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除尘设备用出风管及除尘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8440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5 22: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除尘设备用出风管及除尘设备,该除尘设备用出风管包括变形管道部和圆柱形管道部,所述变形管道部的第二端的横切面为圆形,且其第一端的横切面的形状与所述第二端的形状不同;所述变形管道部的第一端与所述除尘设备的出风口连通,所述圆柱形管道部与所述变形管道部的第二端密封地固定连接;所述变形管道部内设置有气流腔,所述气流腔的内部固定有导流叶片,所述导流叶片将所述气流腔分割成多个分流腔,所述分流腔的一端与所述除尘设备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圆柱形管道部相连通;该除尘设备用出风管出风气流平稳、气流能耗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除尘设备用出风管及除尘设备
本技术涉及除尘装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除尘设备用出风管及除尘设备。
技术介绍
现如今,工业发展越来越快,环境污染也越来越严重,环境污染对人类的身体健康产生极大的不良影响,尤其是空气粉尘的污染。为了改善该情况,人们使用的除尘设备也越来越多,除尘设备体积也越来越大。现有的大型除尘设备出风量大,传统的出风管容易出现阻力增大、出风管产生大幅振动等现象。究其原因,是因为除尘系统出风管大股出风气流存在突然拐弯突然缩扩而生成强烈涡流,损耗气流能量,并引起气流周期性湍流激振所致。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出风气流平稳、气流能耗少的除尘设备用出风管及除尘设备。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除尘设备用出风管,包括变形管道部和圆柱形管道部,所述变形管道部的第二端的横切面为圆形,且其第一端的横切面的形状与所述第二端的形状不同;所述变形管道部的第一端与所述除尘设备的出风口连通,所述圆柱形管道部与所述变形管道部的第二端密封地固定连接;所述变形管道部内设置有气流腔,所述气流腔的内部固定有导流叶片,所述导流叶片将所述气流腔分割成多个分流腔,所述分流腔的一端与所述除尘设备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圆柱形管道部相连通。优选地,所述变形管道部的第一端的横切面呈方形,且水平长度大于竖向长度。优选地,所述变形管道部的第一端的横切面的水平长度和竖向长度之比为1.2-3。优选地,所述导流叶片包括第一导流叶片和第二导流叶片,所述第一导流叶片和所述第二导流叶片相互交叉设置。优选地,所述第一导流叶片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导流叶片相互平行;所述第二导流叶片也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二导流叶片也相互平行;多个所述第一导流叶片和多个所述第二导流叶片垂直设置。优选地,所述圆柱形管道部与所述变形管道部第二端的中轴线为同一直线。优选地,所述圆柱形管道的外表面设置有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位于远离所述变形管道部的一端,所述环形凹槽内设置有密封环。优选地,所述密封环凸出于所述圆柱形管道的外表面,所述密封环的外侧还设置有环形凸起或者导流槽,所述环形凸起或者导流槽的高度小于所述密封环凸出于所述圆柱形管道的外表面的高度。本技术还提供一种除尘设备,包括壳体、滤袋和上述任一项的除尘设备用出风管,所述壳体内设置有过滤腔和出风腔,所述滤袋固定在所述过滤腔内,所述滤袋与所述出风腔相连通,所述变形管道部的第一端与所述出风腔相连通。优选地,所述出风腔内还设置有清灰装置,所述清灰装置固定在所述出风腔内,所述清灰装置包括导风管,所述导风管上设置有多个风嘴,所述风嘴的吹风方向朝向所述滤袋,所述风嘴间歇性出风。本技术通过在变形管道部内设置导流叶片,将气流腔分割成多个分流腔,减少涡流现象的产生,减少气体之间的摩擦,使气流流动更平稳,气流之间的撞击少,减少气流的能耗。附图说明通过附图中所示的本技术优选实施例更具体说明,本技术上述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清晰。在全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的部分,且并未刻意按实际尺寸等比例缩放绘制附图,重点在于示出本的主旨。图1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除尘设备用出风管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方向的切面图;图3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除尘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并与之结合为一体,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安装”、“一端”、“另一端”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所属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除尘设备用出风管,包括变形管道部1和圆柱形管道部2。