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保排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384994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5 22: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环保排气装置,包括排气管和光氧净化器,所述排气管下端设置有连接法兰,所述连接法兰一侧壁上设置有气体温度传感器,所述气体温度传感器上方设置有余热利用入管。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水箱内部设置热交换管路,可以将气体的热源与水箱内部的水源通过热交换管路实现热交换,对排出气体中的热源进行充分利用的同时,降低了排出气体的温度,节能环保,通过设置气体温度传感器、截止阀一和截止阀二,可以通过气体温度传感器实时的检测排出气体的温度,然后通过PLC控制器控制截止阀一和截止阀二的通断,进而控制排出气体进入到不同的流通回路中,避免在热交换管路内部做无用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环保排气装置
:本技术涉及排气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环保排气装置。
技术介绍
:1,4-二羟基蒽醌主要用于制造安全环保染料或颜料的中间体,是以苯酐和对氯苯酚为原料,在20%发烟硫酸存在下,以硼酸为扩散剂,先进性缩合反应得到缩合产物,然后水解得到目标化合物,经过滤、洗涤、烘干和粉碎后得到产品,在1,4-二羟基蒽醌的制备过程中,需要用到排气装置。但是现有的排气装置大都是直接经过净化处理后及排出到外部,对气体的余热没有充分利用,节能环保,同时现有极少数具有余热利用的排气装置在工作过程中,不管气体温度的高低都要从余热利用装置中流过,当气体温度过低时,则不会产生热交换,就显得有些多余。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环保排气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由如下技术方案实施:一种环保排气装置,包括排气管和光氧净化器,所述排气管下端设置有连接法兰,所述连接法兰一侧壁上设置有气体温度传感器,所述气体温度传感器上方设置有余热利用入管,所述余热利用入管上通过法兰连接有截止阀二,所述余热利用入管上方通过法兰连接有截止阀一,所述截止阀一上方设置有余热利用出管,所述余热利用入管以及所述余热利用出管一侧设置有水箱,所述水箱一侧壁上设置有PLC控制器,所述水箱内中部设置有热交换管路,所述水箱内部下方设置有液体温度传感器,所述余热利用出管上方设置有所述光氧净化器,所述光氧净化器上方焊接有雨档。进一步的,所述水箱一侧壁上方通过螺纹连接有注水管,所述注水管下方通过螺纹连接有排水管。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通过所述注水管向所述水箱内部加水,所述水箱内部的水源经过所述热交换管路加热后,通过所述排水管排出到外部。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法兰与所述排气管焊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连接法兰用来将此排气装置与外部气体排放装置连接。进一步的,所述余热利用入管以及所述余热利用出管与所述排气管均通过法兰连接,所述余热利用入管以及所述余热利用出管与所述热交换管路均通过三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热交换管路可以使排放气体与所述水箱内部的水源进行热交换,对水源进行加热,对排出气体的余热进行充分利用,同时降低了气体的温度。进一步的,所述液体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水箱通过螺钉连接,所述PLC控制器与所述水箱通过螺钉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液体温度传感器用来实时的测量所述水箱内部水源的温度,然后反馈信息给所述PLC控制器,通过所述PLC控制器上的显示屏幕显示出来。进一步的,所述光氧净化器与所述排气管通过法兰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光氧净化器可以去除挥发性有机物、无机物、硫化氢、氨气、硫醇类等主要污染物,以及各种恶臭味。进一步的,所述气体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排气管通过螺纹密封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气体温度传感器用来实时的检测排放气体的温度,当排放气体温度较低时,所述PLC控制器控制所述截止阀一打开,所述截止阀二关闭,使排出的气体直接进入到所述光氧净化器内部进行净化处理,而当所述气体温度传感器检测到排放气体的温度大于预设的温度值时,可以通过所述PLC控制器控制所述截止阀一关闭,截止阀二开启,使得排出的气体通过所述余热利用入管进入到所述水箱内部,通过所述热交换管路与水源进行热交换后,再由所述余热利用出管排出到所述光氧净化器内部进行净化处理。