔依次横向布置防风障条,防风障条上均匀排列通风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两种不同功能的结构柱交替排置:使风屏障实现升降的升降结构柱、约束风屏障的纵向和横向位移的嵌入结构柱,结合两种结构柱实现调节屏障透风率、控制桥上横风作用的目的,从而使车辆与车辆、车辆与桥梁结构的抗风性能最优,且安全高效,经济效益明显,适合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升降调节风屏障
本技术涉及一种风屏障,特别涉及一种可升降调节风屏障。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桥梁建设的不断推进与创新,强风地区包括沿海地区桥梁建设数目和跨度不断地在增加,风力对桥上行车甚至对桥梁结构产生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在强风环境下,行驶的车辆会显著受到竖直方向的升力与顺风向的推力以及行车方向的阻力作用,同时桥梁也会因抖振、涡振等振动现象对桥上行车产生进一步的影响。对于斜拉桥、悬索桥等特殊桥型,塔梁相交部分风场极为复杂,若不采取合适的防风措施,势必会对行驶车辆构成重大且无法预估的威胁。为了降低车辆在侧向风作用下所受的影响,安装风屏障是提升行车安全性与舒适度的重要手段,然而现有风屏障多以屏障实体开孔为主,截面透风率早已固定,透风小时增加桥梁本身所受的风压力,透风率大时不能很好地保证行驶车辆的安全性,这类风屏障无法在不同风速下都高效工作,也就无法使不同风荷载作用下车、桥系统的气动性能达到最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全可靠的可升降调节风屏障。本技术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升降调节风屏障,包括用于实现风屏障升降的升降结构柱、约束风屏障的纵向和横向位移的嵌入结构柱,所述升降结构柱、嵌入结构柱沿桥梁行车方向相间布置在桥梁道路两侧,相邻的升降结构柱、嵌入结构柱之间通过连结杆连接,防风屏障固定于连结杆上,防风屏障上按一定高度间隔依次横向布置防风障条,防风障条上均匀排列通风孔。上述可升降调节风屏障,所述升降结构柱、嵌入结构柱均包括固定部分和活动部分,活动部分活动安装在固定部分上,固定部分位于桥梁道路内侧,用于支撑和承受来自活动部分的重力和由风荷载产生的作用力;活动部分位于桥梁道路外侧,起到改变风屏障透风率的作用。上述可升降调节风屏障,所述升降结构柱固定部分的顶端设置有一个电动机和齿轮,电动机带动齿轮转动,升降结构柱活动部分设有齿条,通过齿轮与齿条的咬合实现升降传动。上述可升降调节风屏障,所述升降结构柱固定部分面向活动部分一侧下端设置有定向支撑齿块,定向支撑齿块与安装在升降结构柱固定部分内的弹簧结构连接,定向支撑齿块呈倒三角状,活动部分上升到某一定向支撑齿块正好露出时,弹簧结构将自动弹出该定向支撑齿块,齿块竖直方向不可活动,所以承受来自上方活动部分产生的重力及风荷载向下作用的分力,相应的,当下降活动部分时,收起所有定向支撑齿块。上述可升降调节风屏障,所述嵌入结构柱的固定部分竖向设有凹槽,凹槽横断面为梯形截面,嵌入结构柱的活动部分相应地设有凸起,凸起结构横断面为形状大小与凹槽横断面相同的梯形截面,通过凹槽和凸起的嵌入配合,嵌入结构柱的活动部分与固定部分可滑动连接,同时限制风屏障发生纵向与横向位移。上述可升降调节风屏障,升降结构柱固定部分与嵌入结构柱固定部分之间的连结杆直径大于升降结构柱活动部分与嵌入结构柱活动部分之间的连结杆直径。上述可升降调节风屏障,所述防风屏障为钢材板状结构。上述可升降调节风屏障,所述防风障条为板状,采用不透明的轻质金属材料或者透明的高强树脂性材料制作而成。上述可升降调节风屏障,所述通风孔为圆形。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采用两种不同功能的结构柱交替排置:使风屏障实现升降的升降结构柱、约束风屏障的纵向和横向位移的嵌入结构柱,结合两种结构柱实现调节屏障透风率、控制桥上横风作用的目的,从而使车辆与车辆、车辆与桥梁结构的抗风性能最优,且安全高效,经济效益明显,适合推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升降结构柱和嵌入结构柱的内侧视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升降结构柱和嵌入结构柱的外侧视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柱安装连结杆之后的内侧视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柱安装连结杆之后的外侧视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的防风屏障主视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某一节段风屏障内侧视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某一节段风屏障外侧视图。图8是大型集装箱车不同透风率侧翻力矩系数实验结果图。图9是大型集装箱车不同透风率侧向力系数实验结果图。