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食用菌菌渣生产有机肥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38237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5 22: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有机肥生产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食用菌菌渣生产有机肥的方法;该方法采用的破碎装置包括手持握把、控制单元、电机、壳体和破碎板;控制单元包括箱体、一号锥齿轮、二号锥齿轮、转盘、连杆和套杆;一号锥齿轮转动连接在箱体侧壁上;二号锥齿轮转动连接在箱体侧壁上,且与一号锥齿轮相啮合;转盘通过转轴与二号锥齿轮实现同轴转动;通过手持握把、控制单元、电机、壳体和破碎板的配合实现对压实的食用菌菌渣进行破碎处理从而实现破碎板对食用菌菌渣的破碎处理,使得食用菌菌渣从压实状态转为蓬松状态,从而增大食用菌菌渣在反应过程中与其他反应物的接触面积,提高破碎装置的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食用菌菌渣生产有机肥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有机肥生产
,具体的说是一种食用菌菌渣生产有机肥的方法。
技术介绍
我国是食用菌生产大国,每年产生大量的食用菌渣。研究表明,食用菌渣的C/N>60/1,食用菌渣的主要成分是难于分解的纤维素和木质素。在自然条件下,堆放于路边地角的食用菌渣一般需要2~3年才能彻底分解,如不加以有效处理,容易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伴随着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每年有大量的食用菌菌渣产生。食用菌菌渣是经过一次食用菌分解后的剩余物料,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微量元素和多种菌体蛋白、代谢产物以及未被利用的营养物质,菌渣中含有的大量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等物质,这些物质直接施用到土壤中利用率较低,或在自然堆肥条件下,分解速率慢,堆肥效率低。因此,如果食用菌菌渣得不到及时有效处理,不仅造成了农业有机资源的巨大浪费,而且给农业生态环境造成污染,给食用菌栽培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以解决如果食用菌菌渣得不到及时有效处理,不仅造成了农业有机资源的巨大浪费,而且给农业生态环境造成污染,给食用菌栽培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食用菌菌渣生产有机肥的方法。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食用菌菌渣生产有机肥的方法,该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对食用菌菌渣进行预处理,将食用菌菌渣装袋后进行压实处理,并运输至生产有机肥的厂房内,当运输至目的地后,再将食用菌菌渣倒出包装袋,并利用破碎装置将压实的食用菌菌渣进行破碎处理,使得食用菌菌渣处于松散状态;S2:将鸡粪、猪粪、牛粪、食用菌菌渣和尿素按照1:1:1:5:0.2的质量比例进行充分混合,制得混合物,再将混合物放置于发酵池内,进行16天-18天的发酵处理后得到发酵菌剂;S3:将食用菌菌渣、发酵菌剂、尿素和硫酸钙按照100:5:1:1的质量比例进行充分混合,并堆放至太阳能隔离温室内,堆置20天后,直至菌渣颜色变至黄褐色,即生产出有机肥料,其中注意的是,在堆置过程中,需要每两天进行一次翻堆;上述S1中采用的破碎装置包括手持握把、控制单元、电机、壳体和破碎板;所述控制单元包括箱体、一号锥齿轮、二号锥齿轮、转盘、连杆和套杆;所述一号锥齿轮转动连接在箱体侧壁上;所述二号锥齿轮转动连接在箱体侧壁上,且与一号锥齿轮相啮合;所述转盘通过转轴与二号锥齿轮实现同轴转动;所述套杆一端固定在箱体底端,另一端固定在壳体顶端,套杆内滑动连接有压杆,且压杆两端分别贯穿至箱体内侧和壳体内侧;