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泪道冲洗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80961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5 22: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用器具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一次性泪道冲洗器,包括冲洗接头,所述的冲洗接头上固定设有冲洗针体,冲洗针体的顶端设有缓冲针头塞,缓冲针头塞与冲洗针体为一体结构,冲洗针体的顶部开设有冲洗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避免对患者的泪小管造成损伤,避免造成假道现象,安全可靠,满足治疗人员和患者需要的一次性泪道冲洗器,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缺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次性泪道冲洗器
本技术涉及医用器具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一次性泪道冲洗器。
技术介绍
泪道冲洗是眼科治疗的常规操作,患有泪道疾病的患者一般都需要使用生理盐水对患者进行泪道冲洗。目前临床上冲洗泪道时,需将冲洗针的顶端插入患者泪道的泪小管内进行冲洗,即治疗人员将冲洗针的顶端插入患者的泪道孔后,治疗人员继续推动冲洗针使得冲洗针的顶端顶着患者的鼻腔骨壁,从而确保冲洗针的顶部进入患者的泪小管,由于冲洗针的顶端为出液孔,冲洗针的顶端顶着鼻腔骨壁不便于进行冲洗泪道,故而,冲洗针顶着患者的鼻腔骨壁后,冲洗针退后1-2mm,使得冲洗针的顶端到达施药的位置,从而向患者的泪道推入生理盐水。但是,治疗人员手工退后冲洗针精度低,治疗人员不易进行控制退后的程度,往往造成施药不准确,即使得冲洗针的顶端并未进入泪小管,使得推入的生理盐水在泪道内形成假道,而且反复插拔针头还会损伤患者泪道,从而对患者造成痛苦,例如申请号为:CN201120026976.8的中国授权技术专利,该专利的出药孔位于探头的前端,探头的顶端顶着患者的鼻腔骨壁不便于进行施药,而手工退后,治疗人员难免控制探头的退后量为1-2mm,从而容易造成假道,造成患者的痛苦;另外传统冲洗针直接插入泪小管,即冲洗针的顶端顶着患者的鼻腔骨壁,由于传动冲洗针的顶端比较尖锐,直接插入冲洗针的会对泪小管造成损伤。因此,生产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避免对患者的泪小管造成损伤,避免造成假道现象,安全可靠,满足治疗人员和患者需要的一次性泪道冲洗器,具有广泛的市场前景。专利技术内容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避免对患者的泪小管造成损伤,避免造成假道现象,安全可靠,满足治疗人员和患者需要的一次性泪道冲洗器,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缺陷。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次性泪道冲洗器,包括冲洗接头,所述的冲洗接头上固定设有冲洗针体,冲洗针体的顶端设有缓冲针头塞,缓冲针头塞与冲洗针体为一体结构,冲洗针体的顶部开设有冲洗孔。所述的缓冲针头塞采用向外凸出的圆弧片状结构,缓冲针头塞的顶端至缓冲针头塞的底端之间的距离不大于1mm,冲洗孔的顶端与缓冲针头塞的底端之间的距离为1mm。所述的冲洗针体采用圆形直管状结构。所述的冲洗针体采用圆形V字管状结构,冲洗针体的顶部弯曲部与冲洗针体的底部的角度为110°-130°。所述的冲洗接头的顶部套装在冲洗针体的底部上,冲洗接头与冲洗针体相连通。所述的冲洗孔与冲洗针体相连通,冲洗孔的数量采用两个,两个冲洗孔对称设置在冲洗针体上。本技术有益效果是:首先,本技术包括冲洗接头,所述的冲洗接头上固定设有冲洗针体,冲洗针体的顶端设有缓冲针头塞,缓冲针头塞与冲洗针体为一体结构,冲洗针体的顶部开设有冲洗孔,本技术包括冲洗接头、冲洗针体以及缓冲针头塞,使得本技术整体的结构简单,并且本技术为一次性使用产品,避免交叉感染等限制,使得本技术使用安全可靠;其实,本技术的缓冲针头塞采用向外凸出的圆弧片状结构,从而避免缓冲针头顶住患者的鼻腔骨壁后对患者的泪小管造成损伤;再次,本技术的缓冲针头塞的顶端至缓冲针头塞的底端之间的距离不大于1mm,冲洗孔的顶端与缓冲针头塞的底端之间的距离为1mm,从而确保冲洗孔距离缓冲针头塞的顶端之间的距离为1-2mm,使得本技术使用时,不用退后冲洗针体,能够直接对患者的泪道进行施药,使得其使用方便,从而避免造成假道现象,并且冲洗孔的数量为两个,使得本技术更便于进行施药;另外,本技术提出两种冲洗针体的结构方式,一种为冲洗针体采用圆形直管状结构,另一种为冲洗针体采用圆形V字管状结构,从而对治疗人员提供多种治疗方案,从而进一步满足患者和治疗人员的需要,从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具有很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是易于推广使用的产品。