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式下肢抬高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80107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5 22: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调节式下肢抬高垫包括抬高垫主体、冰袋存放部、高度调节杆及长度调节杆,所述抬高垫主体内部装设有填充部,填充部上方固定装设有支撑部,所述冰袋存放部设置于抬高垫主体两侧,高度调节杆垂直装设于抬高垫主体的一侧并居中放置,长度调节杆横向装设于抬高垫主体的底部中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可调节式下肢抬高垫由于高度调节杆和长度调节杆带动弹簧发生形变,改变支撑部的高度和长度,从而使抬高垫的长度和高度满足不同身高及不同病症、肿胀程度的患者的要求,并且冰袋套分体式设计于抬高垫主体表面两侧可根据患处位置装入冰袋,让冰袋与患处更好的接触而进行冰敷,此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操作简单、成本低,便于大量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调节式下肢抬高垫
本技术涉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可调节式下肢抬高垫。
技术介绍
对于下肢损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抬高患肢,从而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肢端肿胀程度。传统的方法是使用衣物或枕头等垫在患肢下以此抬高患肢,但是这类物品在患肢搭在其上后容易变形凹陷,不利于患肢的康复,并且若是所垫之物过高容易产生摇晃,导致其稳定性差,易对患肢造成二次伤害。针对上述问题,现有的肢体抬高垫的长度和高度均是固定不可调的,不能满足不同身高病人及不同患肢病症对患肢抬高高度的需求。在需要对患肢进行冰敷时,常用的方法是使用冰袋对患处进行冰敷,这种方法使冰袋不利于固定,与患肢不能很好的接触,若是将冰袋放入冰袋套之后再将其固定于患肢上进行冰敷,则需频繁将其从患肢上拆卸下来更换冰袋,从而频繁移动患肢,不利于患肢康复。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调节式下肢抬高垫,使患肢的抬高高度可根据不同病症及肿胀程度进行调节,以及满足不同身高的病患对抬高垫长度的要求,冰袋放入设于抬高垫两侧的口袋的设计可使冰袋更好的与患处接触,并在更换时无需移动患肢只需更换冰袋即可。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调节式下肢抬高垫包括抬高垫主体、冰袋存放部、高度调节杆及长度调节杆,所述抬高垫主体表面设有表层,内部装设有填充部,所述填充部上方固定装设有支撑部,且支撑部与表层连接,所述冰袋存放部设置于抬高垫主体两侧,所述高度调节杆垂直装设于所述抬高垫主体的一侧并居中放置,所述长度调节杆横向装设于所述抬高垫主体的底部中间。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支撑部包括顶部固定板、底部固定板和弹簧,所述顶部固定板与高度调节杆固定连接,所述底部固定板与长度调节杆固定连接,所述弹簧装设于所述支撑部中部,且两端分别与顶部固定板和底部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弹簧使支撑部与所述高度调节杆、长度调节杆形成连动机构。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高度调节杆包括竖直第一连接杆、竖直第二连接杆及竖直卡扣,所述竖直第一连接杆上端与所述顶部固定板固定连接,下端可活动的插入竖直第二连接杆内,所述竖直第二连接杆内设有多个竖直卡扣,所述竖直卡扣用于固定所述竖直第一连接杆在竖直第二连接杆内部的位置。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长度调节杆包括横向第一连接杆、横向第二连接杆及横向卡扣,所述横向第一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底部固定板固定连接,另一端可活动的插入所述横向第二连接杆内,所述横向第二连接杆内设有多个横向卡扣,所述横向卡扣用于固定所述横向第一连接杆在横向第二连接杆内部的位置。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填充部内部装有一定硬度的弹性填充物,可随高度调节杆和长度调节杆拉伸,且不会使抬高垫主体因高度、长度的调节而歪斜倒塌。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冰袋存放部包括冰袋套和冰袋,所述冰袋套采用分体式设计装设于抬高垫主体表面两侧,所述冰袋装设于冰袋套内,所述冰袋套通过锁环和锁链固定于患肢上。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表层采用亲肤弹性面料,且可从抬高垫主体上拆卸下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支撑部为具有一定弧度的硬质板。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一种可调节式下肢抬高垫由于所述高度调节杆和长度调节杆带动弹簧发生形变,改变支撑部的高度和长度,从而使抬高垫的长度和高度满足不同身高及不同病症、肿胀程度的患者的要求,表层采用弹性亲肤面料可防止患处交叉感染,并且冰袋套分体式设计于抬高垫主体表面两侧可根据患处位置装入冰袋,让冰袋与患处更好的接触而进行冰敷,此外,本技术操作简单、成本低,便于大量推广。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可调节式下肢抬高垫整体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可调节式下肢抬高垫表面结构图。