图10是厢式货车不同透风率侧翻力矩系数实验结果图。图11是厢式货车不同透风率侧向力系数实验结果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图7所示,一种可升降调节风屏障,包括用于实现风屏障升降的升降结构柱1、约束风屏障的纵向和横向位移的嵌入结构柱2,所述升降结构柱1、嵌入结构柱2沿桥梁行车方向相间布置在桥梁道路两侧,相邻的升降结构柱1、嵌入结构柱2之间通过连结杆5连接,防风屏障固定于连结杆5上,防风屏障上按一定高度间隔依次横向布置防风障条7,防风障条7上均匀排列通风孔10。所述升降结构柱1、嵌入结构柱2均包括固定部分和活动部分,活动部分活动安装在固定部分上,固定部分位于桥梁道路内侧,并采用钢材焊接于桥上,用于支撑和承受来自活动部分的重力和由风荷载产生的作用力;活动部分位于桥梁道路外侧,采用轻质高强合金材料,起到改变风屏障透风率的作用。所述升降结构柱1固定部分的顶端设置有一个电动机4和齿轮,电动机4带动齿轮转动,升降结构柱1活动部分设有齿条3,通过齿轮与齿条3的咬合实现升降传动。所述升降结构柱1固定部分面向活动部分一侧下端设置有定向支撑齿块,每5cm布置两个定向支撑齿块8,定向支撑齿块8与安装在升降结构柱1固定部分内的弹簧结构连接,定向支撑齿块8呈倒直角三角状,一个直角边紧贴升降结构柱1,另一个直角边垂直升降结构柱1,斜边与升降结构柱1呈40度夹角。活动部分上升到某一定向支撑齿块8正好露出时,弹簧结构将自动弹出该定向支撑齿块8,齿块竖直方向不可活动,所以承受来自上方活动部分产生的重力及风荷载向下作用的分力,相应的,当下降活动部分时,收起所有定向支撑齿块8。所述弹簧结构可采用弹簧,弹簧一端位于升降结构柱1的柱体内,弹簧另一端连接定向支撑齿块8,在压力的作用下定向支撑齿块8可压缩弹簧并内置于柱体中。所述嵌入结构柱2的固定部分竖向设有凹槽9,凹槽9横断面为梯形截面,嵌入结构柱2的活动部分相应地设有凸起6,凸起6结构横断面为形状大小与凹槽9横断面相同的梯形截面,通过凹槽9和凸起6的嵌入配合,嵌入结构柱2的活动部分与固定部分可滑动连接,同时限制风屏障发生纵向与横向位移。相邻的升降结构柱1、嵌入结构柱2之间通过连结杆5连接,连结杆5传递结构柱的升降效果,同时也作为防风障条7的固定装置,考虑到风屏障的重力因素,升降结构柱1固定部分与嵌入结构柱2固定部分之间的连结杆5直径大于升降结构柱1活动部分与嵌入结构柱2活动部分之间的连结杆5直径。所述防风屏障为钢材板状结构,所述防风障条7为板状,采用不透明的轻质金属材料或者透明的高强树脂性材料制作而成。在大风强风天气使用时,正转电动机4,电动机应为慢速转动,通过电动机上齿轮的转动带动齿条3,与其相连的钢连结杆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升降调节风屏障,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实现风屏障升降的升降结构柱、约束风屏障的纵向和横向位移的嵌入结构柱,所述升降结构柱、嵌入结构柱沿桥梁行车方向相间布置在桥梁道路两侧,相邻的升降结构柱、嵌入结构柱之间通过连结杆连接,防风屏障固定于连结杆上,防风屏障上按一定高度间隔依次横向布置防风障条,防风障条上均匀排列通风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升降调节风屏障,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实现风屏障升降的升降结构柱、约束风屏障的纵向和横向位移的嵌入结构柱,所述升降结构柱、嵌入结构柱沿桥梁行车方向相间布置在桥梁道路两侧,相邻的升降结构柱、嵌入结构柱之间通过连结杆连接,防风屏障固定于连结杆上,防风屏障上按一定高度间隔依次横向布置防风障条,防风障条上均匀排列通风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升降调节风屏障,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结构柱、嵌入结构柱均包括固定部分和活动部分,活动部分活动安装在固定部分上,固定部分位于桥梁道路内侧,用于支撑和承受来自活动部分的重力和由风荷载产生的作用力;活动部分位于桥梁道路外侧,起到改变风屏障透风率的作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升降调节风屏障,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结构柱固定部分的顶端设置有一个电动机和齿轮,电动机带动齿轮转动,升降结构柱活动部分设有齿条,通过齿轮与齿条的咬合实现升降传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升降调节风屏障,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结构柱固定部分面向活动部分一侧下端设置有定向支撑齿块,定向支撑齿块与安装在升降结构柱固定部分内的弹簧结构连接,活动部分上升到某一定向支撑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宁王修勇骆书延孙洪鑫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