变形管道部1的第二端12的横切面为圆形,且其第一端11的横切面的形状与第二端12的形状不同,变形管道部1的第一端11的切面为方形或者椭圆形等,变形管道部1的第二端12的切面为圆形,方便与圆柱形管道部2连接。变形管道部1的第一端11与除尘设备的出风口连通,圆柱形管道部2与变形管道部1的第二端12密封地固定连接。变形管道部1内设置有气流腔10,气流腔10的内部固定有导流叶片3,导流叶片3将气流腔10分割成多个分流腔101,分流腔101的一端与除尘设备相连通,另一端与圆柱形管道部2相连通。多个分流腔101将气流分割成多个,减少涡流现象的产生,减少气体之间的摩擦,使气流流动更平稳,气流之间的撞击少,减少气流的能耗在优选实施例中,变形管道部1的第一端11的横切面呈方形,且水平长度大于竖向长度(水平长度和竖向长度都是指说明书附图中的方向)。由于除尘设备的高度有限度,倒是其宽度较大,在出风口高度无法增大的情况下,增加出风口的宽度可以实现增大出风量的目的。在优选实施例中,变形管道部1的第一端11的横切面的水平长度和竖向长度之比为1.2-3;比例太小,对于增大出风口的作用不大;比例太大,从方形的出风口变成圆形的出风口又不好实现。在优选实施例中,导流叶片3包括第一导流叶片31和第二导流叶片32,第一导流叶片31和第二导流叶片32相互交叉设置,形成多个小的分流腔101,风流效果更好。在进一步优选实施例中,第一导流叶片31设置有多个,多个第一导流叶片31相互平行。第二导流叶片32也设置有多个,多个第二导流叶片32也相互平行。多个第一导流叶片31和多个第二导流叶片32垂直设置。既不会浪费导流腔的空间,也尽量让各个分流腔101内的气流与其侧壁的碰撞减少。进一步地,第一导流叶片31之间的间距与第二导流叶片32之间的间距相同或者接近相同。在优选实施例中,圆柱形管道部2与变形管道部1的第二端12的中轴线为同一直线(近似在同一直线即可),减少圆柱形管道部2的弯折,减少气流与管道侧壁的碰撞,进一步减少气流的能量的损耗。在优选实施例中,圆柱形管道的外表面设置有环形凹槽21,环形凹槽21位于远离变形管道部1的一端,环形凹槽21内设置有密封环4,与外部的引流风机连通时,更容易密封。在进一步优选实施例中,密封环4凸出于圆柱形管道的外表面,密封环4的外侧(靠近变形管道部1的一侧为外侧)还设置有环形凸起22,环形凸起22的高度小于密封环4凸出于圆柱形管道的外表面的高度,在露天使用时,防止水渗入到管道内部。在另一优选实施例中,环形凸起22也可以使用导流槽(未图示)代替,该导流槽可以为环形导流槽,或者半环形导流槽。当导流槽为半环形导流槽时,半环形导流槽朝上。导流槽的位置也位于密封环4的外侧,雨水过大时,将雨水引导向下流,避免雨水横向流动,渗入至管道内部。...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除尘设备用出风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变形管道部和圆柱形管道部,所述变形管道部的第二端的横切面为圆形,且其第一端的横切面的形状与所述第二端的形状不同;所述变形管道部的第一端与所述除尘设备的出风口连通,所述圆柱形管道部与所述变形管道部的第二端密封地固定连接;所述变形管道部内设置有气流腔,所述气流腔的内部固定有导流叶片,所述导流叶片将所述气流腔分割成多个分流腔,所述分流腔的一端与所述除尘设备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圆柱形管道部相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除尘设备用出风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变形管道部和圆柱形管道部,所述变形管道部的第二端的横切面为圆形,且其第一端的横切面的形状与所述第二端的形状不同;所述变形管道部的第一端与所述除尘设备的出风口连通,所述圆柱形管道部与所述变形管道部的第二端密封地固定连接;所述变形管道部内设置有气流腔,所述气流腔的内部固定有导流叶片,所述导流叶片将所述气流腔分割成多个分流腔,所述分流腔的一端与所述除尘设备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圆柱形管道部相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尘设备用出风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形管道部的第一端的横切面呈方形,且水平长度大于竖向长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除尘设备用出风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形管道部的第一端的横切面的水平长度和竖向长度之比为1.2-3。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尘设备用出风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叶片包括第一导流叶片和第二导流叶片,所述第一导流叶片和所述第二导流叶片相互交叉设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除尘设备用出风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叶片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导流叶片相互平行;所述第二导流叶片也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二导流叶片也相互平行;多个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建军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力晖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