图中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抬高垫主体—1、冰袋存放部—2、冰袋套—21、冰袋—22、锁环—23、锁链—24、高度调节杆—3、竖直第一连接杆—31、竖直第二连接杆—32、竖直卡扣—33、长度调节杆—4、横向第一连接杆—41、横向第二连接杆—42、横向卡扣—43、表层—5、填充部—6、支撑部—7、顶部固定板—71、底部固定板—72、弹簧—73。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请参阅图1和图2,一种可调节式下肢抬高垫包括抬高垫主体1、冰袋存放部2、高度调节杆3及长度调节杆4,所述抬高垫主体1表面设有表层5,内部装设有填充部6,所述填充部6上方固定装设有支撑部7,且支撑部7与表层5连接,所述冰袋存放部2设置于抬高垫主体1两侧,所述高度调节杆3垂直装设于所述抬高垫主体1的一侧并居中放置,所述长度调节杆4横向装设于所述抬高垫主体1的底部中间。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部7包括顶部固定板71、底部固定板72和弹簧73,所述顶部固定板71与高度调节杆3固定连接,所述底部固定板72与长度调节杆4固定连接,所述弹簧73装设于所述支撑部7中部,且两端分别与顶部固定板71和底部固定板72固定连接,所述弹簧73使支撑部7与所述高度调节杆3、长度调节杆4形成连动机构,在拉动高度调节杆3和长度调节杆4的过程中使弹簧71发生形变,改变支撑部7的高度和长度,满足不同身高患者和不同病症对抬高垫长度和高度的要求。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高度调节杆3包括竖直第一连接杆31、竖直第二连接杆32及竖直卡扣33,所述竖直第一连接杆31上端与所述顶部固定板71固定连接,下端可活动的插入竖直第二连接杆32内,所述竖直第二连接杆32内设有多个竖直卡扣33,所述竖直卡扣33用于固定所述竖直第一连接杆31在竖直第二连接杆32内部的位置,拉动竖直第一连接杆31到合适的位置后,竖直卡扣33将竖直第一连接杆31固定于竖直第二连接杆32内部,可满足不同身高患者对抬高垫长度的要求。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长度调节杆4包括横向第一连接杆41、横向第二连接杆42及横向卡扣43,所述横向第一连接杆41的一端与所述底部固定板72固定连接,另一端可活动的插入所述横向第二连接杆42内,所述横向第二连接杆42内设有多个横向卡扣43,所述横向卡扣43用于固定所述横向第一连接杆41在横向第二连接杆42内部的位置,拉动横向第一连接杆41到合适的位置后,横向卡扣43将横向第一连接杆41固定于横向第二连接杆42内部,可满足不同病症、不同肿胀程度患者对抬高垫高度的要求。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填充部6内部装有弹性填充物,可随高度调节杆3和长度调节杆4拉伸,且不会使抬高垫主体1因高度、长度的调节而歪斜倒塌,使抬高垫主体1在高度和长度的调节过程中内部一直充满填充物,并能很好地固定患肢,防止患肢因抬高垫歪斜倒塌而造成二次伤害。请继续参阅图2,具体的,所述冰袋存放部2包括冰袋套21和冰袋22,所述冰袋套21采用分体式设计装设于抬高垫主体1表面两侧,所述冰袋22装设于冰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调节式下肢抬高垫,其特征在于:包括抬高垫主体(1)、冰袋存放部(2)、高度调节杆(3)及长度调节杆(4),所述抬高垫主体(1)表面设有表层(5),内部装设有填充部(6),所述填充部(6)上方固定装设有支撑部(7),且支撑部(7)与表层(5)连接,所述冰袋存放部(2)设置于抬高垫主体(1)两侧,所述高度调节杆(3)垂直装设于所述抬高垫主体(1)的一侧并居中放置,所述长度调节杆(4)横向装设于所述抬高垫主体(1)的底部中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节式下肢抬高垫,其特征在于:包括抬高垫主体(1)、冰袋存放部(2)、高度调节杆(3)及长度调节杆(4),所述抬高垫主体(1)表面设有表层(5),内部装设有填充部(6),所述填充部(6)上方固定装设有支撑部(7),且支撑部(7)与表层(5)连接,所述冰袋存放部(2)设置于抬高垫主体(1)两侧,所述高度调节杆(3)垂直装设于所述抬高垫主体(1)的一侧并居中放置,所述长度调节杆(4)横向装设于所述抬高垫主体(1)的底部中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式下肢抬高垫,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7)包括顶部固定板(71)、底部固定板(72)和弹簧(73),所述顶部固定板(71)与高度调节杆(3)固定连接,所述底部固定板(72)与长度调节杆(4)固定连接,所述弹簧(73)装设于所述支撑部(7)中部,且两端分别与顶部固定板(71)和底部固定板(72)固定连接,所述弹簧(73)使支撑部(7)与所述高度调节杆(3)、长度调节杆(4)形成连动机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调节式下肢抬高垫,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度调节杆(3)包括竖直第一连接杆(31)、竖直第二连接杆(32)及竖直卡扣(33),所述竖直第一连接杆(31)上端与所述顶部固定板(71)固定连接,下端可活动的插入竖直第二连接杆(32)内,所述竖直第二连接杆(32)内设有多个竖直卡扣(33),所述竖直卡扣(33)用于固定所述竖直第一连接杆(3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美菊卿群英倪艳霞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两江新区第一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