所述连杆一端铰接在压杆端部,连杆另一端铰接在转盘的偏心处;所述手持握把安装在箱体上;所述电机安装在箱体外侧壁上,且电机输出端与一号锥齿轮连接;所述破碎板滑动连接在壳体内,且破碎板顶端外侧壁与压杆端部固连;通过手持握把、控制单元、电机、壳体和破碎板的配合实现对压实的食用菌菌渣进行破碎处理;使用时,当需要对压实的食用菌菌渣进行破碎处理时,使得电机通电,从而带动一号锥齿轮发生旋转,由于一号锥齿轮和二号锥齿轮相互啮合,使得二号锥齿轮也跟随着一号锥齿轮发生旋转,此时转盘在转轴的作用下保持与二号锥齿轮相同的转动状态,转盘在转动过程中通过连杆带动压杆在套杆内做往复滑动的运动,在压杆的往复过程中,带动破碎板在壳体内往复滑动,破碎板滑出壳体时会与食用菌菌渣产生碰撞,从而实现破碎板对食用菌菌渣的破碎处理,使得食用菌菌渣从压实状态转为蓬松状态,从而增大食用菌菌渣在反应过程中与其他反应物的接触面积,提高破碎装置的使用效果。优选的,所述破碎板底侧设有破碎钉,且破碎钉的形状为三角形;所述破碎钉上设有开口,使得破碎钉被对称分成两半,且开口侧壁上设有锯齿,使得破碎钉受压后沿开口向两边发生弹性变形,从而加强对食用菌菌渣的破碎效果;使用时,当转盘在转轴的作用下保持与二号锥齿轮相同的转动状态时,转盘在转动过程中通过连杆带动压杆在套杆内做往复滑动的运动,在压杆的往复过程中,带动破碎板在壳体内往复滑动,破碎板滑出壳体时会与食用菌菌渣产生碰撞,从而实现破碎板对食用菌菌渣的破碎处理,使得当破碎钉插入结块部分后,破碎板继续滑出壳体,从而使得破碎钉受压后沿开口向两边发生弹性变形,从而实现了对食用菌菌渣中结块的部分进行破碎,增强破碎装置的使用效果和使用范围。优选的,所述破碎钉在开口处设有支柱,且在靠近支柱的开口侧壁上设有橡胶层,使得支柱与橡胶层接触;通过支柱和橡胶层的配合避免食用菌菌渣卡入开口内,从而影响到破碎钉的使用效果;使用时,当转盘在转轴的作用下保持与二号锥齿轮相同的转动状态时,转盘在转动过程中通过连杆带动压杆在套杆内做往复滑动的运动,在压杆的往复过程中,带动破碎板在壳体内往复滑动,破碎板滑出壳体时会与食用菌菌渣产生碰撞,从而实现破碎板对食用菌菌渣的破碎处理,使得当破碎钉插入结块部分后,破碎板继续滑出壳体,从而使得破碎钉受压后沿开口向两边发生弹性变形,当破碎板缩回壳体内时,破碎钉受到的压力逐渐减小直至消失,此时破碎钉会发生复位,为了避免在破碎钉的复位过程中部分食用菌菌渣会被夹于破碎钉之间,在开口处设有支柱,且在靠近支柱的开口侧壁上设有橡胶层,从而使得破碎钉沿开口向两边发生弹性变形时,支柱会将橡胶层顶出,从而对开口处进行阻挡,避免食用菌菌渣卡入开口内,从而有效保证了破碎装置的稳定工作,提高了破碎装置对于只用环境的适应性。优选的,所述破碎钉侧壁开有滑槽,且相邻破碎钉的滑槽之间滑动连接有压板;所述压板的顶端侧壁通过弹簧固连在破碎板底侧,压板的底端侧壁设有倒钩;通过压板和倒钩的配合实现对食用菌菌渣的进一步破碎,从而提高食用菌菌渣的蓬松程度;使用时,当破碎板带动破碎钉移动时,倒钩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会先插入食用菌菌渣内,当破碎板继续滑出壳体时,会使得破碎钉受压逐渐增大,直至破碎钉沿开口向两边发生弹性变形,在破碎钉发生弹性变形的过程中会对压板产生挤压,当挤压力大于弹簧弹力时,会使得压板沿着滑槽往靠近破碎板的方向滑动,从而带动倒钩拔出食用菌菌渣,实现对食用菌菌渣的进一步破碎,从而加强了破碎装置的破碎效果。优选的,所述倒钩由插杆和弹性杆组成;所述插杆安装在压板底端侧壁上;所述弹性杆安装在插杆上,使得倒钩的底端为锥形;通过插杆和弹性杆的配合加强倒钩的工作深度和工作范围;使用时,当破碎板带动破碎钉移动时,由于倒钩的底端为锥形,使得倒钩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会先插入食用菌菌渣内,当破碎板继续滑出壳体时,会使得破碎钉受压逐渐增大,直至破碎钉沿开口向两边发生弹性变形,在破碎钉发生弹性变形的过程中会对压板产生挤压,当挤压力大于弹簧弹力时,会使得压板沿着滑槽往靠近破碎板的方向滑动,从而带动倒钩拔出食用菌菌渣,在倒钩的拔出过程中,弹性杆发生弹性变形,使得弹性杆绕其与插杆的接触处发生摆动,从而增强倒钩的使用效果和使用范围,加强对食用菌菌渣的破碎效果,增强食用菌菌渣之间的蓬松度。