本技术的优点:1、为解决现有的排气装置大都是直接经过净化处理后及排出到外部,对气体的余热没有充分利用,节能环保的问题,本技术通过在水箱内部设置热交换管路,可以将气体的热源与水箱内部的水源通过热交换管路实现热交换,对排出气体中的热源进行充分利用的同时,降低了排出气体的温度,节能环保;2、为解决现有极少数具有余热利用的排气装置在工作过程中,不管气体温度的高低都要从余热利用装置中流过,当气体温度过低时,则不会产生热交换,就显得有些多余的问题,本技术通过设置气体温度传感器、截止阀一和截止阀二,可以通过气体温度传感器实时的检测排出气体的温度,然后通过PLC控制器控制截止阀一和截止阀二的通断,进而控制排出气体进入到不同的流通回路中,避免在热交换管路内部做无用功。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环保排气装置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环保排气装置中水箱的主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一种环保排气装置的电路框图。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排气管;2、连接法兰;3、气体温度传感器;4、截止阀一;5、余热利用入管;6、截止阀二;7、水箱;8、排水管;9、注水管;10、余热利用出管;11、光氧净化器;12、雨档;13、PLC控制器;14、热交换管路;15、液体温度传感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图3所示,一种环保排气装置,包括排气管1和光氧净化器11,排气管1下端设置有连接法兰2,连接法兰2一侧壁上设置有气体温度传感器3,气体温度传感器3上方设置有余热利用入管5,余热利用入管5上通过法兰连接有截止阀二6,余热利用入管5上方通过法兰连接有截止阀一4,截止阀一4上方设置有余热利用出管10,余热利用入管5以及余热利用出管10一侧设置有水箱7,水箱7一侧壁上设置有PLC控制器13,水箱7内中部设置有热交换管路14,水箱7内部下方设置有液体温度传感器15,余热利用出管10上方设置有光氧净化器11,光氧净化器11上方焊接有雨档12,雨档12起到挡雨的作用,可以防止雨天雨水进入到排气管1内部,PLC控制器13的型号为FX3U-64MR/ES-A,气体温度传感器3的型号为MFN103F3950-500,液体温度传感器15的型号为PCT200,截止阀一4以及截止阀二6的信号均为WJ41F-16DN15。如图1-图2所示,水箱7一侧壁上方通过螺纹连接有注水管9,注水管9下方通过螺纹连接有排水管8,可以通过注水管9向水箱7内部加水,水箱7内部的水源经过热交换管路14加热后,通过排水管8排出到外部。如图1所示,连接法兰2与排气管1焊接,连接法兰2用来将此排气装置与外部气体排放装置连接。如图1-图2所示,余热利用入管5以及余热利用出管10与排气管1均通过法兰连接,余热利用入管5以及余热利用出管10与热交换管路14均通过三通连接,热交换管路14可以使排放气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环保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排气管(1)和光氧净化器(11),所述排气管(1)下端设置有连接法兰(2),所述连接法兰(2)一侧壁上设置有气体温度传感器(3),所述气体温度传感器(3)上方设置有余热利用入管(5),所述余热利用入管(5)上通过法兰连接有截止阀二(6),所述余热利用入管(5)上方通过法兰连接有截止阀一(4),所述截止阀一(4)上方设置有余热利用出管(10),所述余热利用入管(5)以及所述余热利用出管(10)一侧设置有水箱(7),所述水箱(7)一侧壁上设置有PLC控制器(13),所述水箱(7)内中部设置有热交换管路(14),所述水箱(7)内部下方设置有液体温度传感器(15),所述余热利用出管(10)上方设置有所述光氧净化器(11),所述光氧净化器(11)上方焊接有雨档(1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环保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排气管(1)和光氧净化器(11),所述排气管(1)下端设置有连接法兰(2),所述连接法兰(2)一侧壁上设置有气体温度传感器(3),所述气体温度传感器(3)上方设置有余热利用入管(5),所述余热利用入管(5)上通过法兰连接有截止阀二(6),所述余热利用入管(5)上方通过法兰连接有截止阀一(4),所述截止阀一(4)上方设置有余热利用出管(10),所述余热利用入管(5)以及所述余热利用出管(10)一侧设置有水箱(7),所述水箱(7)一侧壁上设置有PLC控制器(13),所述水箱(7)内中部设置有热交换管路(14),所述水箱(7)内部下方设置有液体温度传感器(15),所述余热利用出管(10)上方设置有所述光氧净化器(11),所述光氧净化器(11)上方焊接有雨档(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保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7)一侧壁上方通过螺纹连接有注水管(9),所述注水管(9)下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窦争艳王荣记齐明
申请(专利权)人:内蒙古宝宏染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内蒙古;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