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1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2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2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2、3、4所示,一次性泪道冲洗器,包括冲洗接头1,所述的冲洗接头1上粘接固定设有冲洗针体2,冲洗针体2的顶端设有缓冲针头塞3,缓冲针头塞3与冲洗针体2为一体结构,冲洗针体2的顶部开设有冲洗孔4。所述的缓冲针头塞3采用向外凸出的圆弧片状结构,缓冲针头塞3的顶端至缓冲针头塞3的底端之间的距离不大于1mm,冲洗孔4的顶端与缓冲针头塞3的底端之间的距离为1mm。所述的冲洗接头1的顶部套装在冲洗针体2的底部上,冲洗接头1与冲洗针体2相连通。所述的冲洗孔4与冲洗针体2相连通,冲洗孔4的数量采用两个,两个冲洗孔4对称设置在冲洗针体2上。实施例1:如图1、2所示,所述的冲洗针体2采用圆形直管状结构;使用时,首先,将冲洗接头1卡扣固定在冲洗泪道的注射器上,并将需要的生理盐水吸进注射器里,从而准备给患者进行泪道冲洗;然后,将治疗人员先将缓冲针头塞3缓慢的插入患者的泪道,并推动冲洗针体2,使得缓冲针头塞3的顶端顶着患者的鼻腔骨壁,从而确保冲洗针体2的顶部进入患者的泪小管;再然后,治疗人员将注射器中的生理盐水通过冲洗接头1以及冲洗针体2推压进患者的泪道内,从而对患者的泪道进行冲洗;最后,冲洗泪道后缓慢取出冲洗针体2的顶部以及缓冲针头塞3,并将洗接头1从注射器上取下来,从而将本产品与注射器分别收纳。通过实施例1,实现了对患者的泪道进行清洗,避免应手动操作造成的假道现象,同时避免了多患者的泪小管造成损伤,减轻治疗人员的工作难度,增加治疗人员的工作效率,减小患者的治疗痛苦,是满足治疗人员和患者需要的一次性泪道冲洗器。实施例2:如图1、2所示,所述的冲洗针体2采用圆形V字管状结构,冲洗针体2的顶部弯曲部与冲洗针体2的底部的角度为110°-130°;使用时,首先,将冲洗接头1卡扣固定在冲洗泪道的注射器上,并将需要的生理盐水吸进注射器里,从而准备给患者进行泪道冲洗;然后,将治疗人员先将缓冲针头塞3缓慢的插入患者的泪道,并推动冲洗针体2,使得缓冲针头塞3的顶端顶着患者的鼻腔骨壁,从而确保冲洗针体2的顶部弯曲部进入患者的泪小管;再然后,治疗人员将注射器中的生理盐水通过冲洗接头1以及冲洗针体2推压进患者的泪道内,从而对患者的泪道进行冲洗;最后,冲洗泪道后缓慢取出冲洗针体2的顶部弯曲部以及缓冲针头塞3,并将洗接头1从注射器上取下来,从而将本产品与注射器分别收纳。通过实施例2与实施例1作对比,实施例2的冲洗针体2采用圆形V字管状结构,实施例2更加方便进行泪道冲洗,即相对于直形针头来说,V字管状结构的冲洗针体2更便于治疗人员进行操作,从而进一步提高治疗人员的工作效率。本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避免对患者的泪小管造成损伤,避免造成假道现象,安全可靠,满足治疗人员和患者需要的一次性泪道冲洗器,使得本技术具有广泛的市场前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次性泪道冲洗器,包括冲洗接头(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冲洗接头(1)上固定设有冲洗针体(2),冲洗针体(2)的顶端设有缓冲针头塞(3),缓冲针头塞(3)与冲洗针体(2)为一体结构,冲洗针体(2)的顶部开设有冲洗孔(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次性泪道冲洗器,包括冲洗接头(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冲洗接头(1)上固定设有冲洗针体(2),冲洗针体(2)的顶端设有缓冲针头塞(3),缓冲针头塞(3)与冲洗针体(2)为一体结构,冲洗针体(2)的顶部开设有冲洗孔(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泪道冲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缓冲针头塞(3)采用向外凸出的圆弧片状结构,缓冲针头塞(3)的顶端至缓冲针头塞(3)的底端之间的距离不大于1mm,冲洗孔(4)的顶端与缓冲针头塞(3)的底端之间的距离为1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泪道冲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冲洗针体(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胜男孙先桃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儿童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