优选的,所述压板侧壁与滑槽侧壁之间对称设有弹片;所述弹片一端与压板侧壁连接,一端与滑槽侧壁连接;通过弹片的作用避免食用菌菌渣卡入滑槽内影响压板的滑动;使用时,破碎钉发生弹性变形的过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食用菌菌渣生产有机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nS1:对食用菌菌渣进行预处理,将食用菌菌渣装袋后进行压实处理,并运输至生产有机肥的厂房内,当运输至目的地后,再将食用菌菌渣倒出包装袋,并利用破碎装置将压实的食用菌菌渣进行破碎处理,使得食用菌菌渣处于松散状态;/nS2:将鸡粪、猪粪、牛粪、食用菌菌渣和尿素按照1:1:1:5:0.2的质量比例进行充分混合,制得混合物,再将混合物放置于发酵池内,进行16天-18天的发酵处理后得到发酵菌剂;/nS3:将食用菌菌渣、发酵菌剂、尿素和硫酸钙按照100:5:1:1的质量比例进行充分混合,并堆放至太阳能隔离温室内,堆置20天后,直至菌渣颜色变至黄褐色,即生产出有机肥料,其中注意的是,在堆置过程中,需要每两天进行一次翻堆;/n上述S1中采用的破碎装置包括手持握把(1)、控制单元(2)、电机(3)、壳体(4)和破碎板(5);所述控制单元(2)包括箱体(21)、一号锥齿轮(22)、二号锥齿轮(23)、转盘(24)、连杆(25)和套杆(26);所述一号锥齿轮(22)转动连接在箱体(21)侧壁上;所述二号锥齿轮(23)转动连接在箱体(21)侧壁上,且与一号锥齿轮(22)相啮合;所述转盘(24)通过转轴与二号锥齿轮(23)实现同轴转动;所述套杆(26)一端固定在箱体(21)底端,另一端固定在壳体(4)顶端,套杆(26)内滑动连接有压杆(261),且压杆(261)两端分别贯穿至箱体(21)内侧和壳体(4)内侧;所述连杆(25)一端铰接在压杆(261)端部,连杆(25)另一端铰接在转盘(24)的偏心处;所述手持握把(1)安装在箱体(21)上;所述电机(3)安装在箱体(21)外侧壁上,且电机(3)输出端与一号锥齿轮(22)连接;所述破碎板(5)滑动连接在壳体(4)内,且破碎板(5)顶端外侧壁与压杆(261)端部固连;通过手持握把(1)、控制单元(2)、电机(3)、壳体(4)和破碎板(5)的配合实现对压实的食用菌菌渣进行破碎处理。/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食用菌菌渣生产有机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对食用菌菌渣进行预处理,将食用菌菌渣装袋后进行压实处理,并运输至生产有机肥的厂房内,当运输至目的地后,再将食用菌菌渣倒出包装袋,并利用破碎装置将压实的食用菌菌渣进行破碎处理,使得食用菌菌渣处于松散状态;
S2:将鸡粪、猪粪、牛粪、食用菌菌渣和尿素按照1:1:1:5:0.2的质量比例进行充分混合,制得混合物,再将混合物放置于发酵池内,进行16天-18天的发酵处理后得到发酵菌剂;
S3:将食用菌菌渣、发酵菌剂、尿素和硫酸钙按照100:5:1:1的质量比例进行充分混合,并堆放至太阳能隔离温室内,堆置20天后,直至菌渣颜色变至黄褐色,即生产出有机肥料,其中注意的是,在堆置过程中,需要每两天进行一次翻堆;
上述S1中采用的破碎装置包括手持握把(1)、控制单元(2)、电机(3)、壳体(4)和破碎板(5);所述控制单元(2)包括箱体(21)、一号锥齿轮(22)、二号锥齿轮(23)、转盘(24)、连杆(25)和套杆(26);所述一号锥齿轮(22)转动连接在箱体(21)侧壁上;所述二号锥齿轮(23)转动连接在箱体(21)侧壁上,且与一号锥齿轮(22)相啮合;所述转盘(24)通过转轴与二号锥齿轮(23)实现同轴转动;所述套杆(26)一端固定在箱体(21)底端,另一端固定在壳体(4)顶端,套杆(26)内滑动连接有压杆(261),且压杆(261)两端分别贯穿至箱体(21)内侧和壳体(4)内侧;所述连杆(25)一端铰接在压杆(261)端部,连杆(25)另一端铰接在转盘(24)的偏心处;所述手持握把(1)安装在箱体(21)上;所述电机(3)安装在箱体(21)外侧壁上,且电机(3)输出端与一号锥齿轮(22)连接;所述破碎板(5)滑动连接在壳体(4)内,且破碎板(5)顶端外侧壁与压杆(261)端部固连;通过手持握把(1)、控制单元(2)、电机(3)、壳体(4)和破碎板(5)的配合实现对压实的食用菌菌渣进行破碎处理。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秀芳叶家东张英姿陈敏邵琛心包晓文王红宇胡永正徐强李纯
申请(专利权)人:绩溪县中巧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